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乔红霞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11,34(2):435-440
[摘 要] 军队女性心理是军事心理学和女性心理学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研究的焦点包括:女性军人的性别角色与特质、军队女性领导者、女性军人的婚姻与家庭、性别压力与性骚扰等。军队女性心理在研究方法上受女性主义影响坚持多元方法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与普通女性心理研究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未来军队女性心理的深层研究将日益迫切,非主流研究方法将逐渐引起关注,进一步的研究应注意军队女性心理研究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教育部“九五”课题《现代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总结性部分。通过对全国15所有代表性高等学校知识女性的调查研究,我们分析了我国高校知识女性的心理素质特点。(1)高校知识女性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角色控制感、开拓性和适应性素质方面优于非高校女性;(2)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角色满意度上低于高校知识男性,而工作压力感、职业满意度优于高校知识男性;(3)从年龄上,中年期高校知识女性的心理承受力最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启动范式考察汉语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对人物性别判定的影响.实验l发现,“他”导致被试更多地将人物判定为男性,“她”使被试产生更多的女性意象,中性句引起的偏差较小.PMB程度无性别差异.实验2表明,“他”导致被试更多地将中性人物判定为男性,将部分女性误判为男性.  相似文献   

4.
专家们都同意,女性逐渐在言语任务上占优势,而男性则在空间能力上占优势,这种男女心理差异似乎是由于女性成熟迅速和一侧化程度较低所引起的一种生物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资料,对城镇家庭女性的工作和家庭平衡问题进行研究.女性的双重压力依然存在,家务劳动依然占据女性更多的时间;但在职业方面女性的时间付出几乎与男性相同.女性高层人才兼顾事业和家庭,是工作和家务时间付出最多的人.当代城镇夫妻共在职场,男性更可能因工作忙而顾不上家庭.对0-3岁孩子的抚育上,家庭支持网络应对单位制的解体,夫妻双系的父母帮助成为最主要的力量;部分高层人才依靠市场力量,雇佣家政工来帮助抚育,但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一般从业者中这一比例并不高.  相似文献   

6.
张靖晗 《美与时代》2014,(12):101-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女性题材的电影涌现,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一些人们呼吁女性要从父权中挣脱出来,同时这就使7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女性题材的电影创作。人们开始关注于更多的关于女性主义电影的研究,何为女性题材电影,在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的眼中,女性题材的电影有何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IT企业员工压力源、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索压力源、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所有压力源和控制型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有显著相关;对男性心理健康起预测作用的压力源为人际关系、角色模糊、工作家庭平衡、职业发展,且控制型应对方式在角色模糊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对男性身体健康起预测作用的压力源为工作负荷、角色冲突和控制型应对方式;对女性心理健康起预测作用的压力源为工作家庭平衡,对女性身体健康起预测作用的压力源为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8.
张卫东 《心理科学》2005,28(3):681-687
摘 要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研究用实验的方法,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对照组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田芊  张雷  孙时进 《心理科学》2019,(3):681-687
摘 要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研究用实验的方法,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对照组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学习—再认”范式,以有或无外部特征的不同性别面孔照片为材料,研究面孔记忆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有外部特征时,女性被试对不同性别面孔的记忆成绩均好于男性被试;无外部特征时,女性被试与男性被试的记忆成绩不存在性别差异;(2)比起男性照片,女性可记忆更多的女性照片,表明女性在面孔记忆中存在自我性别偏见;男性也是可记忆更多的女性照片,存在反向的性别偏向;(3)无论被试性别和照片性别,均是有外部特征的面孔照片的记忆效果更好;有外部特征的情况下,女性的自我性别偏见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抽取北京市8所小学495名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对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现状进行描述,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小学教师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压力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心理资本水平普遍较高,男性教师的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教师,低教龄教师的韧性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高教龄教师;小学教师的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资本与职业压力、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职业压力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认为,女性在对成就的看法方面有别于男性。她们一方面主张妇女解放,渴望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会心怀恐惧、忐忑不安。这种恐惧,心理学上叫做“追求卓越的焦虑”,是潜伏在许多女性内心深处的心理陷阱,处理不好,可使女性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陷阱有: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上海地区的261名企业管理者进行调查,探讨了性别与组织分割供给、工作中心度及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结果表明:⑴性别对工作→家庭冲突的预测作用显著,男性比女性经历的工作→家庭冲突更多;⑵组织分割供给和工作中心度在性别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相比女性而言,男性员工因获得的组织分割供给较少且其自身的工作中心度较高,导致其经历的工作→家庭冲突更多。  相似文献   

14.
男性监控配偶、配偶不贞与精子竞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alerie   G.   Starratt  Todd   K.   Shackelford  Aaron   T.   Goetz  William   F.   McKibbin 《心理学报》2007,39(3):523-527
精子竞争是指同一女性产道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男人的精子相互竞争卵子的过程。女性得到社会承认的性伙伴可能因精子竞争失败而损失惨重,因为女性私通可能引起男性投资于不携带自己基因的后代。过去研究表明进化而来的男性配偶监控策略可以防止女性不贞,减少精子竞争失败的危险。当前研究发现男性与配偶进行性行为后离别时间越久,男性就越采取出其不意地打电话、独占配偶时间、威胁对配偶感兴趣的男性等手段来监控配偶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344名初中生进行日常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中,家庭事件对心理的负性影响最大,负性事件对女性的影响要强于男性,不同年级中占主导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不同;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从初一到初三呈上升趋势,性别差异集中体现在初二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明显高于同年级男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SCL-90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认为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应针对具体问题来进行,且应对女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6.
心理弹性是与个体经历重大应激事件后复原相关的心理健康素质。本研究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从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抽取6433名成年人样本,为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建立全国常模,并对心理弹性在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心理弹性的维度均分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在内控性维度和注重问题应对风格维度的均分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支持维度和接纳性维度的均分要显著高于男性。(2)心理弹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高呈整体上升趋势,内控性维度均分、应对维度均分以及乐观性维度均分均在个体中年到老年时期的上升趋势均不显著;(3)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总均分、应对维度均分、支持维度均分、乐观性维度均分以及接纳性维度均分显著提高;(4)教育程度和年龄段在心理弹性量表总均分以及内控性维度均分上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惠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56-156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性别结构存在不平衡现象,致使幼儿园对男性教师需求量增加,如何培养男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面临各种压力,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隐患。本文主要对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尝试构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葳  刘永芳  孙庆洲  胡启旭  刘毅 《心理学报》2014,46(10):1580-1590
使用中国文化背景下修订的Beisswanger等人的异性交友决策问卷, 采用2种方法操纵自我-他人心理距离, 考察了男女大学生在后果严重性不同的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1发现, 被试为具体和笼统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 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心理距离与决策者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男性为具体他人决策更冒险, 而女性为笼统他人决策更冒险。实验2发现, 被试为不相似他人比为相似他人决策更冒险, 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在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后果严重性与决策者性别交互作用显著:男性在后果严重和不严重任务上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 而女性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相对于具体和笼统他人的区分而言, 相似和不相似他人的区分是一种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区分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方法。结合相关研究及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产前母亲的心理应激,对后代的情感或认知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容易出现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焦虑、语言迟缓等问题。这种影响的潜在机制之一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变化,另一个机制可能是,母亲压力或焦虑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高度激活。关于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也还有一些未明确的问题,如产前压力的敏感期、性别特异性效应等。未来这一领域应该开发更多的研究途径。已有的证据足以表明,应该积极开展关于预防、干预和支持性方案方面的研究,以减轻妊娠期的压力或焦虑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使用自由回忆法对女性择偶偏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