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蔚然 《学海》2014,(3):213-216
<正>什么样的人当得起人文大师的称号?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大师?大师的风范给人们留下什么启迪?读了林坚著《人文大师:奠基性研究与创新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大师》)一书,得到不少启示,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感悟。所谓"人文大师",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卓越成就并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大师,他们学识渊博,造诣高深,学贯中西,会通新旧,视野开阔,卓尔不群,做出了开创  相似文献   

2.
正人文素养,这是个非常好的概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场关于人文精神是否失落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了要增加"人文",但是怎么增加呢?鲁迅、老舍、金庸他们都是有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人,那么他们的人文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他们为什么就可以成为大师呢?热爱吃喝拉撒睡第一个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就是"热爱生活"。这是我在研究、阅读许多大师后得出的一种结论。  相似文献   

3.
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更符合真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有何不同?他们赞成《四书直解》什么样的观念?耶稣会士有没有正确地把握《四书直解》的某些观念?他们有没有正确地翻译,或者背离原文?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僧的孝行     
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出现了许多奉行孝道的高僧大德。他们的孝亲事迹感人至深,成为后世奉行孝道的典范。在莲池大师的《缁门崇行录》中收录了许多古代高僧的孝亲之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孝行有《荷担听学》、《母必亲供》、《居丧不食》、《织蒲供母》、《诚感父骨》等。  相似文献   

5.
看了《评禅外说禅》和《禅是被说坏的》两篇文章后,颇有一畅胸臆的念头,于是忙不迭地拟好了这个题目,但正要落笔时,却又犯疑了,反观一下,我有什么资格呢?我于禅有那么一丁点了解吗?实在是有一个“禅”来供我评说吗?自答曰:“无!无!无!”似乎这样一来,我是无话可说了。但是且慢!无话可说亦是有话可说。是不是禅我不知道,但还是不妨陈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恐怕不致大罪。永明延寿大师偈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后来的憨山大师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教会和文化     
前言 中国天主教会和中国文化已经是一个长久探讨,研究,但仍无最终结果的课题。许多文人学者都对此产生过兴趣并作了一定的研究,虽然他们的研究并不全面,其行动还是很好的,至于他们的目的如何并不是我应该猜测的。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到底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圣教会中的工作人员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对在社会上有一定文化,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又有何影响呢?许多过去的传教士也曾花尽心血在思索这个问题,但那些先他们的中国文人学者对教会早己产生的看法对他们又有多大的帮助呢?《中国天主教》杂志也刊登过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禅宗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9月21-22日在南华寺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韶关市人民政府、南华禅寺联合主办,共收到论文50余篇,40多位法师、专家学者在会上就惠能大师《六祖坛经》及其禅学思想、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与现代社会等问题作了精彩发言。他们所发表的论文立足点高,视野开阔,议论纵横,有新的开拓,成果喜人。大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广泛地进行交流,取得的学术上成果和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天台山国清寺可明法师荣任方丈,我去随礼,特意拜会了出席升座仪式的普陀山方丈妙善大师。交谈中,八十五岁高龄的妙善大师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佛教不要复古,也不可能复古了。时代在发展,佛教要与时代相应。”妙善大师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使我感慨的是。其实思想的开放与保守,竟真的并不在于一个人的年龄。赵朴老八十七岁,雪相法师八十三岁,他们的许多想法却都充满了朝气。他们的许多心愿往往悲天悯人,横空出世,要实现决非一日之功,然而他们竟像还有无限的时光。  相似文献   

9.
张春蕾 《法音》2012,(9):53-55
《六祖坛经》,又称《六祖法宝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中国禅宗六祖惠能讲述,其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佛教经典。这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佛教大师口传下来的经典,是禅宗顿悟法门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成果。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或许因为这个缘故,研读《六祖坛经》时,我常怀有特别的亲近感。虽然六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两个问题一直在脑里萦绕:一是孔子及其学说(包括后世儒家)为何在海内外一直有那么大的影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尊孔子为“圣人”。朱熹说:“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他甚至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现代,又有新儒家的兴起(新儒家人物台湾居多,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推崇孔子、朱熹、陆、王,为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而呐喊。在国外,伏尔泰(1694——1778年)称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魁奈(1694——1774年)认为希腊哲学大大不如中国,一部《论语》可以打倒“希腊之七贤”,可见对其学说评价之高。而现代,美国《人民年鉴手册》  相似文献   

11.
通行本《周易》古经展示了符号与文字相互对显的基本架构,《易传》打通阴阳、性命与万象,本着象数、义理内在一体的理路解读《易》,开显出强力引领后世走向的《周易》诠释视域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汉易易家意识到象数的关键地位,确立起以消息之象和消息下生化着的万象为基本内容的象数的视域,与从此视域出发的《周易》诠释方法,这在《周易集解》所集诸家对升卦经传的诠释中就有典型体现。借此,他们构建起独到的生存论语境,指明遵循消息之道达观天人,措置人事,守望作为此道基本表现形式的三才之道,具体构划下至个体生命安立、上至平天下和天人的礼乐人文方略规范,并最终促成有序和谐、良性互动、安宁祥和的人文天下理想境地。  相似文献   

12.
读星云大师的《厚道》,我对其中的一句印象颇深:不经过风霜苦寒,哪里知道温暖的可贵;不能深切认知人生苦短,哪里懂得精进勤学?所以,吃苦就如吃补。有了今日的辛苦播种,他日自然会有苦尽甘来的甜美果实。苦辣酸甜,皆是人生况味。然而世人多喜  相似文献   

13.
吴言生 《法音》2007,(4):57-64
僧问百丈大师:“如何是奇特事?”——什么是禅修中的独特体验与受用?百丈大师回答:“独坐大雄峰。”(《古尊宿语录》卷一)“独坐大雄峰”这句禅语,蕴含着无穷的意味。其一,“大雄峰”喻圣境或本体界,以“独坐大雄峰”喻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黄夏年 《法音》2008,(7):39-43
民国时期佛教文化复兴活动,是近现代佛教振兴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时期,佛教界先后办刊出报近三百种,现在已经能见到的达256种,未见有名的尚有30余种。太虚大师曾经专门回顾了民国早年办报刊的经历。他说:"吾国佛教之有月刊,始于民国元年濮君一乘、狄君楚青之《佛学丛报》。然光、宣以来,予于是盖筹之久矣,特以时机未熟,未能有成。至民二,予于上海佛教总会遂创办《佛教月报》,《佛教月报》仅出四  相似文献   

16.
马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被誉为现代中国的三大儒,他们三人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继往圣,开绝学,是他们三人共同的信念。然而他们的思想方法,理论结构又各不相同。后人有“马重在‘尊德性’,熊重在‘道问学’”之说(杨玉清:《关于熊十力》,《玄圃论学集》)。这个说法大体上符合事实。马一浮生前对熊十力、梁漱澳有过评论,他评梁漱澳“只重事功而忽视心性根源”。评熊十力“骛于辩说而忽于躬行”(梁培宽《先父梁漱漠与马一浮先生》,《中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从这些评论中可以体味出,马的思想路确乎是重在“等德性”,他…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哲学的现代话语体系是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哲学应对自近代以来的哲学失语症的必然要求。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和国内激烈的反传统风潮,现代新儒家产生了为中国哲学争夺话语权的强烈自觉,他们通过向西方世界发表集体《宣言》、以英文著述等形式向西方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现代新儒家在中西会通中提炼和创新了一系列标识性概念,打造了两层存有论、道德自我、内在超越、内圣开新外王、儒学三期等一系列新概念和新表述,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新儒家积极借鉴西方话语激活传统哲学话语,以反向格义的方式推进了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其得失为当前中国哲学话语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医学与语言》是邱鸿钟教授集20余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对“医学的历史、主体文本和临床的语言观”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强烈实践精神的原创性论著.《医学与语言》开辟了医学人文研究的新领域;拓展了医学人文研究的新视野;提升了理论服务社会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她曾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评为亚太最具有潜力的女企业家,被中国《海外赤子》杂志评为中国最年轻的女企业家,是国际立志成功学大师陈安之、黑黝龙、林伟贤、许伯凯的得意弟子,被国际最有名望的成功学大师艾莫誉为“少女企业家之最”。  相似文献   

20.
《周易》古经展示了符号与文字一体的文本形式。《易传》从象数、义理合一的理路出发,开显出阴阳之道与性命之理相贯通的易学天人之学。秉持象数优位立场的汉易一系易家,承续《易传》理路以诠《易》,将《易》象数学内涵的诠释与文字背后象数根据的揭示,视为了首务,这在《周易集解》所采诸家对《大有》卦经传的诠释中,就有典型表现。他们基于阴阳消息以明象、诠《易》,认为象构成了《易》的基本世界,万象并非静态已然的存在,而是一直处在生生流转、隐显转化的鲜活敞开状态与历程中,而立足阴阳消息,促成有序和谐通泰的礼乐化的人文理想天下愿景的实现,成为他们心目中《易》的旨归与现实王道归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