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这首感人肺腑的儿歌道出了母爱的亲切、深沉和无私;也道出了母爱的温暖、坚强和伟大。 试想,孩子在人间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生病时最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孩子从小学做人,第一个榜样还是妈妈。这种朝思暮想,这种魂牵梦萦,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母亲们,在我们手中托举着二十一世纪即将升起的太阳,神圣的职责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培养孩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会发现一些“问题孩子”屡教不改,而且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似乎有增无减,他们在对待这些孩子时,往往只想到教育和感化,或者是责骂与惩处,绝少有人想到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更不会想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的治疗。一、“笨小孩”实为孤独症在心理门诊中,一个年仅3岁的病人小明很特别。据小明的父母回忆,孩子在1岁之前一切都正常,到1岁后好像什么都停止了,到了3岁还不能叫“爸爸”、“妈妈”,只会发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进入幼儿园后,表现独来独往,常常独自一人做自己的动作。小明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  相似文献   

3.
突围母爱     
有句俗语“有苗不愁长”,当今社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有苗怎么长”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问题。“上帝不能亲自到你家,所以它创造了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是个重要的角色,她们在孩子成长、教育上倾注了无私的爱,每个母亲的教育方式、爱的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母爱既会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动力和快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担,成为孩子的羁绊。我身边有两个家庭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家庭:父亲是一个厂领导,他把精力都奉献给了企业的管理和改革创新,母亲就成了当然的后勤和“教育部长”。母亲自小包办了女儿生活上的一切,从头到脚,从床上到书包里,…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有了进步时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孩子犯了错误时也需要及时管教前段时间,有个孩子因玩手机被父亲教训,愤怒的父亲把孩子的手机从窗口扔下后,孩子也随之跳楼;一个孩子因学习成绩下滑被父亲责打,孩子一气之下喝了农药……这些不幸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令我在伤痛之余不禁沉思——作为父母,我们当如何教养孩子?一、管教儿女需从小抓起"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19:18)圣经很注重对孩子的教导,所罗门王在《箴言》这卷书中再三地告诉我们父母当如何管教儿女以及管教儿女的重要性。以上这节经文告诉我们:管教儿女要趁早。"趁有指望"就是趁  相似文献   

5.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家长竟有3/4喜欢未经允许翻阅儿女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今天每个家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子女间交往日益减少,必  相似文献   

6.
李清超 《天风》2017,(6):32-33
正"母亲"是一个神圣的角色,人们往往把母爱看做最高形式的情感和最神圣的爱,是人间最接近上帝的爱。然而每当读到《创世记》27章,利百加帮助雅各骗取长子的名分时,就不禁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生的,她却不惜与小儿子合谋欺骗自己的丈夫,伤了大儿子的心。利百加的偏心、自私和不平等的母爱,使两个孩子并没有得  相似文献   

7.
中年期,是人生心理和生理的“多事之秋”……⊙生活,是一首苦涩的歌街口的天桥上,李翻过栏杆,纵身跳了下去……他是5口之家的一家之主,16岁参加工作,43岁时下了岗。“闲”在家中3个多月,他才觉得家的狭小。已是小伙子的儿子与爷爷、奶奶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屋里;里屋,妻替人照看一个半岁多的孩子。爸爸的咳嗽声、儿子的读书声、老太太的唠叨声、妻子的洗衣声、孩子的哭闹声,自然也少不了他的叹息声,一起汇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奏鸣着生活的苦涩,搅得他心烦意乱。他去了多个招聘单位,人家总是一句话:“我们只招35岁以下的。”他觉得自己没戏了,到…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母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的心田,那么父爱就像滔滔江河推动着孩子的“独木舟”历经艰险,奔向那辽阔的大海。父亲是催人奋进的力量,孩子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 对于男孩,父亲是自己的榜样,无形之中,儿子继承着父亲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的方式。父亲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常常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父亲对朋友豪爽大方、侠肝义胆,孩子也会因朋友受欺而仗义直言。如果一个男孩子没有父亲的抚慰,他的个性中就会少一些阳刚之气,多一些阴柔之风。研究者发现,在具有男性女性化倾向的人  相似文献   

9.
情感饥饿,“留守孩子”期待心理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一场悲剧在鄂东大别山区一个打工者家庭里发生。因为母亲长期在外打工,浠水县清泉镇13岁的小女孩小雪(化名)感受不到母爱与家庭的温暖,最后选择了自杀。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好想妈妈,又好想哭。妈妈从我读(小学)一年级就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那短短的一段时间才能与妈妈在一起。每当有别的孩子的妈妈在给自己孩子送菜的时候,我总是想:要是我家不穷该有多好,如果家里不穷,妈妈就可以在家里,不必长年在外打工……”2004年春天,湖北省竹山县某中学高一年级一位名叫小强的同学也突然失踪了。一封长达15页的万言遗书揭开了他的出走之谜…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注定只会平庸,如果没有专长,梦想也只会永远停在那个梦里。沙拉·伊麦斯有一个梦想,开一家福利院。但她是一个女人,且已经41岁;她有一半西方血统,可风华正茂时候却生活在10年动乱的中国;她只有初中文化,而且有3个10岁上下的孩子。她拿着的是这样一手底牌。如果是你,女人,41岁,初中,让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你去吗?那地方无依无靠,语言不通,还要拖上3个孩子,你去吗?而且战乱不断,随时都会发生爆炸,甚至会整个月呆在防空洞里,你去吗?她去了,因为她有这个梦想。沙拉·伊麦斯的父亲,犹太人,“二战”中受德国纳粹的迫…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慰藉     
<正>五月,有了母亲节,显得更加温馨、如花芬芳。母亲,给了你生命,给了你温暖。母爱是最真、最纯的,早已融入到儿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母爱最深、最沉,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委屈,母亲对儿女的挚爱从不改变。母爱简简单单,平平常常,却无私而博大。我身在遥远的他乡,梦里却常回家乡,梦见老屋,梦见孩提时的情景。虽然那些曾经的人和事随着光阴渐行渐远,但母爱的温暖,一直温暖我的心,激励我侍奉的心志。  相似文献   

12.
也许这样的情形会在下午3点左右出现:你突然忘了一个常用单词的拼法,可待你要去查找词典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将眼镜搁在何处。更糟的是,你竟然忘了下午还有一场与朋友的约会.人们的记忆为什么有时会这样背叛自己?对年长者来说它会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吗?有什么方法可使记忆复现而历久不忘?首先需澄清的是,短暂的记忆丧失并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的信号,65-75岁之间的人大约只有4%一10%的人患这种病。事实上随着我们年岁增长,几乎每个人都会为遗忘所扰,过了35岁记忆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不过,它的衰退是相当缓慢的,直到50岁…  相似文献   

13.
溺爱是害     
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孩子一出生便会成为父母、祖父母、乃至姨姑叔舅共同关注的目标。群起而宠之,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娇宠过度,爱便会变质,教养不当,便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六岁的男孩子,进入幼儿园学前班已经两个月了还时常在吃饭和午睡时问老师:“幼儿园大门开了没有?我妈妈来不来  相似文献   

14.
爱的源头     
张亮 《天风》2002,(6):21-21
说起“爱”,人们常常认为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高尚的爱。是的,母爱的确伟大无私、高尚。我们通过电视或报纸,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母亲为了救自己病中的孩子,把自己的器官捐给自己的孩子来挽救孩子垂危的生命。这些的确让人感动,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孩子的回答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问一群孩子:“花儿为什么会开?” 一个孩子说:“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 另一个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朵给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更漂亮。”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有位漫画家在缺乏创作灵感而万分苦恼时,便来到自己不满3岁的儿子面前,一边念叨着:“糟啦!糟啦!画不出来啦!”一边在地板上不停地翻筋头。孩子被父亲滑稽可笑的样子逗得前仰后合。当画家看到孩子“咯咯”笑个不停的时候,不禁自己也感到十分惬意。其实,他在用十分滑稽的样子进行自嘲,使自己心情十分放松,灵感就会突然如河堤决口一样奔涌而出。这就是转变自己情绪的自我暗示法。  相似文献   

17.
徐晓莉 《天风》2017,(10):19-20
<正>母亲是神放在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守护者……前几天,我给母亲买了两件衣服,收到礼物后的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其实母亲已经七十多岁啦!想起母亲喜悦的样子,我的心也被温暖了……一个家,如果没有母亲,就不像一个家。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母亲,他就失去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就像歌里唱  相似文献   

18.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会说谎。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说谎呢?从说谎被解释为“是一种故意的欺骗行为,是一种蓄意和深思熟虑地对真实情况加以歪曲的企图”来理解,说谎与个体认知发展、自我意识产生、道德概念的掌握有关。在这个意义上孩子大约是从3、4岁开始说谎的。 孩子说了谎话,父母会感到震惊,震惊之余应如何对待孩子说谎呢?  相似文献   

20.
向福证 《天风》2004,(7):52-53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3:11-12) 通常,责备总是双向的。一方是"责备的人"--发出指责的父母;另一方是"被责备的人"--需要接受指责的孩子。我们在读箴言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双方所应有的正确心态。 被责备的人--儿女通常会厌烦被人管教。箴言教导做儿女的,不要有抵触的倾向。事实上儿女这种负面的情绪是真实的。这里没有贬低或轻视儿女的意味。而是提醒做儿女的,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