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稿》较之马克思的其它著作有较为丰富的伦理思想,但其仍不是一本伦理学专著。综观《手稿》,其伦理思想,似可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劳动异化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人本价值导向;二是人论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三是关于经济伦理或对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批判;四是其它伦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相统一的学术精神、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探索理路,在其巴黎手稿中已相当明显地呈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远见卓识,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政治含义既是无产阶级的历史性要求的必然反映,又具有普世价值。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种政治伦理学)、历史唯物主义(一种具有普世性的政治哲学),尤其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现实关怀的一面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学说终极关怀的一面,理当更为充分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导源于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呈露于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诸多著作,彰显于20世纪众多学者的理论成果,以及当今时代更需要全面发展的经济学美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美学及其对当代社会深入而广泛的现实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伦理学》,是在总结以往伦理学教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材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始起步的,是一本用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而写成的伦理学教材,是一本致力于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新作,是一本荟萃时代伦理精神精华且兼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的伦理学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显学。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现代西方学者倾向于用西方伦理学理论重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后者解释为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和德性论。虽然这些伦理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地解释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但作为一套独立的制定道德原则、证成道德判断的标准化方式,都无法穷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厘清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西方规范伦理学的联系与区别,既要了解西方规范伦理学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也要知道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是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和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五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异化概念的作用的解释,是和对于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期间进一步研究国民经济学文献时所撰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在研究《手稿》时,第一个应该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手稿》的性质(特点)的问题。《手稿》自身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呢?还是不成系统的残篇断简呢?这样的——至少部分或者大体上是这样——《手稿》所展示的是一个统一的学说或者仅仅是一些没有联系的思想呢?任何一位粗读过《手稿》的人,都会说,《手稿》本身绝不是一部完整的东西。因此,也就不能说《手稿》中包含了一种发展了的、统一的学说,这也适用于《手稿》中广泛陈述到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发展中形成的独创性有别于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机构的创建和讲义、大纲、教材的编写独树一帜;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术导向、学术范式、学术线索的把握自成一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立场、话语权力、话语力量的确证自成一格。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独创实践演绎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学术篇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手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时代背景下,《手稿》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起引导作用,形成具有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国内学者通过不断地阐释《手稿》的美学思想,结合中国语境,形成各种理论观点,出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等理论。通过解读《手稿》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探析《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是新中国伦理学学科建设的起始点,冯定、李奇、周 原冰和罗国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们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 理思想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伦理学者从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入手,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 为突破口,由史入论、以史融论、史论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诸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面对新时代道德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国伦理学人理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术追求, 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推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章海山教授是我国西方伦理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分别在1984年和1991年出版的《西方伦理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是我国西方伦理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2018年7月,中山大学曹康莉对章海山教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章海山教授介绍了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观点,回顾了他所经历的我国西方伦理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题、方法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深入普及,一些综合性大学学生热心伦理学学习和研究,并建立学术团体——伦理学社或伦理学研究会。八一年四月,北京大学学生首先建立伦理学社。周辅成、张岱年和魏英敏、金可溪、陈志尚担任顾问。社章规定学社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研究伦理学和道德的历史和现状;积极宣传共产主义道德;着重研究大学生的道德规  相似文献   

12.
动态资料     
陕西省伦理学会举行研讨会 陕西省伦理学会1989年12月23日在西安举行“伦理学研究及思想道德教育的反思”研讨会。与会同志就当前伦理学研究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行了讨论。 一、大家认为,当前特别应当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全面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每一个伦理学研究人员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采取自由化和僵化的态度都是十分有害的。 二、当前还应集中研究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该重视研究道德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中,没有道德个性这个领域。在我国已经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著作中,道德个性这个概念还没有涉及。那么,当前我们是否应该提出道德个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呢?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趋势特点。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复兴下的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和趋势影响了具体学科的研究路径,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基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人之主体性"的研究基点、哲学人类学的方法特色、存在主义的伦理阐释方式、对道德主体的价值定位、对道德精神史的认知、对后资本主义社会新矛盾的判断等奠定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存在主义人类学范式的研究基础。存在主义人类学既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方法,又是线索。历史逻辑与主体认知相结合的方法,是将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与主体观念结合在一起论证道德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本方法,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原则。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突出人和人的主观性之研究特点日渐突出:它反映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认识中,呈现在当代俄罗斯伦理学家的研究内容里,还表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道德预测中……  相似文献   

15.
卢卡奇在其晚年所写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从劳动作为目的论设定的社会存在初级形式出发,阐发了他所解读的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中蕴含的哲学伦理思想,这种解读与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截然不同而又颇具高度。卢卡奇认为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必须在理解思路上厘清马克思的方法。通过对本体论基础上的价值分析,以及对伦理应该、伦理自由、伦理异化等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分析,卢卡奇既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又分析了斯大林式僵化意识形态错误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6.
探索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形态,构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伦理学体系,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201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访谈了宋希仁教授。访谈中,宋希仁教授不仅交流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看法,还创造性地把黑格尔的法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中的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提出了融合伦理、道德、礼仪三种法的形式的新型伦理学构想,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提供了有益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不能用人本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张长城 吉林日报1952.2 .3.马克思主义与住宅问题周叔莲社会科学 研究1981年第6期试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罗国杰 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张式谷东岳论丛1982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系统地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应取科学的分析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参见笔者《异化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一文,载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人》一书第79—106页)。《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逻辑上是从人的“类本质”出发,以人的“类本质”的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的关系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补充"和"相互包含"三种样态。其中,"相互排斥"说与"相互补充"说都没能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和发展留下余地,而"相互包含"说实质上又是伦理学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今之世,不论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回应自由主义的挑战,还是为社会主义提供伦理支持,都有必要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包含伦理学,始终把唯物史观与辩证法作为最根本方法论遵循的基础上,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实证化抑或伦理化,同时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思想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是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合理路径。聚焦、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还应重新思考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价值,从而发挥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社会治理中基于道德、伦理价值的守护和引领之效。  相似文献   

20.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是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关于人的研究是推进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必要前提。而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的生存、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一般科学理论。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省察经济伦理学,既有助于深化其研究,又能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