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传统义利观的理论偏颇受到几代人的质疑、批判.新学家们充分肯定了求利的正当性,但又反对人们以不正当的方式、手段谋利,而是主张在道义许可的范围内求正当之利.他们所主张的是一种重利而不废义,义利统一的义利观.经过他们的批判,传统义利观的偏颇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得到扼制.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对复杂义利关系所作的探讨、阐释尚不深入,所提倡的新义利观在理论上也欠完备.  相似文献   

2.
义利关系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与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密切的一种价值观.以孔子"义利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对医院构建遵守道德规范、讲求诚信、以人为本、完善激励机制、"以质量为核心"等经营之道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将引导医院实现其所追求的道德观念和法律价值,达到道义与功利综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及西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伦理觉悟""道德革命"的主张,传统道德成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打破的桎梏,性道德变革作为道德革命的一部分,成为知识分子探讨的重要内容。近代知识分子在对传统性道德进行猛烈批判的基础上,开始建构现代性道德。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倡导性自然观,肯定性的正当合理;批判传统性道德的禁欲和愚昧,主张性解放,宣传性科学;反对包办婚姻,提倡恋爱和婚姻自由;抨击封建贞操观,强调女性作为人的性权利。近代基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建构的性道德为现代性道德奠定了基础,为当代性道德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推动了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的道德革命虽有偏激之处,但主导精神还是理性的。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批三纲而未正面触及五常;虽对传统的义利观、公私观、理欲观作了批判,但并未离义而言利,并呼吁节欲;虽宣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但所提倡的乃是合理利己主义和健全的个人主义;虽然学习西方,但对西方又有所反省。  相似文献   

5.
仁,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也是中华民族历代思想家对人际关系的沉思和伦理道德的调适。从“孔子贵仁”,到孟子“仁政”,再到朱子“仁统四端”,直到近代康有为、谭嗣同论仁,都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追踪时代的脉动,不断更新其内容。从发展形式上观察,中华仁学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新陈代谢的而非一成不变的。孔孟儒家的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意义上的仁,而康有为论仁尤其是谭嗣同著《仁学》一书则是把儒学近代化,用近代价值观念对古代儒学进行了新的诠释和重建,把儒学的思想核心仁从传统引入现代。从仁思想发展的价值取向总体上判断,康有为谭嗣同对仁的新解说,标志着中国古典仁思想的终结和近代仁思想的形成。本文把康有为谭嗣同的仁思想称之为“新仁学”,以区别于前此的中世纪“旧仁学”,并从本质与特征上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演绎,以便从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审视它推动中华民族价值观念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勇 《世界哲学》2010,(2):155-160
近代以来,传统成为许多人极力批判的对象,但全球化为人们重新理解传统提供了全新的语境,使其在当代倍受关注与热捧。在全球化时代,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是重构当代中国价值秩序的内在要求。我们对待传统应该保持批判与建构之间的张力,从"解构性批判"转换为"建构性批判",通过跨文化对话来重新阐释传统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的优秀成果,使中国传统摆脱狭隘的地方性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叶适思想中的义利观、四民观(本末观)、理财观等方面的具体分析,阐述了叶适的重商思想及其渊源.虽然叶适对"贵义贱利"、"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并在理财、货币、土地乃至兵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商品经济意识的深刻见解和主张,然而,从其基本立场及思想渊源来看,叶适的重商思想仍是基于儒家传统的.  相似文献   

8.
礼乐文化与现代文明徐远和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以礼乐思想为其根本特征。札乐思想融贯于传统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传统之中。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札乐文化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传统文化批判论者认为,古老的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9.
传统义利观要义及其改造与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其道德观、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说的传统义利观主要指儒家义利观。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传统义利观在统一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维系社会的稳定等方面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方面和流弊,近代以来,在一次次清算封建主义流毒的运动中,传统义利观备受指责。直到近年间,一些论者还动辄把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视之为压抑个性、妨害竞争、阻碍经济发展的陈腐观念。这表明,如何恰当地评价传统义利观,如何确立新的正确的义利观,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加以讨论的问题。一、传统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伦理观念经历了一个变革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同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旧思潮进行了较量,而进步思潮的主流属于前期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后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产生和发展,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基础,以近代西方伦理学说的输入为条件,以改造中国传统思想、促成中西文化思想的溶合为途径。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在接触和吸取西方文化思想过程中,曾力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这种伦理思想,在激励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道德依据等方面起了历史进步作用。国际国内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西方有关理论思想的移植,它对封建伦理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批判性总结,更未能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过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