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标定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解释个体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早期的研究者提出个体具有的目标定向分为学习目标定向和绩效目标定向两类,并将目标定向视为单因素结构。此后,Button等人通过实证研究,首次用数量化结果否定了目标定向的单因素论,证明学习定向和绩效定向是两个不同的维度。近期VandeWalle提出了目标定向三因素论,认为除学习目标定向外,绩效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7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在目标定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定向、工作自我效能感和社交自我效能感均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对任务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工作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目标定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生适应性动机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市三所中学和一所大学431名被试,结果表明:(1)在学生的成就动机系统中存在着两组目标,其一是掌握目标;第二组包括业绩目标、成人赞扬目标和消极同伴赞扬目标。前者与适应性行为(如深度加工策略、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等)有非常显着的相关,后者与非适应性行为(如学业焦虑、回避努力和自我价值保护等)有非常显着的相关;(2)学校的文化环境比学校的类型、性质在学生的目标定向中有更大的影响;若学校强调任务目标,学生则采用掌握目标定向,表现出适应性行为;若环境(学校、家庭)过于强调业绩表现、能力比较,学生的目标定向则会追求赞许,表现出非适应性行为;(3)本研究初步提出了青少年适应性学习模型的构思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4.
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目标定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翼 《心理学报》2008,40(1):84-91
在全面回顾工作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关键事件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来自全国的1066位雇员进行了施测,运用AMOS软件,对工作绩效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对文中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之后,提出并验证了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态度因素及整合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目标定向对工作绩效的各个子维度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越好;另一方面,组织承诺和目标定向对雇员工作绩效各个子维度的影响不一致。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目标定向与认知策略、失败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提出了假设:目标定向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始动机制,它影响着个体在学习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以及在学业失败后所选择的应对方式,而认知策略和失败应对方式则直接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申传刚  马红宇  杨璟  刘腾飞 《心理学报》2012,44(12):1677-1686
本研究从下属反馈管理行为的视角来探索领导与下属的社会交换过程.具体为探讨下属的反馈寻求行为在上司不当督导与下属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下属的学习目标定向对上述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法获得306名下属与上司的对偶数据,基于层级回归和Bootstrap分析的结果表明:上司不当督导不仅直接影响下属的绩效,还能通过抑制下属的反馈寻求行为间接地影响员工的绩效;下属的学习目标定向调节着上司不当督导与下属的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当下属的学习目标定向越低,上司不当督导对反馈寻求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成就目标分类及其动机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1问题提出当前国内外教育领域非常关注成就目标研究。成就目标即成就行为目的,它具有认知(如情景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特征。Dweck认为由于对智力与能力概念的理解不同,在成就情景中,儿童主要追寻的成就目标具体可分为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还指出与此两种成就目标相对应存在着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有不同特点的两种动机模式──掌握模式与无助模式。最近有研究者认为当前成就目标理论主要关注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实质上此两种目标都属于对成就动机接近定向的分析,而对回避定向的作…  相似文献   

8.
目标倾向与自我调节活动及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回顾了目标倾向与自我调节活动、绩效之间关系的有关研究。目标倾向效应的研究已成为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心理学各分支的重要领域。现有的研究虽取得了某些结果 ,但由于这些研究在目标倾向的测量、绩效指标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着不一致 ,以及任务性质和被试条件的不一致 ,因而在目标倾向与自我调节活动、绩效等的相互关系上所得到的结果仍然存在着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所以 ,对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健  李锋盈 《心理科学》2003,26(6):1086-1090
本研究以24名优生和24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标定向和反馈对优生的写作成绩影响不显著;(2)在成绩目标定向时,接受进步反馈的差生其作文成绩显著优于无进步反馈的差生;在掌握目标定向时,进步反馈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3)在无进步反馈时,掌握目标定向的差生其写作成绩显著优于成绩目标定向的差生;在给予进步反馈时,目标定向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社会比较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量表,以724名初中生为被试,对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除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外,掌握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比较、成绩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下行比较间接地影响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2)掌握接近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不仅会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下行比较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说明成就目标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