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逻辑学界对负选言判断流行着下列说法,例如: 负选言判断是对一个选言判断的否定,由于选言判断中的肢判断中,只要有一个选言肢真,则整个选言判断就是真的。因而,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就不能是一个相应的选言判断,而必须是各个肢判断都是否定的联言判断,可用公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2.
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说:“如果一个选言判断的所有选言支,分别地断定了事物所有的可能情况,那么,这个选言判断的选言支就是穷尽的;反之,就是不穷尽的。……如果一个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是穷尽的,那么,这个选言判断就是真的;但是,如果一个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却不一定是穷尽的。”  相似文献   

3.
在《联言判断的种类与负判断的等值》一文中(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第6期),李守秀同志(以下简称李文)将联言判断分成“顺联判断”和“逆联判断”两种所谓顺联判断指“断定几种质相同的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选言判断就其断定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断定的是同一事物的几种可能情况、一类断定的是几种不同事物的可能情况,前者如:“今天或下雨,或不下雨。”“或者东风能压倒西风、或者东风不能压倒西风。”后者如:“或者今天下雨,或者明天下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说明白些、前  相似文献   

5.
对联,又称楹联,俗叫对子。它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意思要相对,平仄要协调,但每副对联的具体字数却不限制,长短不拘。对联的内容,多数是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从逻辑上讲,对联往往是联言判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断定了“墙上芦苇”的性质,下联断定了“山间竹笋”的性质。上联下联各是一个支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上联下联两个支判断构成一个联言判断。有的对联内容,或者是夸张过头,或者是概念含混。这样的对联如果要看作联言判断,那是不恰当的联言判断。如峨眉山中一座古寺膳厅门口挂的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形式逻辑教科书一般都把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并把复合判断定义为:“由简单判断组成的判断”,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这种判断的逻辑特征就在于有条件的断定某一事物的情况。如,“如果物体加热,那么它就膨胀”。我们从这个假言判断的完整的有机整体来分析,它只是在后件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即,“物体膨胀”。而这一断定是有条件的,即以前件“物体加热”为条件。在这个判断中根本没对前件和后件各自分别进行断定。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方阵是用以表示性质判断或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的。现在如果我们把它的含义扩大,那么这个逻辑方阵也可以表示复合判断及其相互关系。在这个赋予更多含义的逻辑方阵中可以用来表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等几种基本的复合判断,并能直观地显示这些复合判断之间的关系。这个逻辑方阵表示如下(图<一>)  相似文献   

8.
象顾(颉刚)先生这样学识渊博的史学大家,深知普及读物的重要性,但他却叮嘱要“将读史记录加以编写印成一本小书”,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一九八四年二月三日《文汇报》第三版《学史指径》语言中的并列复句、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都可用来表示联言判断。各种语言形式所表示的联言判断,就其逻辑值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但从感情色彩和各联言肢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的差别又是明显的,不能互相替代。上例中联  相似文献   

9.
《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8期姜成林的《假言、选言判断结构剖析》一文认为,假言判断的前件、后件和选言判断的选言肢都不是判断,最多也不过是命题。我认为姜文观点值得商榷。在论述假言判断时,姜文举例说:“如果物体加热,那末它就会膨胀”,这里前件只是一种条件,无所断定,有所断定的只是后件。  相似文献   

10.
选言推理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它是以一个选言判断和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结论为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的演绎推理。它包括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前者只有否定肯定式一种推理形式,而后者却有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两种推理形式。它的语言表述形式是多样的: 一、限选复句表达选言推理限选复句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在特定的语境中,当结论是不言面喻时,就可以用这种复句表达省略小前提  相似文献   

11.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连词的数量很多,它在句中表示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本文仅就连词“和”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谈几点看法。一、有关系“和”与无关系“和”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常使用连词“和”。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联言判断是同时断定几种思维对象的判断。连词“和”在这两种判断中表示了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②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例①是一个关系判断。它表明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有“邻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儿童选言推理能力发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对儿童选言推理能力发展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选言推理是其中一个前提为选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对这个选言判断的一部分选言肢进行肯定或否定的演绎推理。选言判断分不相容选言判断和相容选言判断两种。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事  相似文献   

13.
年会是1983年1月中旬举行的,中心议题是判断。关于判断,定义有三:(1)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2)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3)判断是对事物性质的反映。关于判断、命题和句子关系,意见有三:(1)凡是表达判断意义的句子是命  相似文献   

14.
一、对可以得兼句式的选言判断的不同理解可以得兼句式的选言判断,是指用复句表述的选言判断中的一种,它们的最后一个分句断定了前面分句所表述的选言肢可以同时真。如下面三例: (一)、这份统计表情或者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判断是人的认識活动,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惟形式,判断是人們意識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断定。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 “我們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級革命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这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也是我們的判断。判断并不是簡单地出现于人头脑更的一个句子,也不是当我們考虑問題时头脑里出現的一些可能的想法,这些都不是判断,或者还沒有成为判断。只有通过社会实踐以及思考最后肯定了的思想,才是判断。邏輯书里常说:判断是对于一些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想,这个提法基本上还是正确的。肯定是断定,否定也是断定,判断必須是对于  相似文献   

16.
在《谈选言判断主项的确定性》一文中(《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第1期),蔡晚娥同志(以下简称蔡文)认为,“每个选言判断的主项都是作为一个确定的完整的概念来接受断定的,它的内涵与外延都应该是确定的人不容任意更改的。”接着他举出了三个例子。我认为,蔡文的论点是正确的,但是他对所举的三个例子的分析却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7.
一从定性认知到定量认知: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归纳逻辑是以归纳推理和归纳方法为基本内容的知识体系。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而结论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的判断。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  相似文献   

18.
《普通逻辑》(《普通逻辑》编写组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份统计材料有错误,或者是计算有错误,或者是原始材料有错误,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请问;上述判断是什么选言判断?”(见该书第296页) 该书的教学参考书认为这个判断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但没加分析。对这个参考答案,有的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它是相容的选言判断.(参看《逻辑与语言学习》1985年第4期,第16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试题中有一道单项选择题。题为“联言判断”可以概括为( ),四个答案分别是:(1)联言推理;(2)复合判断;(3)选言判断;(4)负判断。但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对这种比较简单的选择题却找不出正确的答案,实在令人遗憾。究其原因,乃是这些考生没有把握住正确进行概念概括和限制的关键。概念的概括也好,限制也好,它们必是在具有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的。不存在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的两个概念,既不能限制也不能概括。属概念就是外延较大且真包含了种概念全部外延的概念。种概念就是外延较小且外延全部真包含于属概念的概念。概念的概括就是从种概念过渡到  相似文献   

20.
在普通逻辑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类情况:比如,区分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就要考察选言支之间是否互相排斥,若选言支之间互相排斥,不能同真,则此选言判断为不相容的选言判断,若选言支之间不互相排斥,可以同真,则此选言判断为相容的选言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