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经典对食物有严格明确的规定。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民大众,都恪守教规,在饮食上形成了自有的习俗。真主晓谕:“众人哪,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古兰经》2:168)有的古兰经注家解释,食物是指肉类食品而言。合法的食物,是指用正常手段获取的,或者是依教法规定而屠宰的;佳美的,就是清洁可口,有益健康的食物。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在食物选择上,没有明确规定。有的以死物、蛇、鼠、蝎及刺猬为  相似文献   

2.
《古兰经》谕示:“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的且佳美的食物。你们不要随从恶魔的步伐,他确是你们的明敌。”(2:168)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对于食物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穆斯林在选择饮食方面是非常讲究的。首先必须符合“合法”与“佳美”两项基本条件。就肉食类而言,即指被宰物种类及屠宰方式均应符合经训、教法的有关规定与礼仪。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法在中国经历了"由俗而制,由制而礼"的演变,它在唐宋、蒙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分别被视为习俗、通制、礼法和信仰。"教法随顺国法"是国法与教法关系的主线,其实质是"教随人定",即穆斯林遵从国法,国法规范教法。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教法大于国法"的情况,更多是国法对教法的主动包容和吸收。理解二者关系,应以实际为准,就事论事,切不可从概念出发,将虚作实。本文提出的"教法随国论"即是对此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其当代作用在于理顺政教关系,整合国家认同与宗教认同,抵御"教法治国论"等极端思想。  相似文献   

4.
喻中 《管子学刊》2024,(1):31-52
根据《庄子·天下篇》,“古之道术”在庄子时代破裂四散之后,墨翟、禽滑厘传承了其中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可以称为“墨禽之道术”。如果着眼于墨、禽二子与“古之道术”的关系,着眼于《天下篇》描述的整体图景,亦可以概括为“古之道术在墨禽”。这种道术的基本精神是“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简而言之,就是节俭、自律、救世。按照《天下篇》,墨子与禽子可以相提并论。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禽子在先秦诸子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的角度理解先秦时代的学术思想格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回族穆斯林日常生活为基础,从人类学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的角度,分析了Halal是伊斯兰教涉及各个方面的基本准则,与此同时,以中国社会现实状况为背景,分析了清真的多样性特点。得出的结论是,清真的边界在现实社会中较为松散,但是必须以伊斯兰教教法规定在饮食方面的"Halal"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伊始,出于好奇心驱使和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吸引,学生对本学科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但随着时间推移,学学生学习兴趣分化现象凸显。引起兴趣分化现象原因复杂。但是归纳起来,主要与教师教法、目标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有关。克服兴趣分化现象的办法是坚持教法改进、兴趣的激发和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艾布·哈尼法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教法学派的创始人,教义学家。他创制的教法学说灵活、宽容、公正,是伊斯兰教影响最大的第一位教法学家,他在伊斯兰教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8世纪以来教法研究的开山鼻祖,被后人尊称为“大伊玛目”。正是有了这位先导者对教法的独到见解,才使得后来更多的学者热衷于教法的研究,并使这一学术活动经久不衰。一、艾布·哈尼法的生平及时代背景艾布·哈尼法全名艾布·哈尼法·努尔曼·本·萨比特·本·麦尔祖巴,祖籍波斯,公元699年生于伊拉克库法,大半生在库法度过,是后期教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艾布·哈尼法及其教法学派贾保平艾布·哈尼法(700—767)是逊尼派著名教法学家,哈乃斐教法学派的奠基者,位于四大正统教法学派创始者之首,被尊称为大伊玛目。其教法学说在伊斯兰教法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其教法律例以灵活、宽容、适度著称。故迄今为止,全世界有...  相似文献   

9.
"人禽之辨"是先秦儒家为传统礼乐文明存续作合法性辩护时提出的重要命题,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在"人的价值发现"问题上的思想成果。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揭示了人类理性即"辨"是人禽之别的内在根据;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发现了人类具有超出动物"类性之仁"局限性的独特价值,确立了一种由"辨"而"合"的人禽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谈“古尔邦”及其教法规定──为庆祝教历一四一四年古尔邦节而作从恩霖“古尔邦”是伊斯兰教法术语,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又译作“古尔巴尼”,本意为“临近”、“靠近”,教法中特指以献牲为阶梯而临近安拉、顺从安拉而言,故又意译为“牺牲”、“忠孝”等,即在教法规...  相似文献   

11.
所有同处于生、老、死的同修们:由于演讲时间只有短短一小时,以下我就择取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胜特色做个重点报告。一、由于禁止对原始教法做任何废除或修改,只容许添加能令原始佛教更精确的说法,上座部佛教成了唯一成功保存古老纯正佛教教法的部派。谈到上座部佛教的第一项特色之前,我们必须先认知,不论佛教有多少宗派,各派都有从初期到后期的经典,而这些经典是由不同的经论权威因应环境渐渐添增而成。这是很明显的事实,毋需证明。至于上座部佛教,有一项值得注意的特点:那就是我们无权删除或修改佛陀在经典中所说的任何教法,虽然佛陀于将入…  相似文献   

12.
"人禽之辨"是先秦儒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命题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在"人的价值发现"问题上的思想成果。但"人禽之辨"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经历了由对"血缘关系价值"的自觉,到对"经验理性价值"的自觉,再到对"道德理性价值"的自觉三个历史阶段,而每个阶段又无不打上了图腾崇拜的烙印。因此,解剖图腾崇拜视域下的人禽关系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儒家"人禽之辨"的内涵及其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8)
<正>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教法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派系,基本上是继承与沿袭了吐蕃时期莲花生、无垢友、贝若杂纳以降著名学者的教法。大圆满法是宁玛派的特有教法,也代表了其核心的佛学思想,该教法名称的确立以及见修行体系是由十四世纪著名宁玛派学者龙钦饶绛巴完成的,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的高度对宁玛派教法做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与修订。在龙钦饶绛巴的著作之中把整个佛法体系判为三根九乘因果两类,因乘包括声闻乘、缘觉乘、菩  相似文献   

14.
人禽之辨体现出人对自身存在之优越的肯定。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借助这一意识,将人类生活中一些方面的属性特征强调出来,赋予其价值性。孟子结合人禽问题与人性观念,发明了人的独特性;通过"孺子将入于井"的道德情境,将人的独特性锁定为道德性,从而开启了儒家以人禽之辨论性善的滥觞。儒家关于人的独特性与道德性的讨论存在两个径路,一是从价值的内在根据,二是从价值的发生场。朱子是第一种径路的代表,将价值根据安置在作为普遍秩序法则的天理之上,这是对孟子以"人之独"为人性的消解。船山则主张第二种径路,强调价值的发生场,认为人禽之本质区别在于人能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一、伊本·路世德的生平伊本·路世德全名艾布·沃利德·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本·路世德,而在中世纪的欧洲,他以"阿威罗伊"蜚声遐迩。公元1126年出生于科尔多瓦,他的家庭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大法官。而伊本·路世德深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特别是受到他爷爷的影响。据法国哲学家欧内斯特·勒南说:"巴黎的一家私立图书馆内保存着一部很厚的教法典籍,内容是伊本·路世德的爷爷曾被请教过的一些教法问题。"这本书对伊本·路  相似文献   

16.
幸福三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幸福 :宿命与选择人总是追求幸福 ,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 ,那它必定意味着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人的天性。人并非在痛苦和幸福中“选择”了幸福 ,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痛苦的选择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视为达致幸福的手段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本身视为幸福。与“痛苦”相反的体验不是幸福 ,而是“快乐”。人可以在痛苦和快乐中进行选择 ,但不能 (在“事实”而非“价值”的意义上 )回避幸福。人不能不“选择”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含辛茹苦的母亲 ,为了逃避现世而削发苦行的僧人 ,为了健康而节制饮食的胖汉 ,甚至 ,为了解脱而…  相似文献   

17.
一佛教是重视文化哲学的宗教,同时又是重视实践修持的宗教。按照佛教修行的程序,分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属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行证则属于修持和证悟。佛曾预言:佛入灭后,其教法的流行次第,分为三个时代,即正法时、像法时和末法时。正法时五百余年,是教法、修行、证果三者完全具足的时代。像法时的一千年,虽没有证果的人,但教法和修行二者还存在的时代。到了末法时的一万年,就只有教法存在而缺修行和证果。其后就出现连教法也消灭的时代,这叫做法灭时代。佛教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佛陀所说的经典。佛教经典总括为三藏,根据内容一般分为经藏、律藏和论藏。关于三藏有  相似文献   

18.
格亚斯意为类比,是以逻辑推理的理性方式来演绎教法判断的一种方法,是伊斯兰教四大教法学派之首的哈乃斐教法学派创始人艾布·哈尼法惯用的教法判断方法。这种逻辑推理之法使艾布·哈尼法在启示与理性之间得以行使中正之道,也使得哈乃斐学派成为穆斯林世界流行最广的教法学派。本文从格亚斯原则出发来探析艾布·哈尼法及其学派的法学思想,并从具体的案例判断中管窥哈乃斐教法学派的适应性及其实践性,揭示中国穆斯林将艾布·哈尼法的理性类比、中道和灵活变通的思想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中国化道路尝试。  相似文献   

19.
周爱保  谢珮  田喆  潘超超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1):2013-2023
人类的饮食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等, 其中情绪对饮食行为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这种影响一般表现为摄入量的多少和食物(热量)的选择。通过探讨不同情绪下临床和非临床个体食物摄入量的表现, 总结发现消极情绪导致个体暴饮暴食的可能更大。积极情绪影响下的饮食行为的研究结果则存在分歧: 生理角度解释为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个体的享乐机制, 导致进食行为增加; 而自我控制理论则认为积极情绪增加了个人资源以抵制美食诱惑。此外, 进一步探讨了情绪影响下饮食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未来在饮食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上, 需要对情绪影响下的饮食行为有更深入的神经机制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上塔哇尼寺是拉卜楞地区最早的尼众道场,在这里修行的尼僧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即修持觉域教法。因此,上塔哇尼寺与觉域教法关系密切,有着无法割舍的法脉传承。对其尼众僧团、组织制度、教法仪轨的建构,以及尼众的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上塔哇尼寺的历史渊源与教法传统、尼众的信仰与法事仪轨的关系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