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基督教隐修制度最早诞生于北非的埃及,而圣安东尼长期以来更被西方看做是隐修之父。其隐修经历、隐修方式与隐修思想都对早期埃及基督教隐修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初期教会后期,虽然西罗马帝国灭亡,但基督教并未与之一同灭亡,反而进一步地发展。伴随着教皇制继续地发展,教会历史进入了中世纪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东西教会大分裂、十字军东征等事件,虽然有一系列事情发生和出现,但教会仍然生存着、成长着,而且酝酿着复兴……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神秘主义欧洲中世纪基科教中的异端之一。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主张人们可通过内在的神秘启示来直接与上帝相通,不需要教会作中介,反对教会权威,反对封建教会制度。有些神秘主义异端利用早期基督教关于"基督复临","千年王国"的理想作为反封建运动的号召....  相似文献   

4.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基督教会是由基督教15个教派的华人教会共同组成的全国性的合一教会组织,广东协会是其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一个教会。它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成立于1919年。广东协会在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尤以抗战时期所受的损失为重。协会目的在于使教会摆脱外国传教差会的控制,从而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本色化的合一教会。它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体现,也是基督教会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的结果。把它作为20世纪前期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的代表,考察其演变历程,可以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具体视角。  相似文献   

5.
小芳 《天风》2007,(14):5
基督教的礼仪和教义好比基督教的两个重要的保护屏障,同时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要件,谁破坏它们,就是从根本上拆毁教会。教会历史告诉我们,教父时期,对三一论和基督论的错误理解,产生了亚流和聂斯托利等异端;中世纪,那些利欲熏心的富人和世俗社会的权贵,用金钱从教皇或大主教那里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主教》2006,(1):46-46
古时候埃及有数以千计的隐修士及隐修女,使埃及旷野成为有人居住的地方。从埃及隐修生活扩展到其他地方,中东各地,到圣本笃的时候(约480至547 年)在西方建立一个西方的隐修制的结构。在埃及的教会来说,从来没有消逝过有度隐修生活者。它在我们“考泼脱正教”的兄弟中不断地滋长繁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督教会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全力打造平安教会,使教会与整个社会和谐共处。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向不可偏离历史经验和现实表明,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关系到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时期绘画艺术可以概括地称之为基督教美术,它是西方文化在特定时期内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多数画家对中世纪时期绘画等艺术的感情往往高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除了因为它那份程式感的神秘趣味,还因它有许多不可言的宗教以外的魅力,不禁让人联想到我国东汉的画像砖显现出的独特魅力,再加上中世纪盛行的骑士精神正是现代社会重视和亟需的契约精神,为中世纪的绘画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和研究的兴趣。中世纪时期绘画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中世纪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宗教对绘画艺术深刻影响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只要不带任何偏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中国基督教所推行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三自”原则,不仅是中国基督教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基督教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早期教会使徒们建立教会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转眼已近五十年,这五十年来,中国基督教和全中国人民一道经历了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督教发起三自爱国运动至今60年整,不仅使中国基督教从"教会在中国"转变成"中国的教会",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社会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0周年庆祝大会,大会对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0周年做了总结:研究了历史--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三自原则,走爱国爱教的道路,是办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分析了现状--如今人们对待宗教所持有的开放态度前所未有,社会的深刻变化显然给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角色定位与展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更指明了未来--继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建设一个和谐的、健康发展的教会,这是新时期三自爱国运动的重要使命.大会号召全国教会同工同道,应当为建设和谐的、健康发展的教会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阿卡西乌分裂"是中古早期基督教会内部爆发的一次重大冲突。它与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是常被混淆的两个不同历史事件,但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场分裂起源于对基督教神学教义的不同理解,进而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教会争夺基督教世界领导权的斗争中不断激化,最终给基督教会和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程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傅先伟 《天风》2010,(9):4-5
今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六十周年。近些时期,各地教会都陆续组织同工举行座谈会、纪念会,畅谈中国基督教六十年来不断推进三自爱国运动所取得的成就,缅怀以吴耀宗先生为代表的基督教爱国领袖发起三自爱国运动的丰功伟绩,展望中国教会今后的美丽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圣本尼迪克在总结前人修道经验和自身修道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圣本尼迪克清规》,把隐修制度纳入了西方的教阶体制和自然社会环境。《圣本尼迪克清规》注重《圣经》的首要地位,积极推崇住院修道,充分强调院长权威,也注意维护修道院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圣本尼迪克清规》立足于修道生活的初级阶段,重修道实践而轻理论阐发,指出那些渴望至善境界的人们还应该效法东方圣教父们的榜样,遵循他们的规章。但是随着《圣本尼迪克清规》的流传,人们逐渐满足于将其作为修道生活的最佳规范,从而在事实上塑造了独立于东方的西方隐修制度,其结果可能导致了修院修会对罗马教廷的依附以及与它的联盟,过度地卷入教俗斗争,教会的高度集权及其腐败与改革的反复,以及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对隐修制度的摒弃,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圣本尼迪克及其清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基本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4.
<正>很高兴在这次中西部神学毕业生教牧培训班上给大家介绍《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以下简称《教会规章》)。《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是中国教会走上联合道路后作为后宗派时期教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规章性文件,它虽然还很初步、很简要,却包含和体现着中国基督新教教会最基本最核心的教义教规内容,对中国教会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一、《教会规章》的重要性二、《教会规章》制订过程三、《教会规章》内容简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政权就在体制和社会作用上影响着教会的组织和职能。认识了基督教帝国的发展、中世纪教皇的神权政治以及后来把教会当作完整社会的概念,在面对今天教会的重要使命时,我们就会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16.
裴连山 《天风》2018,(7):12-13
今天教会的礼仪既要有神学上的考虑,也当有中国元素,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崇拜和聚会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中心,而教会的崇拜离不开礼仪。除了圣礼,基督教还包括更广义的礼仪。礼仪传统是为了表达基督教的信息,其传统肯定受到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后来又被欧洲中世纪文化所塑造。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教会合一运动继续发展,其中尤以宗派间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抗战爆发后民族主义的空前高涨促使中国基督教界更加关心社会新秩序的建构问题,而宗派间合作则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教会外民族主义对于中国基督教之于抗战救国的有用性诘问促使中国教会推动合一运动;中国基督教民族主义推动教会合一以使基督教有助于抗战建国。教会内外这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了抗战时期的教会合一运动,尤其是宗派间事工性合作。  相似文献   

18.
"自立"与"合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中最为重要的两股潮流。在自立运动日趋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也日渐发达。自1860年全面开教以来,在华传教士意识到加强合作的益处,开始在圣经翻译、出版、教育、医疗等方面展开合作。受1910年爱丁堡世界传教大会的影响,中国各区域内及全国性的教会联合运动有了进一步拓展。而1922年基督教全国大会的召开及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的建立,即是二十世纪前二十年各宗派教会合一运动的结果,更是之后二十余年各教会联合协作的起点。尽管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会的合一运动淡化了之前的宗派分割,各教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也逐渐加强;但教会合一运动自身具有一定限度,而且同样存在着争端与困境。  相似文献   

19.
苏喜乐  郑飞阳 《天风》2023,(8):45-47
<正>在基督新教教会,“像”(圣像,Icon),往往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是一个没有太多讨论余地的存在,“唯独圣经”的宗教改革传统使其在新教教会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摩西律法中(参出20;参申5)关于“像”的诫命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基督徒对于圣像的信仰心理。教会历史中对于圣像的争论从基督教诞生起就没有完全停止过,更遑论对中世纪东西方教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圣像破坏运动。同时,又有如大马士革的圣约翰这样的教父,透过基督道成肉身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晓望 《天风》2011,(5):36-36
欧美教会呼吁北约解除欧洲所有核武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辐射危机,欧美两地的教会组织日前发信要求北约解除核武器。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欧洲基督教教会协会、美国基督教教会协会及加拿大基督教教会协会于2011年3月17日发表联合签署信件,认为北约应检讨其欧洲防卫策略,不应再坚持冷战时期的思维,而应减少现时部署的200多枚核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