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对象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胡塞尔从逻辑学不是一门实在性的科学而是一门观念性的(Ideal)科学的理解出发,认为逻辑学是关于含义本身以及含义规律的科学。而含义的统一本质上是理论的和观念的统一。因此,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通过对近现代一般对象问题上的概念论和唯名论的否定性批判和对观念对象的现象学描述分析,认为一般对象或观念对象就是种类的观念统一。一、一般与个体及其历史考察一般或普遍(Allgemeines;Allgemeinheit)也可以称为“共相”或“种类”;其对应概念是“个体”或“殊相”(个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存在形态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把一般生产力区分为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也可以说,马克思是从微观和宏观这双重视角来考察生产力的,个人生产力是微观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则是从宏观总体角度考察的生产力。这对范畴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看来有必要恢复其科学含义和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试论共相     
共相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术语。共相是否真实存在,它与个别的具体事物(即殊相)的关系怎样,这是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与唯实论争论的焦点。国内出版的几部西方哲学史教科书在叙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对共相这一术语的含义往往缺乏透彻的分析和清楚的说明,由此便造成了如下三个不良后果:第一是层次上的混乱;在教科书里,先是把共相与具体事物作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来考察,指出一般与个别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自我价值?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自我价值是与其社会价值不同的另一种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而“自我价值” 则是个人对“自我需要的满足”.我把这种观点简称为“自我满足论”,这种观点是不仅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首先,它错误地脱离开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考察人的自我价值.价值关系只能存在于价值主客体的关系之中.在一般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而外界物则是价值客体.外界物只有对人而言,才有所谓价值.而当我们考察人自身的价值时,人便由价值主体转化为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作者对卦象与爻象所“系”的“辞”,都属于“系辞”。通过对《周易》形象思维及其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考察,可以发现,无论卦辞还是爻辞,都有其语言(文字)结构的规律和“范式”(normal form)。“范式”是从现代逻辑学中借用的术语,指的是:为了达到指导人们(如卜筮者)行为的目的而具有的完整地或标准地表达一卦或一爻含义的语言形式。关于这一点,可以说孔子早已觉察到了,所以他在《系辞上传》中  相似文献   

6.
一、逻辑学的基本原理逻辑学是研究正确思维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法则的学问,而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以作为正确思维各种法则的基础的基本原理为前提的。这就是说,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是思维的基本原理,也是逻辑学的根本性的前提,一般把它叫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是不能用其他的法则来证明的,也是没有必要证明的。它是其百一切法则确立的基础。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有以下三个:(一)同一原理同一原理是形式逻辑学的第一个原理,也叫同一律,自同律。它的形式是:A是A。它要求在进行一切思维时,对于同一对象在同一关系中必须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皮尔士有关数学、形而上学和逻辑学之间关系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与常识观点不同,皮尔士认为,以学院逻辑为主的逻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的任务在于对思想进行有效控制,以便获得真理.数学不需要这样的逻辑学,因为数学不是一种实证科学,它所关注的不是实证事实或真理,而是精确、清晰和连贯.数学是对经验事实的理想化,因而它首先需要的是想象力、专注力和概括力.在皮尔士看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应该是一种探讨经验事实的实证科学,它需要逻辑学尤其是学院逻辑来加以控制,因而形而上学需要逻辑学.  相似文献   

8.
田平 《世界哲学》2001,(2):77-78
first person authority是心灵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在字面上,这一术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中文泽法:(1)译为“第一人称权威”;(2)译为“第一人权威”。我认为,第一种译法清晰地表达了first person authority的含义,准确地把握了心灵哲学家们使用这一术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而第二种译法则含义模糊。下面,我首先对心灵哲学中first person authority这个术语的含义作简要介绍,然后讨论将这个术语译为“第一人称权威”的理由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引起了逻辑学家本身和哲学家、以及知识局部领域的代表人对逻辑学问题的极大注意。由于科学本身的需要,在逻辑学家面前摆着各种不同的问题;从科学语言形式化到科学知识本质、思维形式的辩证法,等等问题。逻辑学乃是这样一门科学,在其中在极不同的理论流派、看法和观点的代表人物之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最近,出版了越来越多的阐述逻辑学问题的著作。但是,应该说,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关于逻辑学的现代著作,在精确地阐述逻辑学中的争论主要点和问题的观点方面却仍存在着严重的缺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一词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经常、普遍地使用的一个术语,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含混的概念,国内很多学者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往往是很不严格的.从词源上说,“人本主义”这一中文术语的产生与对以下几个西方术语的翻译都有关系:一是“humanism”,这一名词不仅可被译作“人本主义”,也常被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单是这一名词,就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首先,它常被用来指称西方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后来随着这一思潮的发展特别是到了现代,这一概念在西方代表了一种以关心每个人的权利和幸福等为核心的社会精神.但是这种理解也不足以代表该词的全面社会含义.其次,在哲学史上,对它的理解就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了.例如,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席勒(F.C.S.Schiller,1864—1937)的著作中,“人本主义”(humanism)被当作了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代名词,他企图用这一概念来说明一切理解都来自人,并与西方历史上一切形式的认知主义哲学,包括柏拉图、休漠及其它唯心论哲学截然相区分.而在萨特那里,“人本主义”(humanism)又有了与之迥然不同的崭新含义.在萨特看来,人本主义就是反本质主义,它反对把人当作目的来追求,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善的.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这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即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情感和态度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两种心理现象,两者并不存在什么关系问题。在心理学著作中,给情感下定义、描述情感的时候,多使用态度这一术语,这才把情感与态度联系起来了。在描述情感,给情感下定义的时候,几乎各家都把“态度”摆到举足轻重的“位置”上,反映出情感与态度有着极不寻常的关系。问题在于:情感与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各家的看法很不一致。苏联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胡塞尔思想中还是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都构成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再现了胡塞尔前后期在此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他的超越论逻辑学的要点在于对本质的前逻辑直观,也是最有可能为逻辑学提供哲学支撑的因素。其次,在海德格尔方面,根据律概念成为讨论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的切入点,由此导出他的“存在理解”、“无蔽”和“自由”的概念解释。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把形式逻辑看作陈述逻辑,并试图用前谓词判断的哲学逻辑学来为它奠基。  相似文献   

13.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比较完善的一门思维科学。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称墨家逻辑为“教智之言也”。近代西方影响甚大,被视为传统逻辑代表作的《波尔——罗雅尔逻辑》,明确地把逻辑学称作“思维的艺术”。作为思维工具的逻辑科学,多少年来一直服务于人类的日常思维和科学研究领域,为提高人类的思维效率起了  相似文献   

14.
逻辑学上的单独概念,在语言学上叫“专有名词”,如“北京、鲁迅”等。从语言学这个术语的本身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它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名词性”的,因而具有名词的一些特点;二是它表示特定时间空间中某一个个别的事物,因而又有可能与一般名词不同,比如一般名词可以受表多数的数量词的限制修饰,而由于这类名词“专有”的特点,它一般又不受数量词的限制修饰.关于这些特点,A·A·龙果夫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里早已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任何科学都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断然离不开这一规律。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逻辑学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紧密相联,才能发挥其作用并深入地发展。可长期以来,逻辑学工作者们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环节,致使产生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一提到“逻辑”,许多人都认为其高深莫测.而实际上,在人类日益广泛的思想文化交流中,人们时刻都在使用着它。在阿凡提的故事里,有一个故事叫《解梦》: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形式上来说,个人主义几乎一直是所有西方国家思想的核心。然而,它的实质却未得到充分分析和明确认识。“个人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意义上适用于现代社会的许多不同方面。美国意识形态所论及的“粗犷的个人主义”(rugged in-dividualism)是对那种具有单独竞争能力的创业者的赞美,然而这种创业者至多只是过去所谓善于处理经济事务的人物而已。更广泛地说,个人主义具有肯定的含义,即强调个别人的独特性和利益。有时,它具有否定的含义,但这种含义在当代英语社会中并不十分普遍。有时个人主义适用于那些排斥社会利益特别是那些自私自利、只关心他们个人利益的人。  相似文献   

17.
西方逻辑东渐与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哲学的变革 ,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为逻辑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变革以及将西方科学思维运用于中国思想领域的研究进行的。进而形成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两种形式 ,即“全盘西化”和“中体西用”思维 ,二者各执一端 ,均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不适合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中西融通式思维。  相似文献   

18.
维也纳学派和社会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我将在两种意义上来考虑维也纳学派与社会运动的关系,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第一,我要考虑,维也纳学派,或更确切地说,它的某些领导成员提出,科学的世界观是历史中的一项政治事业,它不仅反对奥地利思想生活中的反动势力,而且也反对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反动势力;更具体地说,是对向社会主义社会演变的社会政治运动的一项贡献。第二,我要把维也纳学派本身作为社会和历史分析的对象,作为思想运动来考察。也就是说,要把维也纳学派“作为社会运动”来考察,并且也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考察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19.
自从哥白尼革命之后,自然科学以其独立的姿态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一股巨大动力。科学所获得的惊人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极大的兴趣,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人们从不同方面对科学进行反思,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科学,把握科学,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西方科学哲学从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方面对科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科学学则以科学自身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观点,综合地探讨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从科学学分化出来的另一重要分支——科学社会学则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一直把“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和总纲。其实,这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误解。马克思从来没有在等同的含义上用“自然历史过程”表述社会历史过程,他只是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同自然历史具有“相似”的一面。相似不等于相同。本文拟对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对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