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思想背景 1929年秋A.J.艾耶尔来到牛津时,他并没有想到要成一名职业哲学家。他读过两本哲学著作,一本是罗素的《怀疑论文集》(1928),一本是摩尔的《伦理学原理》(1903)。这些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艾耶尔总是把自己看作罗素的继承人,他效法罗素的思想,包括其内容反其轻率的表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效法罗素的生活方式,包括其政治态度和恋爱方式。他从摩尔那里得到的显然要少得多,尽管他也很尊重摩尔,正如《语言、真理和逻辑》序言中所表明的那样。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是,摩尔和艾耶尔都是由于其他哲学家的主张而非哲学以外的数学或科学问题、历史或日常生活问题而引发进行哲学思索的。 在20年代,正统的唯心主义在苏格兰以外的地方或多或少已经灭绝。普里查德在1915年发表于《心》上的一篇文章中激烈地批判了罗素的知识论,而且他和约瑟夫都坚持敌视罗素的逻辑。普里查德认为,作为一个伦理推断论者,摩尔是那些在道德哲学中犯了根本错误的人当中的一个。普里查德晚年出版了唯一的一部著作《康德的认识论》(1909),约瑟夫的主要著作《逻辑导论》出版于1916年。  相似文献   

2.
对20世纪的学术思想的影响,几乎没有一个伟大人物可与恩斯特·马赫相比拟。他影响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科学哲学以及纯(或思辨)哲学。他影响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詹姆士、罗素——这里只提及几个人的名字。马赫不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伟大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作为一个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持有我所同意的许多重要的和具独创性的观点。例如他在知识理论上、在心理学和生理学领域,尤其是在感觉的研究方面,是一个进化论者。他批判形而上学,但他对承认甚至强调形而上学思想必须成为物理学家甚至实验物理  相似文献   

3.
真之同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认为布拉德雷提出一种真之一致论,并在这一点上把他的哲学与被认为赞同真之符合论(a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的分析哲学先驱穆尔和罗素的观点进行对比。S.坎德利施(Candlish)显然没有这做样,他最近论证说,这种对比基于一系列误解,一方面是对布拉德雷的误解,另一方面是对罗素和穆尔的误解。根据他的观点,关于真,穆尔和罗素(至少在其早期论著中)与布拉德雷是一致的。但这不是因为穆尔和罗素是一致论者,也不是因为布拉德雷是符合论者;相反,他们都共同信奉一种被坎德利施称为“真之同一论”(identity theory of truth)的观点。尽管我同意坎德利施的核心论题,但是我不完全同意他关于布拉德雷立场的观点。我在这里不是要与坎德利施争论,而是要讨论真之理论在这些哲  相似文献   

4.
罗素是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也是西方第一个系统阐述、论证和实践分析方法的人。罗素自述他在摒弃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之后,便开始用分析的手段解决哲学问题,坚信哲学只有靠分析方法才能发展和进步。他断言,哲学的本质就是逻辑分析,而自己最重要的一个哲学“成见”就是分析方法。的确,追求精确和清晰是罗素分析方法的目的。他明确表示:“我喜欢精确和清晰的线索,我厌恶神秘的模糊性”。他说自己始终渴求发现有哪些可知的东西及其有何种程度的确切性或可疑性,他还认为哲学的使命就是把常识与科  相似文献   

5.
罗素     
B.A.W.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社会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20世纪的哲学有重大影响。从1890年至1894年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和哲学。H.西奇威克、J、沃德和G.F.斯托特是他的哲学导师。1895年至1901年罗素是三一学院的研究员,1910年至1916年在那里教授哲学。由于他反对第一次世界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自己对感情处于什么状态,是惶恐的不安状态,还是非常自信满足?让我们来检测一下你的感情内存。1.与他外出时,我总是留心观察,他是否和别人调情。A.总是B.偶尔C.很少2.我倾向于把自己跟别人作比较,并且对自己要求非常苛刻。A.总是B.偶尔C.很少3.我觉得一个人生活会不舒服,因为我需要有个时刻关心我的人在身边。A.总是B.偶尔C.很少4.如果他对我的生活起居,情绪波动关心不够,我会认为他不再喜欢我了。A.总是B.偶尔C.很少5.如果半夜起来看球赛,即使我不感兴趣。但最重要的是,我能守在他身边。A.总是B.偶尔C.很少6.由于害怕失去他,我…  相似文献   

7.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谈到黑格尔哲学的评价时提出过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整体比部分是否更实在?是否更有价值?他认为黑格尔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撇开黑格尔哲学是否如此不论,就罗素提出的问题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可惜这个观点并未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现代科学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科学中的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当代哲学的分析主义与系统论之争似乎在暗示着罗素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8.
罗素的对立论 著名的当代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cll,1872~1970)曾对基督教与科学的冲突作过较系统的历史考察与方法论批判。这主要见于两本书,《宗教与科学》(1935)和《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1959)。 在罗素看来,宗教与科学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长期冲突的两个方面,而这冲突双方所反映的又是两种  相似文献   

9.
罗素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有谁可以被看作当代哲学运动的鼻祖的话,毫无疑问,他就是B.罗素。罗素一生写了60多部著作,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哲学专著。他的哲学思想总在不断变化,往往是他自己最先指出他发表过的东西中的缺陷,在哲学史上,大多数伟大的哲学家都曾写过一两本名作,充分表达他们所发展的思想。罗素没有写过这种名作,他只是写过有许多缺陷和被他所抛弃的书。他整个一生的工作是开放的、不断前进的、自我批评的过程,这是他给人们的一种特别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理论伦理学罗素在他最早关于伦理学的思想中抱有浪漫主义的黑格尔主义观点,认为宇宙本身就是善的,是“理智的爱”的适当对象。他接受这个观点是受了麦克塔加特①的启发,但是这一观点不久就对他失去了的吸引力。罗素对伦理问题最早的认真研究见于他在1910年发表的论文《伦理学要义》,这篇文章表明他遵循G.E.摩尔在其《伦理学原理》(PrincwiaE山ic)中所倡导的学说。摩尔在该书中争辩说,善是一种不可定义的、不可分析的然而却是客观存在的性质,存在于事物、行为和人身上,是通过直接的道德直观行为知觉到的。摩尔抱有某种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1.
前期西方科学哲学是作为传统哲学的对立面出现的,一概否定“形而上学”,强调科学和科学方法的唯一正确性。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基本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则企图构建一个永恒的科学知识模型,以便把“形而上学”从科学中彻底驱逐出去。但不久就发现这类静态模型很难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身的性质相一致。卡尔纳普也承认他们的观点是在马赫、罗素和维  相似文献   

12.
罗素与他曾遇见过的,并就哲学问题进行过交流的好几位实用主义哲学家相互影响。这些相互影响同罗素与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如摩尔、怀特海、维特根斯坦等之间的相互影响性质不同。这是一种敌对的性质。事实上罗素与唯心主义者的相互影响也是如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罗素本人曾经历新黑格尔主义这一阶段。至于就实用主义来说,罗素自始至终把它作为对手,实用主义者的主张对他来说是不相容的。尽管罗素自己思想发展过程中在这一点上没有改变过,但是,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他思想上的变化使他比他自己承认的更接近这些实用主义的观点。1896年,罗素在他第一次访问美国时结识了詹姆斯和皮尔斯。后来罗素又从W.维尔比(Welb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哲学既有一个合的传统——认为二者之间具有最终的统一性,又有一个分的传统——认为二者之间没有最终的统一性.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容易使人把他归人合的传统,但实际上他应当被划入分的传统.在这个分的传统中,笛卡尔的独到贡献在于明确区分了理论原则与实践原则,从而彰显了理论与实践之分的主体性维度.笛卡尔的理论原则就是通过怀疑一切来重建知识的基础和体系,但他反对在社会生活中也采用这一原则,而主张遵纪守法、顺应世事,即按实践原则行事.中国的学术传统不主张类似的区分,而讲求为学与为人的统一.这种讲求的本意不可谓不好,可在实际中,学者们却普遍拿做人处世的复杂思虑来对待学术,凡事只有实践原则,没有理论原则,以致难以做出理论上彻底的创造性成果来.笛卡尔的这一区分给中国学界的启示就是:我的研究我做主,我的生活看情况.  相似文献   

14.
波普认为,抽象的哲学认识论并非远离政治的;恰恰相反,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认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是相互影响的。他赞成罗素的看法,认为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波普宣称他的认识论观点和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密切关连的,而且这一关连又是自觉的。他在《自传》中写道,他的自由主义政治信念是促使他发表《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部分原因,而其后发表的政治哲学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的贫乏》)则是从《科学发现的逻辑》“生长”出来的。下面介绍波普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5.
逻辑斯谛     
近代数理逻辑在其生长的过程中曾遭受到许多资产阶级学者的歪曲。其中主要流派之一是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他与怀德海合写了一部大书——“数学原理”,企图把全部古典数学从一个逻辑系统中推演出来。罗素的这种系统被给与一个名称,叫作逻辑斯谛。它对于数理逻辑的这种唯心主义的歪曲,曾为一些先进的科学代表人物(如奥国的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有力地加以驳斥;近来苏联逻辑学家也曾不断地给以批判。近代数理逻辑正是在与这种和其他各种唯心主义的歪曲的斗争中日益成长与壮大。下面这一篇文章是对于“数学原理”一书的内容的简要介绍,作者的观点自然是有问题的,它的介绍未必很好。但它也提供了一些基本材料,所以发表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位外国哲学家曾这样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问题是仅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我认为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如何交友,怎样认识和看待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本身确是一个道德问题。不仅友谊的缔结,需要道德的指导,而且友谊的发展和巩固还要靠道德来维系。反过来,友谊产生以后又会对道德发生影响,真正的友谊会促进人们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我很高兴应邀出席R.罗斯查尔德·M.罗斯查尔德讲座的开幕式。先来告诉大家我准备谈些什么。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当代科学的形象,无论在学府内部还是在学府以外的一定范围内,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我本人是这一转变的贡献者之一。我想,这一转变已经使人们在更深的实在论层次上理解了科学事业是什么,它是怎样起作用的,以及与科学以前所达到的水平相比,它现在能做到什么、还不能做到什么。这一转变的副产品——主要在哲学方面,但是对科学史研究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也有影响——经常使我感到烦恼,当然这绝不是因为最初强调并发展了这一副产品的人常把他们自己称作库恩主义者。我认为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并且会带来损害、把我与这一副产品联系在一起使我感到很痛心,这些年来我一直认为这种联系是一种误解。不过最近,我越来越认识到,某种对于这种新的科学观很重要的东西也是很复杂的,我今天下午将要面对的就是它。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这样一句话吗?——“要想对方成为怎样的人,就评价他是怎样的人。”这句话是有心理学方面的依据的。还是让我们引用下述两个实例来说明有关现象吧。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温叙述说:一个大家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被带到他那儿去治疗。这个孩子刚到那儿时,似乎很不高兴,一句话也不说。但他从孩子父亲不经意地说出的一句话中找到了病因。孩子父亲对他说:“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优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孩子。”于是,他努力去  相似文献   

19.
谓述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难题,罗素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大量的论述,并试图采用认识论的方法加以解决。戴维森认为罗素没有解决谓述问题,是他根据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才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罗素仍然对谓述问题作过贡献,表现为他用现代逻辑的方法清楚地表述了谓述问题,他把语言划分为不同层次,把谓述问题限制在原子命题中,把谓词推广到关系词。虽然戴维森从外延角度解决了谓述问题,但是语言的意义和心理活动的关系问题仍是未解之迷,罗素后期的理论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意义问题,为谓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罗素悖论是逻辑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悖论,它对现代逻辑的推进和完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学界对罗素悖论提出的背景和逻辑学界的研究状况了解不多.在罗素悖论提出之前,逻辑学家施罗德、策梅罗等就已经展开了对罗素悖论及类型理论雏形的讨论.不少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如弗雷格、罗素、胡塞尔和维纳等都对这两人的贡献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