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佛四题     
我是如来 一朋友来我家中坐,问我学佛以来得到什么,我答:“什么也没有得,恍惚间倒觉得失去了许多。”朋友又问我失去了什么。我答:“记不得了。”朋友又问我,学佛几年总应有所感吧,我答:“我是如来。”朋友睁大着眼睛望着我,不知是以为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还是学佛学得精神错乱了。我向朋友讲了释迦牟尼佛的事迹,讲了众生是佛的道理,又讲了众生不能成为佛的屏障所在。朋友有所悟,刹那间如同换了一人,对佛学顿感兴味。他万不敢相信,一向被认为迷信的佛教里居然还有那么一套启人心灵的学问。他决心学佛。我送他出门,合掌祝愿朋友,祝愿所有沉睡的如来,早日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2.
何:陈兵兄,近些年以来,您在佛学领域成就颇丰,不论是以一人之力独纂的《新编佛教辞典》,还是《生与死》、《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等,都颇为引人瞩目。但包括我在内,广大读者对您研究佛学的因缘,却还不甚了了。记得您原来在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室,在宋元明清道教和内丹学研究多所拓荒,调到川大宗教所后才“由道归佛”,成了独树一帜的佛学专家。请您谈谈自己研究佛教的缘起,如何?陈:以佛教研究者的身份与读者见面,在我来说虽然只有十年历史,但就研习佛教而言,我大概算得上国内同年龄段的一代人中起步最早者之一。在童年、少年…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有一位朋友信奉佛教,我发现她总是快乐的样子,生活的很开心,我向她讨教,她对我说:“只要你相信佛,什么烦恼都会消除的。”并介绍一些佛的书给我看,于是我开始涉猎佛学方面的知识,接着我又看了一些佛经,尤其是《金刚经》使我受益非浅,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之所以烦恼就是把“我”字看的太重了,人的起心动念哪一个不是“我”字当头呢 ?我如获至宝,心绪豁然开朗,如见天日,这不就是我等待久的企盼和归宿吗 ?这使我忆起了十几岁时曾经萌发想出家的念头。   六十…  相似文献   

4.
对于佛教,我非常崇敬,特别是订阅《佛教文化》,使我更加领会佛教的真谛与实质。到过寒山寺、司徒庙、铁头寺、弘福寺,分别与那儿的和尚建立了联系。前不久,一位名叫释通思的法师送我的条幅,让我百读不厌。条幅写道: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是搞科学史研究的。在纷争的尘世中,我常有弘一大师的体验。为人真诚,是我做人的一贯原则。无论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也无论是高居显赫的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相求于我,我都真心相助的。然而,现实中许多不和谐的东西太多了,到那里去得到解脱的力量?在苦思中我找到了佛书,…  相似文献   

5.
久不前,有一位天津的教友同我谈起在港、台及美国等地活动的"灵仙真佛宗",并问它是否属于佛教的一个支派.这位教友还给了几本"灵仙真佛宗"创始人"卢胜彦先生写的小册子,翻阅之余,觉得其中的思想及许多做法,都同正信正觉的佛教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从另一方面来说,倒是颇能昭示"灵仙真佛宗"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7.
素食问答     
主持寄语:闻妙居主编了一本素菜谱,其中有一部份素食问答,本刊编者觉得这对不理解佛教素食内涵的人土很有实际意义。在本刊出版素食文化、茶文化专辑时,特摘如下。(一)问;我本想发心素食,但觉得很难为情,怕人家笑话我,怎么办?答:我认为,你首先要把为什么素食的道理弄明白,只有把素食的重要意义明白了,你自会理直气壮地宣布吃素食,而不再怕人笑话你,倘若人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时,你也会应付裕如了。记得丰子恺居士在《护生画集》中,就有一幅画,题为“亲摘园中蔬,敬奉君子宴。”他称“素宴”为“君子宴”,可见素食是…  相似文献   

8.
每每听到《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就会觉得真有趣,还会忍不住会心一笑。明明是自己在偷偷地看对面的女孩,却硬要说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其实,对面的女孩不一定在看过来,即使看过来,也不一定在看你,而你在目不转睛地看她,这却是千真万确的,要不,你怎么知道对面的女孩在看过来呢?人的头脑是非常灵活的,思路也特别的多。当人们觉得这样说不妥当时,就会换一种说法,而且一换,往往变得很巧妙,很精彩。《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就是这样,直通通地说我在看对面的女孩,作为一个男孩,不免有点儿难为情,可不表达一下,心里又觉得有…  相似文献   

9.
拙缁 《法音》2006,(9):43-45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或望而却步;就是那些已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要读哪些经典,又到哪里能请到一些必读的经典,也往往无从措手。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类似基督教《圣经》那样的书,供一般在家信佛、学佛的人学习、读诵。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探索,并且也有不少成果,像《在家学佛要典》、《佛教圣经》等书的问世,都在这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但所有这些工作都还只是一种尝试而已,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具有较强适…  相似文献   

10.
湛如 《佛教文化》2007,(1):98-99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由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的“大传统”及千流百派的“小传统”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海洋里,简直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分离。近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相似文献   

11.
旅途闲话     
甲: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你在去年第二期《佛教文化》的《旅途闲话》中和一位作科技工作的读者谈到了对佛的信仰问题。乙:我当然记得,你对我的谈法有什么意见吗?甲:没什么意见,我只是想再和你谈谈“信”的问题。乙:嗅!你信佛吗?甲:我想和你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去年第三期《佛前独徘徊》中你和另一位居士谈这个问题。乙: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信佛,但不是佛教徒”的问题。甲:不,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是一个对佛学很有兴趣的人。通过学习研究后,对于佛教的许多教义我深信不疑,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明白,我是不信的。我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市面上解释佛经寓言的书籍,越来越多。我读过几本学者编的佛经寓言故事集,多有学者评语,令我感到吃惊,因为那些学者对佛经寓言的评语大背佛理。佛陀说:“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人解,皆名访法。”理解佛经寓言必须从佛教教理本身去理解,因为佛阳讲这些故事不是为取悦于人,而是为宣扬佛理,指导修行。这一点被许多佛教文化学者忽视了。比如对《出耀经》中“大海三鱼喻”的理解:寓言说:南海突然涨潮,有三条鱼被潮水冲到了沙滩上,鱼儿们商量说:“我们处境很危险,应当趁潮水未退,力争逆潮而上,返回大海。”但前面有条…  相似文献   

13.
奥尔.  N  梁禾 《世界哲学》2000,(1):66-70
我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 ,这是由于我置身于你们中间、面对享有如此声誉的听众。对我以及我这一代的许多欧洲青年来说 ,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是希望所在。在我这次极其荣幸的来访中 ,我内心又涌起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感情。从一方面说 ,我有幸发现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 ,她所具有的风俗、语言和景色与我所熟悉的很不相同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 ,我觉得好像在自己的家里 ,好像又回到了自己所生活过的卡拉布里亚大学里 ,回到了与一大群来我省进修意大利文化的中国学者和学生接触的那种习以为常的情景中。在 1 979年 ,正是由于吕同六教授的友…  相似文献   

14.
李伟 《佛教文化》1996,(2):30-31
我有几个朋友,一而立之年,一不惑之年,一知天命之年。一日相聚,喜岁未大寒,得半日清闲,每人手执香茗一杯,谈起佛教和人生这个话题。天命之友童心不老,且颇具辩才,近看南怀经老先生在大陆出版的几本佛教经典的解释,很自然地谈起读务C得,只见他点上一支烟,说:南怀道老先生这几本书,真有独至之处,点到了当今学佛之人的要害之处,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原来对佛教的一些模糊认识,一下子澄清了。比去。佛法和修行者的关系这个问题,以前认为,佛把修行的方法告诉了我{fi,我们不走样地照办就行了。其实不是这回事。因为佛说的是…  相似文献   

15.
有声有色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之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参与了一系列大活动。有展览,有演出,真可说是有声有色。尽管有声有色,我还是想从无声说起无声的展览四年前,佛研所在皇室举对办一次“佛教文化艺术展”。事后,《佛教文化》发表了一篇文章──《无声的展览》。说的是那发展览无声无息地开始,悄没声息地结束,但佛研所对办情很有自信,对展览的意义十分肯定。去年,佛研所和《佛教文化》期刊社又举办了一次“佛教文化艺术展”,仍然无声无意。没有领导、8人塾彩,没有记者采历报冒,电视台虽然拍了资料片,也并未播放。还是一次无声…  相似文献   

16.
汪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三生。以前,我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可进入初三后,我却变得性格内向,越来越自卑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喜欢和那些优秀的人交往,我的朋友每一个都很优秀。但在他们面前,我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行,所以就越来越不愿意说话,渐渐地就越来越不爱说话了。直到现在,我心里很想和他们在一起,却又怕和他们在一起,面对充满自信的朋友.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心里总是很紧张。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很优秀,但更多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不知怎样克服我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17.
最近《法音》编辑部要出一期“福建佛教专号”,约我写一篇介绍福建丛林生活的文章。作为生于福建、出家于福建、并长期在福建从事佛学院教学工作的我,实在没有理由开口拒绝,只得根据自己长期在福建几座寺院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按居住时间的先后,谈谈福建的丛林生活风范。一、农禅并重的支提寺提起支提寺,许多人可能会很陌生。在过去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又不方便,去的人少,所以不为人所知。据说现在公路已经通车了,但因为它不是国家重要的风景名胜,也很难引来远方的游客。所以支提寺还能保有它的清净、纯朴。支提寺,这是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八零后”,在我心中,佛教似乎是一种很遥远的东西,以前也总认为它是出家人的“专利”,与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然而读罢杂志第三期中《繁华都市中的心灵驿站》一文,才恍然觉得,佛教其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离我们很近。  相似文献   

19.
学佛前后     
几年前在我面对着失业、贫困、孤独、绝望之际,偶然接触到佛教。似乎是一种巨大的引力将我紧紧地吸引住,从而彻底改变我对佛教的片面与无知。这也许是机缘、是福报,但我更相信这是佛的慈悲。  相似文献   

20.
主持寄语     
本期发表的《春在枝头已十分》,出自流传甚广的一首女尼《悟道诗》。这位尼师虽不知是何时、何方人氏,但悟道诗写得确实很好,很有禅意。谱曲者是四川广安市的伍光芹居士,伍光芹居士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对梵呗清歌栏目特别热心,常给我们写信并投稿。 前些日子他给我来信,提到自己喜欢哼唱佛教歌曲,并且谱了几首寄给本刊,我把他以往寄来的几首佛曲一起拿出来又看一遍,产生了一些想法。在这里谈一谈,既作为对伍居士的回复,也想与广大读者作探讨。 1999年4月伍居士曾谱写了“悟道诗。集句诗。忍耐歌、走马灯诗、清平调、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