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明 《天风》2002,(7):31-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  相似文献   

2.
保罗的神学     
我们研读保罗书信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通过研读他的书信,可以确定保罗在早期教会史上的地位,可以研究第一世纪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可以研究第一世纪的人们在写作时所用的修辞方法,还可以从体裁和结构方面将保罗书信与希腊一罗马世界的其它书信拿来做对比研究。这些是否就是我们研读保罗书信的目的呢?以上这些理由(也许还有更多)当然都可以引起我们研究保罗书信的兴趣,而且每一种研究方法都能够丰富我们对使徒保罗和他书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们刚才所诵读的经文是保罗书信中的一段。我们把保罗的这卷书信称为“以弗所书”。这并不是因为这卷书是保罗在圣灵感动下专为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姊妹而写的,而是因为以弗所教会保留了这卷书的抄本,后世的抄本可能大多是根据以弗所教会所保存的抄本流传下来的。在最后的抄本中,如Aleph抄本和B抄本,还有第46号莎草纸卷,都没有“在以弗所的”字样,而且在古教父奥利金和第四世纪的Basil所引用的经文中,也没有“在以弗所的”这些字。再加上在这卷书里没有保罗书信所常用的问安和个人的问候,这些都似乎在说明,《以弗所书》是一卷供教会传阅的通函,里面传达出的是保罗希望众教会都能知晓的信息;而不是像保罗其它的书信那样是针对某个教会或某个人而写的书信。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9,(11)
<正>编者按:教牧人员应有怎样的追求、如何成为信徒的榜样,圣经中便有据可循,从使徒保罗的谆谆教导到彼得的"灵程八步",为今日的教牧人员提供了最好的借鉴。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几位牧者同工,从圣经真理出发,探讨教牧人员如何在侍奉实践上不断学习,成为教会的好管  相似文献   

5.
彭圣佣 《天风》1994,(9):36-37
《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是久经锻炼、身经百战的老使徒保罗写给他同作基督精兵的年轻同工提摩太与提多的书信,被教会称作《教牧书信》。内容主要是教导年轻教牧同工:1。  相似文献   

6.
俞伟忠 《天风》2011,(5):6-8
三.教会提高专职教牧同工待遇的必要性 1.是保障教牧同工现实生活的需要 要使教牧同工能"专心以祈祷传道之事"为念,那么保障教牧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哥林多前书》9章7节说:"有谁当兵自备粮饷呢?有谁栽葡萄园不吃园里的果子呢?有谁牧养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从经文可以看出:教牧同工拿教会的工资是合乎圣经真理的。因为教牧同工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也有亲戚朋友,礼尚往来,也需要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圣经》中的神为什么造出能犯罪的人?善良的神为什么让孩子们遭受苦难?善良的神为什么造了地狱?《圣经》中为什么有诸多矛盾之处?《保罗书信》为什么不提处女生育?《旧约》为什么不提"基督"?《圣经》中的信教者为什么压迫奴役妇女?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陈明 《天风》2002,(7):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一、祷告与代求教会的建立,首先是建立在祷告与代求上的,一个没有“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的教会定是一个建立不好的教会。从使徒行传中可以看到早期教会生活的境况,他们常是“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徒1:12-14)。尔后,福音得以传开,建立了耶路撒冷教会,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门徒增添了3000人,这些都是祈祷带来的果效。一个教会若没  相似文献   

9.
为自己谨慎     
安孝辉 《天风》2001,(6):32-33
经文:徒20:28;提前4:16 我们刚读完的两段经文,是主的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和青年传道人提摩太的劝勉。保罗要这些作神仆人、管家的人,“为自己谨慎”。这对我们这些在今天教会中,“作教牧人员”的人,是极好的提醒。现在,让我们在圣灵的带领下,共同来探讨,当“为自己谨慎”什么?  相似文献   

10.
经文:西1:17—20 “教会”一词在四本福音书中仅出现过两次,新约其它23卷中却有100多次,而有关教会的信息和论述,较集中在保罗书信中。刚才我们读的几节经文,着重论述了教会与父神、与基督、与万有的关系,并突出说明了基督为教会全体之首。对于在建设中的中  相似文献   

11.
孙美慈 《金陵神学志》2000,(3):55-58,61
作为一位女性教牧人员,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圣经》中妇女在教会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女性对自身的认识,积极参与中国教会事工,在教会乃至社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最初上帝创造女性的真正价值。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3,(1):26-27,30
在基督教史上,除了耶稣之外,没有人像使徒保罗那样对教会的发展产生过那么大的影响。纵观保罗书信他的神学思想有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继承犹太思想(他曾受教于当时很有声望的迦玛列门下);另一方面是来自上帝的启示和感动。基于这两点,在书信中保罗对妇女的地位、教会信仰生活有了他自己独特超前的认识。 保罗对妇女的看法在近现代有许多的争辩,特别是在上世纪中叶妇女神学出现后,许多人指责他憎恶妇  相似文献   

13.
郭峰 《天风》2006,(7):28-29
当我们能客观看待世俗世界时,这不等于我们要流于世俗——任何置身于与非基督徒对话的基督徒都必须直面新约哥林多后书6章14到 17节经文的挑战,这其中又以14节为甚,经文提到“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许多时候,教会的牧者会引证这处圣经的记载来警告不同信仰之间通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也有人就此经文是否出于保罗的手笔提出质疑,希望以此来消减此经文的信息给基督徒群体造成的严重影响。比如,约瑟夫费茨米尔在他的书《新约的闪族背景》中立文指出哥林多后书6章14到17节是有人从一份库姆兰文献中添加进书信的。总之,人们必须非常小心地来处理哥林多后书 6章14到17节的经文。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8)
正圣餐礼结束后剩下的饼和杯该如何处理?教会同工是否可以分享剩下的饼和杯?这常令主礼人为难。让我们根据圣经中的教导和教会传统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1.耶稣的圣餐礼是怎么举行的?圣餐是耶稣亲自设立的,保罗在被提到第三层天上的时候,也亲自领受了有关圣餐的教导(参林前10章-11章)。当时,耶稣在最后晚餐的时候,祝谢了饼和杯,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9,(12)
<正>编者按:这三期的众议苑,我们讨论了有关教牧人员行为规范的问题,旨在引起广大教牧人员注意。教会是否健康,关键之一是教牧人员是否健康。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健康发展、有好见证的教会一定有一批同心合意、充满热情、积极阳光的牧者。中国教会要在自己的处境中得以成长,必须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牧人员队伍。希望这些讨论能继续走向深入,激发广大教牧人员在爱中建立自己,凡事规规矩矩按着次序行!  相似文献   

16.
主复活了     
洪书永 《天风》2006,(10):6-7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林前15:1-8) 经文:林前15:1-8 保罗给哥林多教会写信:一方面是为解决哥林多教会出现的结党纷争等问题,指给他们一条爱的道路;另一方面是为坚固信徒的信仰,持守纯正的道才能站立得住。保罗自己所领受和所传  相似文献   

17.
李亚丁 《天风》1994,(8):44-44
使徒保罗 使徒保罗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使徒行传》里。新约圣经中保罗写给各地教会的十三封书信全面反映了他的思想、信仰与教训。保罗是基督教会以及基督教信仰的最重要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女人与讲道     
陈志华 《天风》2017,(2):44-45
在保罗写给提摩太的教牧书信中,包含着对不同人群实际信仰生活层面的内容,如对妇女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会生活皆有具体的教导。其中一处说道:“又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只要有善行,这才与自称是敬神的女人相宜。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  相似文献   

19.
以勒 《天风》2007,(8):34-35
通过圣经,我们可以了解到使徒保罗不仅写过十三封书信,而且他还有著名的三次旅行布道的经历。这些信息,不禁会使许多信徒误认为在初期教会时期,只有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也只有保罗去了许多地方,建立了许多的教会,事实上,并不尽然。我们在不抹杀保罗的宣教功劳的同时,在具体了解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之前也应了解几方面史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全备的福音和  相似文献   

20.
<正>从保罗书信我们可以看到,教会建立之初即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的时候,哥林多教会还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年轻的教会,这个教会存在的问题中,"纷争"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也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参林前1:10-4:21)。在整本《哥林多前书》中,保罗的关注都与教会的分裂问题有关。书信开头保罗就劝告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