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从个别的工人到社会化的工人虽然在结合起来的劳动过程中把对全体的指挥和管理作为特殊分工分离出来,但个别劳动过程中的有目的控制的智能动因,却并不会因此而丧失。管弦乐队需要特殊的指挥活动,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每个演奏者不必再象从前那样自己指挥自己了。纵使是被低级职员监督的车工,他自己的车床操作,仍由他自己管理。而低级职员还要被高级职员、厂长、生产部长、常务董事、最后被该企业的最高首长等分别管理。而且,这一管理的等级制度并不是  相似文献   

2.
前言现代认知心理学起始于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之后迅速发展,成为西方心理学界一股势头颇大的潮流。1967年Ulric 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已自成体系,作为一个流派而立足于心理学界了。此后,它的影响不断扩展,以至于目前西方的实验心理学已  相似文献   

3.
广告,作为商战的利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迅速占位、拓宽市场,致胜商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界权威人士认为目前现代社会的广告最大的缺憾是独创性与新奇性的不足,因而85%的广告并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达到预想的宣传目的和商业效果。于是,创意便成了现代广告策划、设计所依循的主题核心。 广告宣传的艺术魅力不仅依赖于产品质量本身,更依赖于广告设计者的素质能力,依赖于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过频的信息会使公众产生“信息麻木”而无所适从,只有独特、新奇、富有创意的信息才能激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1,(1)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多少次历史性的考验,光照千秋,历久弥新。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科技日益昌明,社会不断进步,佛教这一古老的文明是否仍有其普遍适应的价值和独特的功用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一个关系到佛教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契理契机地拓展弘法层面的大问题。我们觉得,在这时代大潮的冲激下,每个佛弟子一方面应作佛法理论上的探究,树立般若正见;一方面应在行持上为现代人提供活泼鲜明的菩萨行榜样,将佛陀应世的本怀昭明于世,让菩萨精神的雨露洒满人间。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其中的军事哲学不仅广为流传,更被应用到经济、政治、管理等各个方面.本文从外科的角度,阐述了《孙子兵法》中始计、作战、谋攻和军形、兵势、虚实等六篇中的哲学思想和指导原则在外科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围棋是智慧的化身,弈中充满智慧;围棋是智慧的体操,下棋启迪智慧。围棋充满智慧局方象地。棋圆效天,举念触机、行棋见智。围棋充满智慧,广义看,围棋智慧包罗万平,如本书所举,围棋与易经、世事、军事、人生、处事、计谋、经营、艺术、科学……联系广泛、智慧丰富。围棋十分富有智慧,一个死活题,一个对杀处……,常人看来已是“山穷水尽”,必死无疑了,高手却能看出“柳暗花明”,使之逢凶化吉、反败为胜。一道道围棋死活题,就是一道道智慧测试题。围棋是斗智的艺术,如诗人云“因君临局看斗智”、“幽人斗智棋”。手筋,似乎最能…  相似文献   

7.
一 审美活动(观赏和创造)的性质、特点究竟为何?其对人生到底有何意义? 在不同的理论视野中对此认识是不同的:以认识论观之,它们是对生活或生活美的反映和认识,目的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以实践论观之,审美是自然人化(以劳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结果,是现实对实践的肯定,而艺术也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目的是要提供可供读者消费的"产品";以表现论观之,审美是移情、内摹仿等等的过程,而艺术则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目的是要在观者身上激起类似的情感;以心理分析论观之,审美是一种与性欲表现有关的活动,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受压抑的欲望转移到一种新方向上的升华过程,而艺术欣赏则是受众在作品中寻求欲望代偿性满足的方式……这些理解无疑都揭示了它们的某些性质和功能,对我们理解这些活动都有所裨益.然而,倘若移动观察的视野,转到我们称为"意义论"的角度,也许还能窥到审美观赏和艺术创造的另一性质与功能,即它们是人求意义的一种方式,能起到愈合人的分裂即引入归"家"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9.
宗教是以信仰和崇拜超自然力量——神为特征的意识形态及组织,认为自然界及人类甚至人的思维均为神所创造,并主宰,所以在宗教经典中叙述了许多奇迹证明神的真实性及超自然的能力。例如在犹太教、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就有:日头停住,白天延长;以色列人和亚摩利人交战时,下冰雹砸亚摩利人,不伤以色列人;耶稣以五饼二鱼使几千人吃饱;海水自动分开让以色列人通过,又淹  相似文献   

10.
The Six Classics of Confucianism constitute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ulture,and since Han Dynasty,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had become the backbone of Chinese culture.After 1840,China was exposed to a great change which had never undergone in the past thousands years.As the results of the great change,except the transformations of the mode of economy,monarchy was replaced by republicanism,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as replaced by modern education system,and authoritative truth of Confucian Classics ...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儒学的衰落与复苏(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学在本世纪的衰落和世纪末的复苏,是社会及其文化辩证运动的表现,都有其时代的深刻动因。儒学衰落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帝制宗法社会崩溃,二是西方文化成为主流,三是社会革命运动高涨。但是儒学并没有消亡,因为它的根基还存在,它的思想体系是还有许多具有普遍意义与未来价值的内容。批儒运动只能冲掉它的陈腐僵化部分,而使它的合理内核显现出来。并推动它的转化和创新。儒学在八十年代以来的复苏,一是得力于改革开放政策,二是得力于东亚地区的迅速发展,三是由于西方有识之士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儒学在它的故乡重新受到重视,它的资源正在得到开发。它将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在世界普遍伦理建设中,在儒商文化建设中,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文:大5:1—16 主耶稣登山训众篇,奥古斯丁称它为“登山宝训”,这实在是历代基督徒甚宝贵的教训。因它是基督徒灵程的梯级与实践的准则。我们的灵程若依照主的宝训而高攀,以及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余督兵 《天风》1997,(4):9-11
经文:大5:1—16 主耶稣登山训众篇,奥古斯丁称它为“登山宝训”,这实在是历代基督徒甚宝贵的教训。因它是基督徒灵程的梯级与实践的准则。我们的灵程若依照主的宝训而高攀。  相似文献   

14.
一、佛教心理学的特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所有的规律和一些参差不齐的个性心理,以说明人类的心理现象;研究和说明心理各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各方面生活领域的需要.具此两个特点的科学,就是心理学.对一切心理现象,能有最全面、深入而又极为正确的论述;对心理所有的种种作用,能应有尽有地加以发掘和利用;对一切心理作用可能取得的效果,能充分地加以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基础。列宁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去认识和解决宗教和宗教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6.
(一) 逻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判定。作为这种判定的第一步,必须把推理符号化,即从用自然语言所表达的推理中抽象出刻划它的形式结构的符号表达式。显然,为了解决推理的符号化,必须一般地研究自然语言的符号化。看下面两个推理:  相似文献   

17.
自1791年L.Galvani发表著名的“动物电”(Animal Electricity)理論发展到人脑电活动描記的历程是漫长的,經历了九十余年才誕生动物脑电活动的描記(1875年R.Caton),再經历五十年才誕生了人脑电活动的描記(1924年H.Berger)。就人脑电活动研究言,它与心理或精神現象的相关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格地說,人脑的每一个活动几乎都是生理心理或精神生理的活动,人脑电活动的每一个变化也无不伴随一定的感觉輸入,  相似文献   

18.
大乘唯识学在缘起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自身体系旨意的阿赖耶识缘起说。阿赖耶识处于这一学说的理论中心,弄清阿赖耶识的本质特性和运动形态,对理解唯识学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闸述这个问题。引言缘起学说规定着佛学理论思维的特色。《阿含·胜义空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世界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读经是基督徒的本分,是属灵生命的粮食。我们的身体需要物质的供应才能生存,我们的灵魂则需要神的话语的供应才能活着。正如主耶稣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参太4:4)神的道或神的话是基督徒的属灵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灵魂缺少别的  相似文献   

20.
在1972年《命名与必然性》的演讲中,作者提出了直接指称论的观点:名字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一般认为,如果接受直接指称论就必然导致信念之谜。因为,假如专名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那么两个共指称的专名,比如"Cicero"("西塞罗")和"Tully"("图利"),就应该在信念语境中可以替换。但这似乎是错误的,因为,似乎"琼斯相信西塞罗是秃子但不相信图利是秃子"可以是真的,而倘若作替换,就会得出矛盾。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论证:实际上导致信念之谜的乃是两个更为基本的原则,即去引号原则和翻译原则;不能把信念之谜的产生归咎于直接指称论。通过这种间接论证,作者认为,直接指称论没有被信念之谜难题驳倒,它还是能够获得辩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