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理论界,正在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进行反思,这是值得提倡的,它是智慧的觉醒。不过,应当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作者,仅仅满足于对传统道德的优劣品头论足,却无暇顾及或很少注意到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传统道德对现代道德的影响程度,现代道德对传统道德有哪些扬弃,等等。 鉴此,我们在上海近五千市民中,进行了一次市民道德心理调查。其中包括“您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看法”一题。从调查的大量的数据材料分析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上海市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们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您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认为哪些可取,哪些应摒弃,哪些应作具体分析。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生死观念深刻影响着公众在对待生命伦理问题时的道德态度和伦理选择,在梳理我国传统生死观念基础上,从生命观、知情同意、临终关怀三个角度思考了传统生死观念对现代生命伦理问题的现实效应,指出对传统死亡观念的提升和转换将有助于生命伦理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生死观念深刻影响着公众在对待生命伦理问题时的道德态度和伦理选择,在梳理我国传统生死观念基础上,从生命现、知情同意、临终关怀三个角度思考了传统生死观念对现代生命伦理问题的现实效应,指出对传统死亡观念的提升和转换将有助于生命伦理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罗国杰教授谈建国后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错误态度回顾全国解放以来的40多年内,我们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问题上,从具体实践来说,是既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又受右的思想的干扰,没有很好地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否定过多,继承很少。这40多年在对待传统道德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哲学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哲学?这个问题好像已不成为问题,特别是在新的哲学体系层出不穷的今天,重提这个问题似乎已成多余。然而当我们审视如人学、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等各种新的哲学体系时,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新的哲学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齐勇 《孔子研究》2018,(6):157-158
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20世纪中国学者是以怎样的方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其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表现了怎样的意义、特点与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在与外来哲学互动中如何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中国哲学未来究竟应呈现怎样的形态?……这些长期为学界所讨论而又所困扰的重大学术课题,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所进行的探索性思考,或许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本人拜读之后,特提出如下几点感想与读者诸君分享。  相似文献   

7.
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来,处境神学是在圣经和传统的基础上,在独特的处境中进行神学的反思.因此,作为一个处境神学,中国神学的构建必须严肃地对待源远流长的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宗法血缘等级和农耕文明之上的、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伦理教化传统具有浓郁的道德理想主义质素 ,并成为我们现代性历程中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在走向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反思道德理想主义 ,又不陷入道德虚无主义 ;既不保守 ,也不激进 ;超越致用的思维 ,以辩证的心态来思考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伦理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唐凯麟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方针,这是关系到能否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文化自身的客观延续性和人(一定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10.
孙天人 《天风》2006,(1):29-29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道德、礼仪、风俗、文艺等等。这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又有“社会传统”与“教会传统”之分,而对“社会传统”,当代的基督徒应如何看待?对此,按面临的现实,应讨论的集中起来似乎是三个具体内容:一、“伦理道德”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信,孝等为核心。据近来有媒体对几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中知道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分量,透露出他们对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也没有一个认为是“过时东西”。对此,我们也不难知道,这与圣经和基督教全部教义在道德层面上的教训是一脉相承的。如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曾经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中缺乏民本思想,没有把人放到应有的地位对待。这种看法似乎过于简单化。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以什么作为社会的根本。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神本”(或“天本”)与“人本”的对立,“君本”与“民本”的对立,只有从这样两个方面的思想交锋中,才能全面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作为传统的绘画形式,在继承中得到发展,在创新中凸显个性。本文通过中国画家对传统的认识和怎样对待传统中个性的发挥的论述,以厘清传统与个性之间的统一与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相同政治立场的革命派人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大致说来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对传统道德基本认同,而另一些人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各有得失,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综合体,而这两种观点都抓住且只抓住了这一综合体的某种要素,揭示了该综合体与近代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通过对革命派内部的这一分歧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道德的价值与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4.
道德记忆是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记或印象。道德记忆是儒家慧命赓续的伦理传统得以延续的精神力量,它不仅仅使得儒家伦理精神不断历经传承、发展、演绎而形成了体系完备的理论形态,更使得儒家伦理以文化心理的社会形式引导着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化是儒家伦理传统的道德记忆方式,儒家以道德教化来守护角色记忆与定位道德责任、塑造榜样记忆与开展教化示范,并通过实践道德记忆达到知行合一。珍惜儒家道德记忆、传承发展儒家优秀伦理传统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话题。道德记忆是一个立意高远、形象生动、涉面甚广、兼具理论与现实关怀的创造性学术范畴,它不仅为我们考察儒家伦理传统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对于我们当今如何开展伦理学研究也带来了深刻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5.
怎样理解“道德重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们社会会不会发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重构?既然大多数人都同意在这方面正发生着一些变动,问题实际上是在于这些变动能不能被称之为重构,以及作为前提,如何理解一种伦理与道德的重构?一种是...  相似文献   

16.
(一) 近两年来,学术界在道德继承问题的讨论中发生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不单涉及如何对待遗产并如何批判继承的原则问题,甚至涉及到怎样区别某一种社会的精华与糟粕,我们今天能否不分革命与反动,把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遗产拿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问题。在这场争论中,王煦华先生在《统治阶级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和《关于道德讨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两篇文章中以十分鲜明的态度表示赞成那种主张继承剥削统治阶级道德的见解,强调“无产阶级批判继承一切统治阶级道德,根本不是‘能不能’、‘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这种批判继承的问题。”他一方面认为别人对于“抽象继承”论还“理解”得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传统的历史作用、对待传统的态度和传统的形成发展规律等方面均有精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观启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应扬弃一切人类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和丰富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关于规则、直觉、理解和观点的一个复杂系统。而后者影响着我们相互间处理事务的方式。它们交叉地渗入我们的道德思考。这种思维与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密切相关,因为胚胎和干细胞涉及我们对与治疗和移植组织有关的人的生命及其启始问题。就像在许多对待生命及其可以阐释的研究方法方面,要有一个道德的思辩历程一样,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地需要讨论,部分地需要回答。只有在我们认定这种讨论能够融入应用干细胞治疗的胚胎及其类源和人体组织的使用中时,我们才会清楚,大多数人体不同部位的干细胞应用是经过了对人的生命启始、我们儿童、家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关于规则、直觉、理解和观点的一个复杂系统.而后者影响着我们相互间处理事务的方式.它们交叉地渗入我们的道德思考.这种思维与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密切相关,因为胚胎和干细胞涉及我们对与治疗和移植组织有关的人的生命及其启始问题.就像在许多对待生命及其可以阐释的研究方法方面,要有一个道德的思辩历程一样,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地需要讨论,部分地需要回答.只有在我们认定这种讨论能够融入应用干细胞治疗的胚胎及其类源和人体组织的使用中时,我们才会清楚,大多数人体不同部位的干细胞应用是经过了对人的生命启始、我们儿童、家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探索传统文化走向现实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对传统与现实本身的理解,社会变革中的实践与传统的关系,传统向现实转化中的方法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的机制,典籍文化和制约现实生活的文化与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对传统批判继承中的理解和解释,主体性、主体间性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吸收,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发展中的接受与传播,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将促进哲学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此,本刊辟“传统与现实问题研究”专栏,做为探讨这些问题的园地。实际上,传统与现实问题不仅是个“史”的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哲学其他分支学科甚至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都会涉及的综合性理论问题。因此,我们诚望学术理论界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