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从画家个人的角度来讲,就是把所有个人的品格、学养、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看法、价值观等全部都用绘画的样式表现出来。徐芳教授在自己的花鸟作品中亦是如此,以花鸟画寄情于物,不仅仅只是描绘花鸟,而是以动植物表达生活境遇、思想情感,以及描绘对象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2.
《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整体转换,而且完成了儒道言意思想的创造性整合,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至为重要的地位。至于“象”能否尽“意”,《易传》作者并没有说。没有说并不等于没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其后的提出和讨论,则不仅直接引发了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实现了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换和玄学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建构,而且通过玄学“言意之辨”,即按照“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佛教的中国化和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审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这也正是《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之后,一座饱受战火摧残的破败小城,城头是残破的城墙,城内尽是断壁残垣.春天来临,乡绅戴礼言一家过着如死水一般沉寂的生活.面对家势的衰颓,戴礼言拖着病体成日郁郁寡欢.已与戴礼言结婚八年的妻子周玉纹,与丈夫分居于院内的另一间房,在死气沉沉的家庭和没有了感情的婚姻中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玉纹唯一的乐趣便是到妹妹戴秀有阳光的房内绣花以及趁为丈夫买药或是买菜的间隙走上城墙,求得片刻的逃避与超脱.礼言的老朋友同时又是玉纹的旧日情人青年医生章志忱来访,他的到来为戴家注入了一线生机,却也让玉纹已如止水的心泛起巨大的波澜.经过一场痛苦的情感挣扎后,章志忱离开小城,并与妹妹戴秀约好以后再来,或许他不再也不会来了.玉纹和丈夫登上城墙,目送着远方…… 这就是《小城之春》的故事梗概.  相似文献   

4.
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弘扬易学精神的伟大创举子先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象《周易》这样,引起人们如此长期的普遍的关注,被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传习;没有任何一本书象《周易》这样,对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如此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但是,《周易》强大而又永恒...  相似文献   

5.
北京故宫建筑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象与意的概念源自于《周易》,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史艺术精神的总括。在建筑中,建筑的象是指其形式,意则可以理解为建筑所表达的精神。从北京故宫建筑的整体布局、色彩特征、装饰特征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解读北京故宫建筑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朱德群是当代一位著名的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他的绘画色彩绚丽、气韵生动,将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象外之象境界演绎至极致,为西方绘画注入了新的生命。特别是他对抽象绘画中的西方油画色彩语言的运用,结合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创造出了一种诗意空灵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7.
抽象与立象:普遍性追寻的两种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哲学在生存论上以视觉的“看”为优先,所建立的范畴(“相”)相应于“看”而更注重形式性,注重存在的“明”性(清楚明白性),通达“相”的道路则是以分离为特征的“抽象”;中国哲学在生存论上以整个人的“感”为优先,所建立的范畴(“象”)相应于“感”而更注重形式质料统一,注重世界“幽”与“明”的统一性,通达“象”的道路是“立象”、“取象”。两种通达普遍性的道路不同,所达到的“普遍性”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9.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国画主要是通过运用线条以及墨色的变化绘出一副画的美和层次感,线描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很强的塑形能力。对线条的把控,反映了一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以线造型也一直是中国绘画造型表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11.
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不仅保留中国水墨画传情的特征,同时也融入传统绘画的色彩表达,是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基于此,本文结合工笔画的相关理论,着重对当代工笔画墨与色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以达到实现艺术创作内涵丰富,艺术形式综合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4月,樱花盛开的时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此行被媒体称为“融冰之旅”。5月,北京已是郁郁葱葱,温家宝总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与师生们共度五四青年节时,与方立天教授谈到了中日佛教交流。6月,初夏的阳光无处不在,本刊记者前往方立天先生住所,就中日佛教交流对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你是否曾为多次半途而废的戒烟懊恼不已?你是否想拥有完美身材却不知从何处着手?你是否曾因忍不住老吃垃圾食品而自责?对于改变行为,人们总认为是自己意志力不够,或者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要么抱怨诱惑太多。事实上,改变行为并不是十分困难,成功的改变遵循同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工笔画作为国画的一大构成,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题材也日渐丰富。文章从绘画选题准备、创作构图、线条造型、色彩技法运用、调整整理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创作来研究和探讨当代工笔画所呈现出的画面效果及时代感,做到绘画理论与实际创作结合,从而更好地达到对工笔画的理解与运用,体会线条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To grasp the tru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s, we need to uncover the long obscured “xiang” 象 (image) thinking, which has long been overshadowed by Occidentalism. “xiang thinking”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thought of human beings. The logic of linguistics all comes from “xiang thinking”. Through conceptual thinking, people can understand Western classics on metaphysics, yet they may not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various schools of Chinese classic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of thinking originated in the difference of the basic views developed in the “Axial period”. Since Aristotle, Western metaphysical ideas have all been manifested in substantiality, objectivity, and being ready-made, whereas Chinese Taiji, Dao, Xin-xing, and Zen were manifested in the non-substantiality, non-objectivity, and non-ready-made-ness of a dynamic whole. To grasp substance, rational and logical thinking such as definition, judgment, and reasoning is necessary. On the other hand, to grasp Taiji, Dao, etc., which is a dynamic whole or non-substances, “xiang thinking”, which is related to perception and rich in poetic association, is essential. History has taught us a lesson, i.e., when we opened the window to logical thought, we closed that of “xiang thinking”. We should remember the words of Xu Guangqi, i.e., “To mingle harmoniously and understand thoroughly so as to excel”.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Hebei xuekan 河北学刊 (Hebei Academic Journal), 2007, (5): 21–25  相似文献   

16.
张翔 《哲学动态》2015,(3):13-22
本文梳理了康有为流亡之前立学与立教的思路演进过程。他首先致力于综合全球诸教诸学,建构全球性的公理之学,并为公理之学确立"宜于人道"的衡量标准;进而指出,孔子之道最宜于人道,孔子的太平大同之学即包含了人类公理,孔子堪为"大地教主"。以此为基础,康有为主张立孔教,并在流亡之后认为,作为"人道教"的孔教在全球诸教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康有为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没有直接以泰西之法为参照和标准来反思中国之学,而是经过以已知文明为基础建构全球性公理公法之学的环节,以公理公法之学为参照来反思中国二千年以来之学。这一超越性的参照也使得反思泰西之治是合理的。在敌国并立之世,如果没有这一超越性参照,对一国之学的分析和反思,只可能在与异国之学的二元对立中展开。  相似文献   

17.
正如时之春如日之晨2014年春,本刊编辑部专门对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特邀顾问方立天教授进行了采访。笔者走进方先生的家,只见墙上一幅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格外显目:如时之春,如日之晨,东风徐来,不惊一尘。这似乎在诠释方先生勤思勉行、淡泊超然的一生。方先生为人低调谦和,言语间洋溢着哲人的智慧与长者的慈祥,犹如和风细雨,启迪人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儒学在汉代以及道家在魏晋时期被普遍接受,两派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工笔画是当时的主要绘画方式,体现了那段时期的美学观点。这篇文章考察了儒学和道家对工笔的美学影响,描写了两种主要的早期风格趋向:工笔性和写意性。工笔性试图包含世界万物,与儒家原则相呼应。而写意性寻求表达事物的未分化的本质,遵循道家思想。本文介绍了一个描述这两种趋向与人类意识状态关系的现代形而上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马岭,1948年生,河南开封人,回族,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曾任河南省第一、二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999年至2005年河南省高校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作品《人勤路宽》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佳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春来了》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历代爱情故事大观》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大漠净土》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浴日》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夜曲》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全国美展,《吉祥拉卜愣》入选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并获河南展区金奖,《使至塞上》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河南省金奖。出版《书情画意》、《工笔人物画教程》等。《北京周报》、《美术观察》、《书与画》等报刊曾作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20.
就中国画而言,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为写意画与工笔画两种。写意性是中国画本质面貌的体现,贯穿整个中国艺术精神之中,同时也彰显着中国画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围绕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工笔画中写意性的表达,希望能推动工笔画的多元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