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始时代人类将鲜艳的颜色涂在脸上、身上,远古时代的人将日常画在石器和陶皿上,古代人们又用色彩表现的宗教题材画在墙上形成壁画。这些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产生审美意识进而产生的艺术作品,也算是重彩画的前身。现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那么,在当下的人文语境下,在新的审美需求下,重彩画将何去何从?文章从理念与实践方面分析阐述重彩画的开放性特征以及在当下语境下如何突围。  相似文献   

2.
蒋采苹先生是一位修养全面、人品画品俱佳的美术教育家,是位精益求精、成就突出、风格独特的女画家.她集男人的刚毅、女人的细柔于一身,在工笔重彩这块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广收博取,取得累累硕果,从而独标于中国画坛.  相似文献   

3.
王源 《美与时代》2023,(2):30-32
工笔重彩画起源于原始岩画,顶峰时期在唐代卷轴画时期。近现代,重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绘画的工具,画面技法语言也有了新的转变。现代重彩画不拘泥于传统重彩画勾勒、渲染的技法,不仅吸收了中国画的没骨、写意等技法,突出了画面的装饰性,还借鉴了现代绘画技法。现代重彩画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其新的艺术语言体系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工笔画曾以独特的审美文化形态,光耀世界。顾恺之、张萱、周昉、黄筌、徐熙、赵佶、崔白……这些大师因其辉煌的艺术创造而代表了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高峰,铸造了中国工笔画的古典形态。若就其古代文化意蕴与象外求象的韵致而言,具有不可逾越、不可重复性。艺术总是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文化精神、特定价值观念的产物。盛唐、两宋以后,工笔画日渐式微,由主流退居边缘。文人写意画日益勃  相似文献   

5.
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不仅体现出民族精神,更能体现出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画家的创作理念。画家为了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根据物象的本质特征,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提炼、概括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有节奏有韵律地进行排列与组合,运用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对比与调和的方法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美妙的色彩能够带给人的视觉以巨大享受和满足,更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工笔重彩画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严谨的造型美、浓烈的色彩美和独特的图式经营在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其构图形式是典型的散点式平面构图,和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立体构图有着明显不同;其色彩表现是典型的平涂式装饰风格,和西方绘画的明暗式写实风格也有着较大区别。研究和探讨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艺术特征和美学风格对我们进一步探索优秀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对复兴优秀民族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时代,对传统重彩画色彩观进行分析,探讨当代工笔重彩吸收借鉴西方色彩观后的风格转变,试对当代重彩画色彩体系和技法材料体系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一种绘画形式之一,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渐有了整套的技术画法,现在已经作为中国画技法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工笔重彩画教学分为临摹、写生、多种材料的运用、创作四个部分。古人用"丹青"作为对绘画的称呼,"丹"就是指朱砂,"青"就是指石绿、石青,是工笔重彩画的颜料。工笔重彩画是传统的绘画,有着完善的体系和技巧,但是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着重对工笔重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工笔重彩画艺术的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在我国,工笔重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从原始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纹的绘制,到战国和西汉的帛画,再到唐代的敦煌壁画,工笔重彩画曾轰动一时,在绘画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然而也有长达千年的黯淡时期,工笔重彩艺术被长期搁浅停滞不前.在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多元化,我国的文化和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优秀的画家如潘絮兹、蒋采苹、何家英、胡伟,胡明哲,郭继英、唐秀玲等,有效地继承传统的工笔重彩的精华,大胆摒弃工笔重彩的一些成规,积极学习借鉴,终于得到了绘画界的认可,促成了中国现代工笔重彩画的形成,延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重彩画是中国重要的传统画种,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她在中国绘画史上散发着无尽的芬芳.尤其是她的色彩,典雅大方,时而富丽华贵流露皇家之貌,时而淡雅清幽彰显士人之风.而重彩画这一出众的色彩表现与其特有的材质和技法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就对此关系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画和现代重彩画材料、技法与形式特点的比较研究,阐明传统的笔墨关系、思想形态对现代重彩画的影响,以及现代重彩画在吸收传统笔墨的同时又不断地开拓、创新。在材料方面,现代重彩画对古代矿石颜料进行探索,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颜色。在技法上,其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尤其是西方绘画元素在现代重彩画中的吸收和运用,使现代重彩画的画面效果更加浓郁并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修行漫谈     
《法音》杂志出版了,大家很欢喜。顾名思义,它的内容,既有佛法音声,也应有国法音声,我首先表示祝贺,希望它长期办下去,做佛教徒的法螺。现在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即佛教徙如何修行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一、唐代高僧神秀禅师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法语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作为一个佛教徒,应当明白佛教的道理,依法修行。如何修行呢?“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什么是尘埃呢?依经教来讲,有许多与道不相应的尘埃,大的如  相似文献   

15.
护法漫谈     
法,梵语“达磨”,译名为法,是轨则义。《成唯识论》卷一说:“法谓轨持”。法之意义大致有三:一是指佛陀依如实所觉而宣示于世间众生的善巧教法,或称佛法;二是泛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三是特指某一事物和现象。为振兴佛教,破邪显正而护持正法,乃本文讨论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佛法也不断地深入人心。但人们对佛法的观点不一,站在各种角度持有不同的见解。这其中,有正知正见者;有无知邪见者;有误解者;也有藐视毁谤者。  相似文献   

16.
写生漫谈     
正写生是美术创作永恒的主题,是画家一生的作业,是美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以写生功力之强而成为大师者代不乏人。"写生应该不是视觉景象的简单复制和转移,而应该是作者心灵脉搏律动的痕迹,是胸臆吐纳宣泄的气场。一个好的画家在用画笔描绘自然、人文内在生命力和表现性的同时,又总是注入了格调与意境的心血,实现着‘天人合一’的理想。"纵观古今,五代荆浩隐居太  相似文献   

17.
佛珠漫谈     
觉真 《法音》2005,(9):26-34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由于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了解佛珠的起源和意义,会对佛珠生起尊重心,故撰此文以飨读者。一、古印遗风———佛珠的起源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语包括四种意义:(一)pqsaka-m qlq,音译“钵塞莫”,意译作“数珠”。(二)ak2a-m qlq,音译“阿叉摩罗”,意译作“珠鬘”。(三)japa-m qlq,音译“渣巴摩罗”,意译作“念诵鬘”。(四)ak2a-s[tra,音译“阿叉修多罗”,意译作“珠之贯线”。而梵语m qlq是“鬘”的意思。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  相似文献   

18.
漫谈过年     
计文 《天风》2018,(2):1-1
"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又到了过年时刻!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打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货,然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团圆饭"、"压岁钱"等,所有这些都奔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辞旧迎新。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人际关系曾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人们对当前的人际关系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各有各的看法。从总的情况看,满意的要比不满意的少。为什么人们对人际关系议论纷纷,为什么有比较多的同志对当前的人际关系不大满意?怎样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漫谈幻觉     
“幻”乃虚无之意,“觉”指感觉。本来,只有在客观事物真正存在的情况下,通过人体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如眼、耳等)的感受,才能对该事物产生出感觉来。但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也可以想象出许多景象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