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戏"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墨戏"画的主体是文人,可算是文人画的一类。"墨戏"画虽然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美学特征,不能和文人画混为一谈。宋代是"墨戏"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墨戏"画的美学意蕴与绘画评论中流行的"逸"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文人多才多艺,诗、书、乐、画皆擅长,皆为文人抒发和交流情感的工具和载体。北宋时期苏轼"文人画"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文人自觉地参与到绘画的创造之中。文人通过绘画抒发情感,寄托情志,其他文人则从中品味领略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思,多以题跋的形式表述对绘画的理解,以证与作者心神相通,因此诗、书、画的结合成为了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文人寄情寓兴于绘画,同样也希望他的情思能够有人理解,而能于此心神契会者,即知音,却难以寻觅。  相似文献   

3.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文人画更是文人画的重要时代,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选、"元四家"等,而元前期艺坛足以领袖群伦的必然是提出了"书画本来同"的赵孟頫。他开创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先河,开创了元代文人绘画的新面貌,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元四家"更是将文人画推向了巅峰。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和画体,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当今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人画的历史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后萌芽于隋唐,兴于宋元,至明清而大盛。文人画是一种画中蕴藏着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具有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文人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具有多重的美学意蕴,其中"以简为贵、以淡为宗"的美学主张具有极高的审美境界。这里的"淡",是指简淡、清淡、疏淡、淡泊,具有多层次的美学情味。因此,对"淡"的审美意蕴的研究,将会对深入理解文人画中的画意、格调、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对文人画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将文学、书法、绘画融为一体,强调"士气""逸品",重视笔墨情趣和意境的表达,反映了古代儒生文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在中国书画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堪称中国绘画艺术史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文人画始于唐代,至宋代苏轼提出"士夫画"而发展,到明朝董其昌提出文人画而盛行,绘画的收藏、品评也在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文人画"的发展可谓是创作理论与当时画家的艺术实践相互影响或促动,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文人画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绘画观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品评理论体系。儒道禅思想对文人画品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绘画的整个过程中,而且具体反映在画家对造形、笔墨、构图等方面的独特追求上。文人画以抒发性灵、彰显个性为旨归,不求形似、重神甚于重形,以逸笔抒写逸气,重在写意、力求表达意境。文人画家认为笔墨具有不依附于表现对象的独立的形式美,并能表达人的主观精神,因此具有独特的笔墨语言。文人画在色彩表现上重主观性,重水墨轻彩色,色彩表现追求意尽不求颜色似。文人画的画面构图崇尚简洁和留白,并打破时空的限制,依据主观感受经营画面,又注重画外功夫的修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从风格的整体倾向性而言,文人画呈现出淡、雅、拙和荒寒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8.
刘宁 《美与时代》2023,(4):18-20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北宋进入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绘画的两个突出特点是画院发展繁盛和文人画思潮影响下士人画观念形成。绘画内容不单表现现实生活,更是多表现对现实生活、人生理想以及自在精神的追求。以苏轼为首的文人士大夫群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文人绘画先河。这一时期美学思想的发展对文人画产生影响,赋予了其独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9.
易境,即易学蕴含的境界精神。中国文人画从审美观念到技巧法度,无不以易境为追求。易境的核心是太极,太极落实在文人画中,即是画的整体气蕴;象是《周易》之本,意象为易境之本体,是文人画思想理论的精髓;绘画讲究"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间方立意定景",与易学的三才之道不无相通之处。"神"是易境的目的,经历代文人拓展、引申,《易传》的"神"逐渐发展为蕴含自然之道与变化之理的至高美学境界。文人画以气韵风神为核心,"意"即神之方、易之体;"仰观俯察"不仅是圣人画卦的方法,也是文人画传达易境的基本途径。观卦的"大观""童观""窥观""观我""观国",深深影响了文人画的观物理念和审美取向。今天,深入发掘文人画的易境不但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亦对弘扬传统美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李思垚 《美与时代》2023,(1):105-107
自古文人士大夫以家国为怀。自宋以降,文人画开始盛行,强调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令中国画审美价值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上题写诗文,增加画面情趣,南宋赵孟頫更是提倡“以书入画”,使得诗、书、画、印四美相得益彰。及至明代“题款美”更成了普遍风气。宋元是中国画题款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明代绘画题款艺术在宋元影响下更是发展到极致。以宋元绘画题款艺术通过文人画发展而兴盛这一现象为研究背景,解读在其影响下的明代绘画题款艺术。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王维位列"妙品上"(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明在唐人眼中他不属一流画家,后至明代却被推为"南宗鼻祖",其间变化耐人寻味。文章将文人画发展源流贯穿于王维画史地位变迁中,从而研究其地位变化的原因。魏晋时期具有文人风格的绘画尚未发展成熟,却为后世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埋下伏笔。唐朝,王维在二李(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与吴道子重线山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宋代画家的审美情趣与唐代发生分歧,苏轼对王维推崇备至。基于宋代士人画理论的蓬勃发展,元代赵孟頫提出"文人画"概念。明代董其昌更将王维奉为"南宗鼻祖",使其画史地位达到顶峰。至此中国文人画体系基本形成,王维画史地位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代绘画占有很特殊很重要的地位.“宋人尚法,元人尚意”.元画一反南宋那种客观写实的画风,而继承光大了北宋苏轼等人倡导的文人画的审美主张,以绘画主体表现性的“意”、“韵”为其审美特征.元代文人画表现了当时的文人们与现实不合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并对后世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在这其间,汤垕与他的《画鉴》对文人画的兴盛起到了某种承前启后、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研究文人画不可不注意汤垕的绘画鉴赏美学.  相似文献   

13.
宋朝的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首先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苏轼在谈到绘画的欣赏品评与创作时,虽然站在否定"形似"的角度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主张,但研究表明,苏轼并非一味地否定"形似"强调"传神",而是注重作品的两个方面.苏轼的"形"、"神"、"理"的观念,对我们当前绘画的实践与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简议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它在创作上强调作者的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的手法。作者多是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承"道统"为己任的文人,其绘画亦必与"道"有关系。陈师曾先生概括的文人画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莫不与"道"有着紧密的关联。文人画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天道、人道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审美情趣和绘画语言上,主要是标榜神似、中和、玄素、尚逸等。而这些也是文人画承道、悟道的物质表现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刺绣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直接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吴地刺绣历经朝代更替,在文人画风影响下不断推动着技艺针法、绣稿、题材的演进,形成了不同的刺绣风格。在宋代以来"崇文抑武"的社会大环境下,吴地富裕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文化土壤使得文人汇聚、画派纷呈,出现了"画绣"并开拓了欣赏品与日用品平行发展的状况,至明代时,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风格特征。可见,文人画风对吴地刺绣形成自身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浓重的一笔,笔者将针对文人画的具体含义,文人画发展中体现出"书画一律"的特点,以及中国画中"书画同源"与文人画的关系进行讨论。同时也探讨了"六法"论,"南北宗"论对中国文人画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的绘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贯穿着整个中国绘画史。文人画思维的特点,是文人以既有的文化素养为根据,运用诗、书、印与水墨,共同建构了表情达意的独特的绘画语言,其创作思维是文人风格的造型艺术思维。文人画的思维经过历代文人的继承、突破,不断探索、创新,可谓神机巧思。我们要更好地把文人画优秀的思维方式继承和发展下去,开拓出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深层科学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是元代著名文人山水画家,同时也是"元四家"之一,其绘画师承董源、巨然。他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和"自娱"的理论主张,开创了"一河两岸"元代文人画的图式风格。文章对倪瓒的《虞山林壑图》作品中笔墨、图式、题款的文人画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