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大多是以革命、战争、反抗、母爱为主题来进行表现,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给人呈现出一种视觉震撼力,深刻地反映了德国劳动阶级的悲惨命运、生活苦难及其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通过对珂勒惠支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对版画作品《农民战争》的简要分析,来了解珂勒惠支艺术作品的创作特征、形式要素等。  相似文献   

2.
凯绥·珂勒惠支作为一位版画家,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通过版画这种纯粹的表达形式,描述她所生活的那个世界,并以女性的身份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新认识凯绥·珂勒惠支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深度地挖掘她的作品精髓,为现代中国艺术的创作孕育新的灵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金先生是云南师范大学版画专业的主刀手。他是一位有着珂勒惠支情结,有担当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浓厚的人文气息存在于他的作品之中,为人明净率直,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文艺气息,超脱世俗的心灵状态。  相似文献   

4.
凯绥·珂勒惠支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其作品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最早由鲁迅引进中国,其作品在创作思想内容及表现技法上,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进步木刻青年,间接地推动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可以说是德国表现主义与苏联现实主义结合的产物。作品流露出的那份对生活在战乱年代生活困顿民众的深切同情,及反压迫反侵略的抗争精神,使木刻摆脱了传统的附属状态。虽技艺提高尚有空间,但作品满是纯粹的激情与史诗般的品格,所彰显的那份生命的力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文 《美与时代》2013,(5):51-52
奥基弗(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被列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她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为19世纪20年代美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手法闻名,其主题极具特色,多以花朵微观、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等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奥基弗的作品在无声地启示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只有将自身的生命感觉、人生经历和艺术家对生活饱满激情与感悟融入到客观物象与绘画形式当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6.
民间美术的创作主题总是反映出对现存生活需求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所有民间美术的恒常主题都具有一定功利性。在美术创作中,民间艺人不断总结,从而在筛选与扬弃中形成了固定的表现方式,即约定俗成的吉祥寓意。民间美术作为人们精神世界的载体,以原生态的、大巧若拙的形式表现着人们内心的渴求、对世界的理解以及现存状态的思考。追溯民间美术创作主题与动画创作题材的文化史渊源,动画作品题材选择民间美术中所表达的主题寓意借鉴,其母题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7.
日本"80后"新锐女作家青山七惠因在24岁时凭借第二部作品一举摘得第136届日本芥川文学奖而备受瞩目,其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也成为日本当年的畅销小说,并且其于十二年间出版了二十多部作品,是一位"质优高产"的年轻作家。《灯之湖畔》是青山七惠的又一力作,讲述了一个禁锢与背叛、坚守与逃离的故事,鲜明地体现了青山七惠小说作品的特点——平凡生活中寂与暖的平衡。《灯之湖畔》是一部治愈性小说。青山七惠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细腻温暖的文笔,细致地描绘了主人公灯子一家平凡温馨的生活,自然而又不失生动、平淡又不乏感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80后"新锐女作家张悦然,曾经在《人民文学》《收获》上发表小说,且获得过2005年度春天文学奖,出版了《葵花走失在1890》《水仙已乘鲤鱼去》等多部畅销作品。在日本,也有一位"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她在24岁时凭借第二部作品一举摘得第136届日本芥川文学奖而备受瞩目,其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也成为日本当年的畅销小说,并且其于12年间出版了20多部作品,是一位相当"高产"的年轻作家。虽然张悦然与青山七惠出生在相同的时代,但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思想不同,这两位作家虽然都将视线聚焦于当下的年轻女性,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描写当代女性的孤独与成长,但对"当代女性成长中的孤独"这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及写作手法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一生传奇而短暂。童年生活是她一生中最温暖、美好的回忆。因而她多用童年的视角进行创作,她在童年记忆中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心灵的慰藉、精神的依托。用童年体验这一视角去审视她的爱情、人生与创作,能够深入理解萧红作品的艺术特征与主题。  相似文献   

10.
吴冠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一位著述颇丰的散文家。20世纪70年代之后吴冠中的创作主要以水墨为主,而江南水乡系列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水墨创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吴冠中之所以钟情于江南水乡这一题材,跟他早期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分析江南水乡系列水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吴冠中的思想和绘画哲学。  相似文献   

11.
油画的创作离不开表现形式和画家自身的情感流露,油画技法在创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油画技法和油画创作的形式相得益彰,整体体现画家的个人风格和情感表露。每一位画家作品中的风格、技法、情感都不一样,作品表现出来的效果都带有画家自身的主观思想,包括受到的教育,对事物的认识,都会让每一位成功的画家主宰自己的作品。相反,缺少技法和表现形式或风格的作品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作品没有传达出画家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命运是一位桀骜不驯的美女.与命运相恋,生活的苦难便不再是一种煎熬。  相似文献   

13.
牛朋飞作品     
牛朋飞 《美与时代》2023,(2):142-142
作品简介:这组作品是以老家乡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深处在城市当中,却又很怀念以前的生活,想要通过描绘乡村的日常生活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其中三幅表现的是母亲的形象,还有一幅画的是邻居,也是对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默默无闻伟大付出精神的歌颂与赞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产动画片的创作虽然进入了一个发展繁荣阶段,在制作技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内容主题和人物形象设计两个方面缺乏鲜明的特色,都很难让人找到当年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动画片中那种精彩的民族风格。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很多艺术工作者忽视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耐受不住深入基层采风收集素材的寂寞,为了追求暂时的功利,对作品进行随意创作,忽视了社会生活的客观性,更丧失了对艺术美的追求,使创作出的作品空洞无味、泛泛可陈,毫无审美价值,更谈不上高于生活、具有美感了。当前,中国的动画片制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创作者只有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勇于发现,敢于提炼,紧紧把握住时代精神,才能创作出超越像《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优秀的作品,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使艺术创作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底层人群,是城市中—道特殊的“风景”。忻东旺是—位执着于表现农民工题材的艺术家,描绘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他的作品揭示了当下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亦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相似文献   

16.
任何艺术都以创作形象为主要任务,歌曲作品也不例外。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能够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容与风格。而歌唱是一门听觉艺术,一首歌曲创作成形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听到它欣赏它,必须通过演唱者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将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后,再对它进行演绎。每一位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地表现好,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下面就如何艺术地处理与表现歌曲,浅谈一些笔者的看法:一、了解熟悉作品是前提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先锋时期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冷漠叙述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忽视,并且一直没有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视角。余华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先锋性。他用冷峻的笔触直指现实,并在后期创作中融入深厚的悲悯情怀。余华作品中的女性悲剧主要表现为性别暴力下的悲剧、苦难深渊下的悲剧和性格扭曲下的悲剧三个层面。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儒家思想以及作家自身层面三个方面追溯余华作品中女性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主题设定我的油画创作的创作主题是《希望与美好》。"希望与美好"是我的生活理想,或者说是我们的生活理想。借用《读书》里面的一句话:"人生有太多的不平等……"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总是那么如我们的意,但是我们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那怎么办呢,唯有"希望与美好",它既是我们的人生信条,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桑德罗·波提切利  相似文献   

19.
刘瑶 《美与时代》2023,(1):60-62
唐允明是一位具有极强思辨能力和敏锐知觉的画家,他特立独行,对事物大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野山》开始,其就显现出非凡的创造能力,在笔墨语言和图式构成、创作思路和实践方法上,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使作品具有超前的时代气息。研究其山水画创作的审美特色,厘清其创作思路和审美追求,对当今正在山水画创作中摸索的新生画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画作品中亮丽典雅、热情洋溢的愉悦色彩情调反映出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是作者颂扬美好生活,抒发审美愉悦感的一种精神诉求。文章以油画创作中的愉悦色彩情调为切入点,并以与此相关的作品内涵、作品意境、作品表达及作品体验等为论述主线,展开深入探讨与研究,阐明了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下,愉悦色彩情调在油画创作中的不同体现。同时通过对中、外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并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与创作实践,进一步阐述其形成的社会根源与作品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