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着,中间没有断流过,中国的绘画也是如此。从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上面的图饰、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到魏晋南北朝绘画的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绘画的三足鼎立、两宋时期的院体画,再到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绘画体系。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无不体现出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精髓,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就是根据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创作出来的,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文章以及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入手,论述中国画体现出的传统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是绘画艺术创作的灵魂,是绘画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充满情感色彩的绘画艺术,要求绘画艺术创作者不但要掌握娴熟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绘画语言,以较好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刻画和描绘,还要具备丰沛的情感,为绘画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情感的作用不可估量,只有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投入真挚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的手工蜡染在历史上被称为巴迪克,其在印尼很大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印尼的手工蜡染,历史悠久、工艺复杂,在图案造型、色彩布局方面呈现出质朴丰富的特征。受地域、气候等因素影响下的印度尼西亚蜡染是印尼社会生活和民族情怀的缩影。印度尼西亚的蜡染色彩丰富艳丽:明亮的黄色、浓艳的红色、深沉的蓝色等色彩都是印尼蜡染中的常用色彩,对比强烈的色调和高饱和的色彩纯度成为其典型的色彩特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油画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许多油画技法被人们不断地挖掘出来,实际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并且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效。特别是油画刀技法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整幅画的色彩,还能够增加画面的厚重感、质感以及空间感。  相似文献   

5.
油画是使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技法十分丰富且多元,在当前的绘画创作中具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力。为了突出油画技法所具有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需要明确油画技法与油画创作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油画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力,并对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频繁,许多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在以经济建设为主体的基础之上不断将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通过这一环节的有效建设以及文化的进一步传承来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我国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之中也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将政治、经济、文化与现有的主体工作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共同之处,促进这三者的互相发展以及共同繁荣。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融合的过程之中,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以及民族的发展历程,呈现着一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因此,文章以民族传统元素为依据,积极了解在绘画实践过程之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以期为提高我国的综合软实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小波 《美与时代》2014,(12):83-83
装饰绘画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是儿童感受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诸方面的生态式艺术途径,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线元素组成画面的绘画有很多种,怎样在运用形式法则的基础之上找寻自己的绘画风格。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从线条的组别化、线条的单调性和线条的肌理来探寻线与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绘画的数字化创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图形图像软件的发展不仅为电脑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数字化得以介入传统绘画的创作。如今,艺术家们已能通过数字手段生动逼真地实现各种传统绘画的艺术效果。尽管数字化的传统绘画创作与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绘画作品有着相似的视觉效果,但作为数字模拟的产物,它们仍在绘画的创意思维方式、创作手法以及传播形式等诸多方面与传统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蜡染绘画是一种极具马来西亚特色的画种。基于各民族交流融合的马来西亚文化艺术背景,追溯蜡染绘画起源于马来服饰纱笼蜡染,在受到现代艺术的启发后得到长足发展,在马来西亚艺术家蔡天定的努力下开拓出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与观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到作品创作中,使传统的绘画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传统绘画作为我国典型的视觉艺术形式,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有效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从现实层面来看,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数字化的表现手段介入到传统绘画的创作中能让传统绘画表现出全新的特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不断成熟发展,电脑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使得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更加多元化。计算机作为新晋的辅助工具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数字绘画所呈现出来的开放性与互联网性在信息化和图形化的当代社会拥有优势,它和传统绘画不是对立存在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社会价值、艺术创作、审美情感三方面来入手找出两者的区别。只有深刻了解两者的区别,才能更好地找出两者结合的优点,在各自艺术领域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苗族蜡染,是西南地区苗家人特有的文化形态,也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事物的不断涌入,古老的技艺,懂的人越来越少,这朵民族之花面临着消逝的困境。对民族文化不能一味地守旧继承,那样只会被时代淘汰,我们必须开发蜡染新的用途,新的商业价值。蜡染作为一种纺染工艺,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价值还未被充分地挖掘出来。苗族蜡染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很强的民族特色。将蜡染应用于包装设计,可以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品牌内涵的包装,让蜡染成为一种风格流行开来。这样不仅扩大了蜡染的使用范围,也将蜡染这项民间文化植根于设计中。因此,通过对蜡染艺术风格的探究,能加深对苗族蜡染文化的理解,便于将其创新地应用于包装领域和其他更为广阔的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4.
张萍 《美与时代》2013,(12):133-133
传统剪纸艺术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主题内涵、艺术风格都蕴含人类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从传统剪纸艺术自由的形式特征、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段以及独特的平面化构图方式三个方面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丰富动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凝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常山 《美与时代》2005,(5):29-31
画家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过程。创作中的理性因素是指那些属于艺术家理智范围内的抽象思维因素,涉及理解、经验等心理因素;而非理性因素是指那种非艺术家的理智所能把握的主观活动,它涉及直觉、情感、灵感等心理因素。画家非理性因素方面的特点,往往是画家经验和潜意识的体现,也是艺术家理性认识再次升华的潜在力量。因此,画家在创作中能否清醒地认识到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中是否能恰当地驾驭自己的感性因素的能量,则是一位画家灵性与艺术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绘画创作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的一种方式,而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在绘画创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反映当地的民俗、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体现文化传承和创新,其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经常为艺术家们提供灵感,同时能体现出作品的地域特色。研究地域文化在绘画创作中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解读,以期为相关绘画工作者提供艺术创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17.
靛蓝蜡染以单色靛青涵盖万色,体现了无为而为自然而然的哲学审美思想。靛蓝蜡染的蓝白二色虚实转化、无中生有、有无相生,体现了黑白辨证的美。靛蓝色体现了中国绘画色彩审美特点,还有其色彩意义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绘画在天人合一、心物契合思想的影响下,打破时空观念,以散点透视的流动方式观照自然,以以大观小法发挥想象,表现了一种无限的宇宙观;西方传统绘画在二元对立、主客相分的哲学观影响下,遵守时空观念,以焦点透视的静止方式认识自然,以对空间的逼真描绘,再现了一种虚幻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艺术发展趋势大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和综合性特点,而综合材料在油画创作中运用是一种比较新兴的创作方式。绘画者可借助对各类综合性材料丰富多样的搭配,来增强油画内容的情感张力与表现力。可以说,这部分材料给油画作品的诞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为综合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提出了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蜡染艺术作为我国的一项民间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不可复制的冰纹闻名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越来越丰富,通过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与工艺,还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更具民族文化精神与内涵。通过提取少数民族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法则和数字技术,使用蜡染工艺创作民族风情手提包,赋予手提包文化内涵的同时,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