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像学主要用于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画面中图像的意义、绘画作品与其他文化发展的联系等。唐朝韩滉《五牛图》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备受世人关注。运用图像学的方法,从《五牛图》的画面中探寻韩滉的创作心境,分析韩滉《五牛图》反映的时代风貌、人文风俗及审美意境等,理解画面中更深层次的内容,体会作品中传达的时代思想。  相似文献   

2.
《五牛图》作为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珍品之一,被当代中国视为"镇国之宝",可见其价值不菲,艺术价值不朽。善书善画的韩滉传世的作品仅《五牛图》一幅,五牛从形态到品种各不相同,富有趣味。文章试着从《五牛图》的画面去探寻韩滉的创作心境以及画面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3.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吴门画派"的领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在文氏的山水作品中,以园林为题材的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4.
图像学是现代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图像学方法是艺术史和艺术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对具象或者写实类型的图像、画面与符号进行深入解析,而杨大禹《石门鱼》作品正是具有具象画面元素的丝网版画作品。图像学研究方法还注重图像与时代精神的关联。通过图像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杨大禹所创作的《石门鱼》丝网版画作品进行研究,运用图像学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画面寓意进行分析与总结,去深入了解《石门鱼》作品背后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同时对作品画面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解析,进而揭示画面隐含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卡拉瓦乔的油画作品《圣母之死》中画面下方的铜盆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基督教宗教画特有的文化背景,寻找铜盆在画面中真正的作用以及依据。在面对不同文化语境中孕育的作品时,往往容易忽略题材特有的内涵和画面物品中的隐喻,主观推断画面的构思及内容,因此造成对画面内容误读或是错读。只有将艺术作品重新放在创作时的语境中,才能更好地探究其内在含义,发掘出更真实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徵明《东园图》以东园雅士宴饮游乐为题材,描述了东园美景与东园雅集的场景。由此可以看出,明代文人对闲隐生活的理解,绝不是单纯地将物质享受拒之门外,而是创造出了一种在闲隐中享受风雅的生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生活模式的追求显然得益于园林空间的营造。文人群体利用空间设计的形式和语言来抒发情感,并以卓越的诗情画意引领社会风雅,进而同世俗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放下名利的追逐后,园林经营成为明代文人全新的情感寄托。园林似乎是独立于世俗世界之外的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世界;园林的整个营造过程就是将美固化的过程。同时,园林的空间形式也时常成为各类审美活动的载体。文徵明创作的《东园图》让后人得以在笔墨的流转飞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人私家园林的风采,亦能为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参照。  相似文献   

7.
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作于1973年。文章详细分析阐述了历史上《乞食图》的作品收集以及意义解读,分析了《人间乞食图》的创作背景、绘画风格,以此对张大千作为一个具有文人情怀"职业画家"内心所经历的种种情愫以及心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石濂大汕是明清时期创作自画像数量最多的僧人,其被清廷禁毁的文集所附《行迹图》,是一组以版画形式呈现的自画像传,但它并不以刻画描摹相貌样态为目的,而是用以表达像主的意趣志向、塑造作者的自我形象,且含有明显的遗民意识。《行迹图》接近于传统的"行乐图",在主题选择、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等方面,受到《隐居十六观》和《天形道貌》等画谱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对陈洪绶《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大加借鉴和摹仿。  相似文献   

9.
绘画追溯及西方远古壁画,东方巫术岩画等等后因社会人文发展,工业革命达芬奇"透视法"的创新随之出现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一系列风格流派,包括东方文人画,禅画,浮世绘等,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一个群体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从而形成的观念决定他们在艺术创作作品中的表现,由此风格迥异多样影响至今的传世佳作大多依然是现代大众欢喜的。纵观古今,人类对自然万物的绘制无非是从图象—印象—半抽象—抽象—无象,画面元素中多多少少运用象征性的图形等物象或反诘或暗示或用于表现,有的是用说话,有的是用符号,有的是用动作,由于表达方式不同,才会演变成各宗各派的风格。以卢延光黑白插图艺术的风格为重点,通过赏析其作品以及画面创作的元素;通过对他插画作品的图解来了解他的形式观念以及他的风格形成原因。同时重点分析卢延光的连环画代表作品和人物线描作品:百图系列《一百仕女图》《一百帝王图》等及《长生殿》《桃花扇》和《卢延光白描精选集》,通过作品图片解析让大家了解他创作风格及手法的形成,由此让大家了解他的插图艺术中所包含精神上形式表现上的观念所在,并图解现代插画的转化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枇杷图》为虚谷在1896年创作,这是虚谷最后的作品之一。《枇杷图》画作展现出了独特的构图方法以及用色,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这也是虚谷绘画艺术独特意境美感的表达。关于虚谷的《枇杷图》,具体从构图、用色以及线条分析其艺术特征,对《枇杷图》艺术成就与贡献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中山出游图》是元代画家龚开的代表作品,此画是研究钟馗画发展脉络及认识作者的一幅不可或缺的作品。从该作品的创作母题入手,结合此画的创作背景、画卷题诗跋语以及龚氏生平传记,分析其托名于道教题材所传达出的钟馗出游以外的特殊用意以及龚开的审美意识,为元代初期遗民画家的研究提供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雨,蒸汽和速度》是透纳在创作成熟时期重要的作品之一,这幅创作具有非常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给人一种神秘感、浪漫感以及空灵感。文章从抽象表现方式、动感画面以及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方面出发,对《雨,蒸汽和速度》的表现语言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圣迹图》是依据《史记·孔子世家》,兼及《论语》、《孟子》、《孔子家语》等所载孔子生平事迹为主题创作的连环画,被西方艺术史领域纳为"圣人画传"(pictorial biography/hagiography)或"叙事画"(narrative illustration)。它是研究孔子图像和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的珍贵文献。其艺术风格受早期中国圣贤画像、讽谏画以及宗教画传等影响,大约形成于唐宋以后,成熟于元明时期(学术界说法不一),传世作品多见于明清以降。《孔子圣迹图》学术史与其艺术史一同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时间。中国、海外日韩儒家文化圈、欧美均形成区域性学术史。本文对《孔子圣迹图》20世纪以来近现代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存疑、争议、局限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回顾和展望,包括:(1)创作主题与研究范畴。(2)最早的《孔子圣迹图》。(3)风格起源与演变。(4)媒介与版本。(5)文本来源。(6)资助者、创作意图与受众。(7)收藏与编目。(8)海外制作与传播。(9)研究方法与视角。(10)研究局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步辇图》历来都被认为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从《步辇图》画面分析入手,分别论述了步辇的结构、人物的造型、宫扇的形状、画面的常识性问题及作品的艺术性与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出《步辇图》是否是阎立本的作品还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造境才是南方花鸟画的最佳状态呢?笔者以为,画面既不是逸笔草草的墨戏,也不是客观描写的精细之作,而是如宋元花鸟诗意、心境的营造,如崔白之《双喜图》、任仁发之《秋水凫鷖图》般给人以深沉的感染力,这种意境应是南方花鸟画造境的最佳状态。这种状物的从容的笔墨生成本身便契合了花鸟画创作过程与观赏过程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6.
《游春图》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座高峰,它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画卷之一。首先对展子虔及其《游春图》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然后又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游春图》的艺术特点,以及展子虔的创作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画家根据曹植那篇婉转动人的《洛神赋》而创作的,以人物为主,画面中洛神和诗人曹植置身于美妙的自然山川中,山水作为人物的背景,并没有独立开来,是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种古老的画法非常典雅,勾勒填彩,青绿着色,虽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正是这种不成熟才显得这幅名作更加稚拙可爱、曼妙无比,给我们山水画创作提供许多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18.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徽宗题"韩文苑图丁亥御札"《文苑图》一幅。世人多知韩善画畜兽如《五牛图》,这幅技艺高妙的人物图使人特别留意。徐邦达在《琉璃堂人物图与文苑图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文苑图》实非唐代韩所作,或疑为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之一部分。事实上,徐邦达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题为唐韩的《文苑图》画面特征多呈现唐末风貌,使用颤笔也非仅周文矩才行,故不能说《文苑图》为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之局部。  相似文献   

19.
张岚 《美与时代》2023,(2):48-50
郭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创作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现以郭熙的山水画《早春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春图》中各图像元素所表现出的“远”的意境,通过解读《早春图》的内涵和山水观,揭示郭熙山水画中图像和意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道教内丹图谱《修真图》的创作与流传情况均存在许多疑问.近年新发现多种《修真图》版本,据其跋文可以梳理出清代至民国时期《修真图》的流传脉络.综合《修真图》跋文与图文资料分析,四川青羊宫二仙庵本早于白云观、武当山及三元宫等诸本,是《修真图》的祖本,其刊刻者可能是二仙庵首任住持陈清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