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婴戏图是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这一题材的绘画在宋代迅速发展,成为了独立画种。婴戏图中孩童专注游戏的神情让人喜爱,观者被他们天真烂漫的形象感染,却容易忽略婴戏图背后隐藏的血与泪。婴戏图在宋代盛行的原因不单纯是画家个人喜好的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风俗文化的兴起,婴戏图留给世人的也不仅仅表现在绘画成就上,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静 《美与时代》2013,(5):45-46
婴戏图为宋代绘画流行题材。娃娃类年画是早期杨柳青年画作品的主要内容。《秋庭婴戏图》色彩浓艳、厚重、深沉,具有引人入胜的审美境界。受《秋庭婴戏图》的影响,杨柳青娃娃画色彩讲求鲜明典雅,手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具有写实、纤巧、工整的院画风味。《秋庭婴戏图》对杨柳青年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婴戏图在宋代瓷器装饰中十分流行.瓷器婴戏图的流行一方面受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当时政治、民俗心理和幼教观念的影响.婴戏图原本是绘画的表现内容,后来为制瓷匠师们借鉴用在瓷器装饰上,从而成为自宋而始的、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儿童日常生活及成长活动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宋代育儿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宋代儿童积极、活泼、向上的整体精神与生活面貌,充分体现了宋代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宋代瓷绘婴戏图的画面简洁生动,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也印证了宋人崇尚自然、注重意味的普遍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4.
颜倩 《美与时代》2023,(9):78-80
婴戏图是传统中国画重要的绘画题材。婴戏图主要表现生动活泼的孩童形象,具有传递各阶层的愿望等文化内涵,多以写实性的工笔画形式进行表现,到明清之际出现了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发展到现当代,中国画中以儿童为主体的绘画呈现以写意表现为主的趋势。将20世纪杰出的写意人物画家周思聪的儿童题材绘画与中国传统婴戏图从题材内容、笔墨技法、艺术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她笔下婴戏图的呈现分析其具有立足于时代表达个性和基于传统实现突破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安毅 《美与时代》2004,(2):21-22
婴戏图案,是宋代瓷器喜用的装饰题材之一。而在宋代婴戏装饰图案这些纯朴、简练、有趣的画面中,明显带有极大的趣味性、情感性以及对生活的相关性,所以,它才会感人至深,流传至今。即使从现代的角度审视它,仍会觉得非常新鲜,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风俗画是两宋绘画值得关注的一个分支.苏汉臣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众多关于婴童题材的绘画,透过这些婴童图,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整体社会世俗化.本文选取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为代表,对其图像进行解读,并探究其风俗化背后所隐含的更深意涵.  相似文献   

7.
婴戏图在宋代颇为盛行,但在中国人物画中的比重并不大,而婴戏图当中的浴婴内容更不多见。以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宫女浴孩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从题材分类、内容、造型等方面分析研究历代婴孩题材的造型特点,从《宫女浴孩图》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对比古代人物画作品里所出现过的婴孩形象,分别从造型、比例、神态等的差异来分析。从中看清不同时期不同画家造型处理上的微差,对古代人物画婴孩的发展在有更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纯真和希望的象征,古往今来,儿童题材一直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与古代的婴戏图不同,现当代美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已经被谱写成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诗篇.  相似文献   

9.
熊巧 《美与时代》2015,(4):45-46
婴戏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种,其图案风格活泼自然、造型写实,生动展现了孩童的纯真与烂漫,广受人们的喜爱。宋代手工业的繁荣、低人口出生率与战事的影响、婴戏图的发展、佛教文化的影响,共同促成了婴戏纹瓷器在宋代的盛行。宋代婴戏纹瓷器的艺术水准和数量都远超其他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战化军教授继《管仲评传》之后,多年研究晏子的力作——《晏婴评传》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0月出版。《晏婴评传》作为作者精心打造的学术著作,由以下诸点即可洞察其创新之处与主要特点。一、《晏婴评传》是目前研究晏婴的最为完备的著作。共有七章,第一章"晏婴家世"论述了晏氏的起源以及晏氏族人在齐国的情况;第二章"姜氏季世",论述了晏婴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三章"晏婴仕齐",考述了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  相似文献   

11.
苏汉臣的婴戏题材绘画创作出了韵味独特、别具一格的孩童形象,其中的男婴形象最为经典,其作品融精湛高端的技法、浓郁华丽的色彩、严谨细致的造型于一体。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苏汉臣作品中所塑造男婴形象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苏汉臣作品中男婴形象的表现方法,主要是从用线和造型分析、色彩的应用、情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第三部分是苏汉臣作品男婴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晏婴作为齐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对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佐政期间提出并践行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进行了论述,认为晏婴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外交家。晏婴根据齐国国情及国际形势提出了“外归其义”,“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的和平外交思想并践行之,使齐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在外交实践中,晏婴还创下了折冲樽俎,面对强手而不辱君命的光辉外交业绩。  相似文献   

13.
李德明 《心理学报》1988,21(4):74-81
0—20日龄Wistar婴鼠脑重增长速度曲线表示出“脑生长突发期”,并观察到曲线的高峰在10日龄附近。所完成的12—20日龄婴鼠Y迷津吸乳辨别学习行为发展的实验观察到,婴鼠学习行为水平的明显提高发生在16日龄(“脑生长突发期”的后期)。该结果表明婴鼠Y迷津学习行为的发展与脑生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实验证明,能被苯异丙胺(i.p.5mg/kg)诱发的旋转型婴鼠Y迷津学习行为表现优于不能被苯异丙胺诱发的非旋转型婴鼠,并发现与食物奖偿方向(R臂)相一致的R旋转型婴鼠学习行为表现最佳,此现象随婴鼠日龄的增长而明显。这暗示婴鼠左右方位辨别学习行为与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晏婴是我国春秋时的政治家,齐国三朝卿相。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辨,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有一次,晏婴和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以求获得景公的赏识。  相似文献   

15.
在春秋中期以后,兴起了一个无神论的思潮,晏婴则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者。春秋时期,在管仲的治理下,齐桓公实现了霸业,成为第一霸主。到了晏婴执政之时,齐国虽然仍居于强盛地位,但由于景公既昏庸无能、荒淫贪权,又骂信神灵、乞求长生,齐国国势日下。晏婴为了治理齐国,除了采取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之外,还针对齐景公的神学迷信思想,阐发了许多无神论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有说服力。晏婴的无神论思想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春秋后期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对晏婴的礼治思想进行初步考察。澄清了晏婴世系来源不明和家世低微的问题,提出晏婴礼治思想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礼看成与天地秩序同时生成的事物;二是把礼的社会功能同治国之本联系起来;三是对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论述充满理性精神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7.
晏婴音乐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蔚 《管子学刊》2009,(4):33-35,111
晏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从所流传下来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他在音乐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继承了前人的音乐观点并有新的发展,这与他的从政生涯密切相关,他的音乐主张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晏婴音乐思想的分析,阐述了晏婴音乐思想的主要观点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晏婴治国方略刍议林永光一、廉正、廉让、忧国忧民晏婴是一个十分廉洁正直的政治家。《晏子春秋·晏子再治阿而信见景公任以国政》记载了晏婴两次治理东阿而毁誉迥异的故事:第一次景公任命他为东阿宰,结果三年后诋毁之声盈于国中。景公闻知后很是不高兴,将之召回要免除...  相似文献   

19.
正山西省高平市良户村玉虚观始建于元代初年,2016年进行了彻底修缮。该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正殿及其西耳殿、中殿保持金、元建筑格局,其余为明清建筑。中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内壁上绘《老子八十一化图》,40多平米,风雨剥蚀,人物漫漶。正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当心间和次间用壶门,殿台基束腰嵌有四块石刻婴戏缠枝莲图,题记为金大定十八年(1178);殿内脊檩上有"嘉  相似文献   

20.
晏婴作为一个深受太史公司马迁赞誉的先秦齐国贤相,其事迹大多记载在《晏子春秋》之中。本文以《晏子春秋》为基本依据,以《左传》记载为印证,就晏婴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晏婴的哲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其倡导并实践的对事物的朴素辩证思维以及轻鬼神重人事的无神观上。同时,本文还对晏婴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对中国现当代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