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笔重彩是我国绘画领域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绘画形式,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就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不仅向学生们传授绘画方面的知识,通过色彩的应用获得良好的艺术美感,而且借助课堂向学生们展示我国传统工笔绘画,学生从中领略到具有鲜明特色的美术文化的魅力。近些年来,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领悟传统文化以及对自身有更好的规划,教师在课堂中融入了思政元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发展。文章从工笔重彩人物创作课程出发,探究其中的思政因素,发现了在课堂中增加思政因素存在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大思政"教育理念引领下,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驶入了快车道。美术类专业以培养德艺双馨的美术人才为目标,尤其是中国画专业领域,传统文化内涵丰厚,国画专业的美育能够很好地与思政理念融合在一起,在学科建设、教学资源、课程设置方面落实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文章以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为大背景,以美术院校的工笔画创作课为实践载体,对加强和改进美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将课程与思政元素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融入与嵌入式的教育,将知识导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手绘时装画课程中,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评估方式等理念,并将其与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并进行梳理与挖掘,使整体课程的合理性和教育性得到改善和提升,使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而使课程的科学性和价值的引领性达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对于大部分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来说,《外国美术史》这门课程并不被许多高校所重视,然而,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传统的范围内,更多的是应该注重课程对于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所起到的教学及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旅游纪念品虽然附属于当地的旅游业,但其设计形式、艺术审美可以从侧面体现当地的设计水平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要想提升旅游纪念品的销量,就一定要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将太行山元素融入当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将写生作品融入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以现代插画的方式绘制太行山风景;将太行山摄影作品融入包装设计;以设计大赛的形式助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我国高校的外国美术史研究在新世纪中获得长足的进步,必须首先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国高校的外国美术史研究应该如何发展?一种答案是:同国际美术史研究接轨、对话,像发达国家高校的美术史研究那样从事美术史研究。另一种答案是:吸收国际美术史研究的营养,根据我国的需要来发展高校外国美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蕴藏着大量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其中,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就可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帮助其产生新的色彩感悟,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美术色彩元素,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让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交织,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设计素描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如何改进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探索性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从传统设计素描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互联网对设计素描课程进行教学策略的改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入手,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教学改革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策略,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开设美术课程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注意民间艺术元素的适当引进。这不仅会优化教学模式,而且还会丰富课程内容,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有利于积累美术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也会相应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民间艺术也能在美术课程渗透中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会有效弘扬。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特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高校美术课程的必要性,分别从基本现状和主要意义两方面来具体分析,最后一部分探究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美术课程的具体措施,包括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和注意事项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社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当前我国网页设计教育较多地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网页设计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网页设计的灵感和素材,而且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人文教育和设计观念。高校网页设计人才培养要立足传统文化,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对传统设计思想的学习和借鉴,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意识的提升,美术教育也需要改革和创新。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美术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终端是工作生活的必需品,APP作为信息传达和服务的最主要载体,智能化的发展逐渐影响着教育的方式,数字化是未来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发展的趋势。本课题的研究是以APP融入美术课程,从国内外研究的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当下初中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发展的特性,探索APP融入美术设计课程的价值,提出在数字化时代下美术教育的课程也应在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数字化素养以及对美术的创造性和兴趣性。  相似文献   

13.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遗存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物质的瑰宝,是大学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极具审美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大学美术史课程可利用其艺术的丰富性、延续性和典范性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电相应提升了教学标准与要求。大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与社会教学发展互相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大学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而大学的品德教育是与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相互衔接的,是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进一步深入教育。因此,大学品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党的宗教理论和方针政策;把宗教国情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我国宗教走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必然性;把宗教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使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和提高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都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鉴赏能力是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公共课已基本普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的指导下,美术类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师根据以往丰富的教学经验,共同研讨出适合高职特别是适合本校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思路。并结合目前美育、思政课程教育热点,实现了思政目标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综合材料融入幼儿美术课程是符合幼儿探究性学习和多元智能课程的形式,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学习的总目标。很多教师都是将综合材料当作手工材料进行操作技能的简单训练,而没有涉及综合材料对开放性课堂和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拥有大量的俄式建筑物,其建筑风格突出,色彩浓郁。在中国画中可以运用重彩来表现此题材。高浓度色彩的表现能够使此类绘画风格明显,将题材和绘画方式高度结合的同时体现出中国画对题材接纳程度之高。此类绘画视觉冲击力强,更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促进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后疫情时代的旅游经济复苏。因此,以黑龙江省俄式建筑为重点考察对象,对黑龙江省俄式建筑文化元素融入中国画创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讲述了我国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中国美术著作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索出了汉代绘画的特点和其在当时所起到的教化作用和政治作用,研究了汉代写实绘画在物体形象上和绘画技法上的追求,以期能从我国古代美术史的角度来处理汉画的历史叙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美术学,感受我国传统美术中呈现出来的强烈感染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绘画史学发展到20世纪后,因"西学东渐"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思潮,逐步受到西方艺术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中国美术史学开始形成现代形态,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逐渐具有"国际眼光"。滕固将"艺术风格学"引入中国。方闻针对中国绘画和书法的特殊性,在风格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视觉形式结构分析"法。而与"艺术风格学"对立的"图像学"方法被巫鸿应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从以上诸人的研究可以一窥20世纪至今,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