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其作品《祭侄文稿》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针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书法艺术进行分析,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颜真卿的生平及学书历程;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后世学习《祭侄文稿》的意义。试探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艺术。分别从历史背景、风格、价值、影响等方面相互结合分析,探究其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2.
宋代书法的最大突破就是行书,而米芾则是宋代行书的代表性人物,无论是"八面出锋",或是"集古字",米芾对于行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受到苏轼提点之后,米芾的行书更趋向于魏晋风度,所推崇的"真趣""自然"也使米芾的行书走向宋代书法的巅峰。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大成也,其碑由怀仁集唐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而成。碑字选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然、群、或"字都取自《兰亭序》,怀仁经过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字数多,字字精雅飘逸;二是字体多,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在一起,大胆组合、搭配,动静结合;三是变化多,笔法十分丰富,线条粗细变化、繁简、虚实关系很多,字的书写速度、结构等变化丰富,可谓千变万化,字字不同;四是字的笔画,气势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写的特点与韵味。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书法真迹早已不存于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历来都被作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典型范本与研究参考资料。文章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创作中的体会,试图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以后七百年间,理学一直被奉为正统,在理学影响下,对道统学说的尊崇也影响到了书学体系,时人将王羲之奉为书坛正统,与孔子之于儒家地位一般。纵观明代书论能够发现,明代对于王羲之的推崇比元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大环境下,颜真卿仅仅只为书坛主流的一个分支,是以王羲之为主流的书坛分支派系,因此在关注度及影响上并没有十分突出。除此之外颜真卿与王羲之的书风有较大的差距,在以王羲之书风为主流的明代,颜真卿的不同书风也成为当时一些文人批判的对象。而明末董其昌在道统理念中则以其独特的方式将颜真卿的行书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5.
邱艳敏 《美与时代》2023,(3):135-137
颜真卿是唐代时期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被誉为书法界贯古通今的楷模。在继承前人创作精髓的基础上,颜真卿还独创了自己端庄宏大、雄伟浑厚的书法风格,展示出其豪迈大气的思想情感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其代表作《裴将军诗帖》更是被誉为颜真卿的怪诞创新之作,得到了后世书法家的一致好评。阐释颜真卿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裴将军诗帖》的艺术风格,探索《裴将军诗帖》及颜真卿书法的审美价值,旨在推动优秀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在书法方面成就最大,尤其擅长行草书。米芾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他在继承古人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文章通过对米芾的学书历程和他行书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研究,以及笔者临摹他的行书的一些体会感受,从其笔法、结体的多变和章法注重对比、重视整体气韵的特点中,总结出了他的行书对笔者创作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良刚 《美与时代》2016,(9):122-123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兼擅楷、行、草、隶,王铎书法主要成就为大轴长卷的行书和草书,他虽宗二王,又自出新意,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书法对清初及当代书法影响颇大,并在日本书坛中掀起波澜。对王铎之行书进行探析,努力找到他是如何将行书推陈出新的,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审视王铎书法创作的意义,从而重新认识王铎,并从中得到书法艺术学习创作的启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书法艺术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李钰 《美与时代》2023,(3):138-140
赵元礼在学书过程中非常注重苏轼书法,尤其是中年以后对苏轼行书的学习,可谓乐此不疲。苏轼行书用墨浓厚,分布错落有致,字形多呈扁平状。赵元礼继承了其风格特点,行书用墨大胆,笔画刚健有力,结构收放自然。赵元礼书学观主要为学书十二要义与初习书宜学刚健一路。  相似文献   

10.
《石门铭》作为龙门十三品中的一个代表,历来被书法家所推崇,这不仅仅因为其独特的书法格调,更源于《石门铭》刻石中所蕴含的行书因素。文章从《石门铭》在魏碑中的地位、《石门铭》中包含的行书因素以及其所涵养的碑派行书大家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让观者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石门铭》。  相似文献   

11.
<正>书法是一个异常丰富的领域,因此也就成为人们探讨不尽的话题。在这里,我们可以分享颜真卿雄浑悲壮的《祭侄文稿》,也可领略王羲之尽善尽美的《兰亭集序》,更可诵读孙过庭洋洋洒洒的《书谱》……然而,面对书法,我们又总不免被若干问题所困扰,下面就结合个人体会谈几点粗浅认识。一、何为书法经常听人讲,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这是不确切的。每个葆有文字的国度和民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重视和强  相似文献   

12.
从古到今,写得飘逸流畅、潇洒多姿的行书作品总是深得人们的喜爱,历朝历代的文人书法家几乎都擅长写行书。时代发展到今天,书法已经渐渐退出了实用的舞台,但行书的艺术魅力仍然光彩依旧,还是有很多人痴迷行书和钻研行书,但是很多人在临帖的时候虽能将范字写得较好,而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却总是举步维艰,难以适从。文章列举了大多数人在行书创作初期常见的几个问题,针对行书创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书法史上,孙过庭的《书谱》具有重要的书法价值和理论价值。其提出"五乖五合"的方法对书法创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启示。《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造诣颇深,一直被广大学者研究和学习,而五乖五合在《兰亭序》的创作中也发挥着别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刘锁祥是知名的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家,擅诗、书、画,其书法成就最为显著。诸体皆能,行书尤佳,受到书道同行的广泛认可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众所周知,由于行书的适用性和兼通性,以及其书写的流便性等优势,造就了行书比其他书体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文化需求,但同时客观上也对书写者(书法家)在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习练易,出彩难,出名更难。譬如,善帖学者,少了些金石气;善碑学者,又少了些  相似文献   

15.
颜真卿作为尽忠之臣,以儒立身,佛道兼修。其书法一生凡三变,最终确立了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典范。对颜真卿的书风演变和思想变化进行探究,并着重强调其书风及书风风格形成原因,论述了其在书法创作上的开拓性贡献,对于当今书法创作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溥儒作为近现代书画界的奇才,早在民国时期就与张大千等著名书画家齐名。比较而言,溥儒的行书艺术成就最高,这在其行书楹联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溥儒行书楹联充分表现出了其深厚的帖学功底和魏晋神韵,不仅字字遒媚隽秀,笔墨空灵,更通过意境深远的对联内容,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表达了溥儒的美学追求和高超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魏晋书法创作受玄学影响,讲究"得意"。偶然寄兴,随机生发,意到气到,一鼓作气,一挥而就,与环境形成互动,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与社会效应。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通过即兴创作诞生的书法杰作。二王作为天师道徒,其书法即兴创作既展现了自身创作才能,又反映了通过书法弘道扬德,普度众生的情怀;同时,也蕴含了畅神登仙的艺术效果。然而,这种创作是平时积累悟道功夫的结果,即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书法在王羲之、王献之以后能够独树一帜,关键在于他书法美学的核心思想——崇尚自然。在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体系中,处处充满着"自然"的理念,并且逐步扩展其所指的范围,蕴含着本与末、人品与书品等范畴以及创作论上的无意于佳、放任自适状态。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其书法作品中能准确地反映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8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书法练习指导教学用书将使用分别由欧阳中石、曹宝麟等编著的十一套教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楷书碑帖是其主要临摹范本。通过对比四家书法,从技法上看,柳体更适合小学生学习;从版本上看,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三门记》更有优势;从字数上看,颜真卿《多宝塔碑》占有可供临摹学习的字数上之优势;从字体大小上看,首选范本应该是颜真卿《颜勤礼碑》。综合多个层面,柳体书法更加适合作为小学书法学习范本。  相似文献   

20.
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米芾,其书风融晋代书风的"萧散简远"与唐代书风的"沉着厚重"于一身,影响深远。米芾一生所书作品颇多,就他的行书作品而言,较为著名的有《苕溪诗帖》《蜀素帖》《研山铭》《多景楼帖》等。其中《研山铭》是米芾大字行书作品的代表作,米芾"入古出新"的书法审美观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另外,米芾将古人的优秀之处集于一身,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状态,为其今后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