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寺观壁画艺术的杰作,其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宏伟的独特风格、绝妙的构图技巧,成为中国古代壁画中不朽的篇章。从它的艺术风格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元代民间绘画精湛的艺术特色。永乐宫壁画集历代壁画之大成,继承大唐风格,沿袭唐代正统派的绘画传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元代画风,破译唐代壁画以及窥探民间寺观绘画提供了有价值的摹本。文章重点对永乐宫壁画的背景、构图、造型、线描、设色、风格进行梳理,解读元代寺观壁画的发展,窥探元代民间绘画的特点,诠释元代绘画独特之风。  相似文献   

2.
岳全 《佛教文化》2023,(1):90-93
我国的传统壁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其中寺观壁画这一艺术形式主要是以佛寺、道观等宗教殿宇为载体,其内容也多为与宗教相关的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现存的寺观壁画主要为明清时期,多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极少。香严寺壁画因其寺院的地理位置、壁画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的独特性,从而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太原的明代佛教壁画整体风格简约、质朴,在画面结构上讲究对称均衡、开合呼应、虚实相生,在色彩上追求艳丽繁复,在内容上突出世俗化、生活化场景,既体现了山西太原的地域特征,又展现了明代的审美特点,堪称明代佛教壁画中的精品。明代以后,寺观壁画艺术已走向尾声,在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上,都已经开始程式化,形成一体化的风格。不过,由于当时寺观壁画极为普及,  相似文献   

4.
山西寺观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服饰、造型、构图、色彩都有一定的传承性。自唐代出现的女侍男装形象,为什么还会出现在清代的霍州娲皇庙壁画中?清代霍州娲皇庙壁画中的女侍男装形象是不是真的来源于唐代?文章基于这两个问题,从霍州娲皇庙壁画中女侍男装侍女的形象、服装、色彩、构图四个点出发进行论证,并与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女侍男装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圣慈寺位于成都中心地带,是唐宋时期非常有名的巨刹之一。然其擅名,除其皇室背景、规模巨大外,丰富精美的壁画是其主要原因。关注中国寺观壁画,唐宋大圣慈寺应是一个不可以轻易迈过的结点。故在考察开封相国寺唐宋壁画时,笔者也同时注意了唐宋大圣慈寺壁画材料的收集,意欲将其作为地方寺观壁画的典型而与都城寺观壁画互为观照。读了王卫民先生的《大圣慈寺画史丛考》(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此一工作自以为可以止矣。该书以丰富的材料占有作基础,洋洋30余万字,已经详尽地向读者展示了唐宋大圣慈寺壁画的辉煌风貌。如作者所说,壁画是…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繁峙县冶山寺壁画作为中国古代现存寺观壁画中少有的水陆壁画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国内学者对山西省繁峙县冶山寺壁画绘制年代的断定存在一定的争议。而对壁画绘制年代的断定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基础,如果断代有误,则会给之后的研究工作造成方向上的误导。从冶山寺壁画的地仗层、绘画层,重绘痕迹以及人物服饰几个方面对五台山冶山寺壁画的绘制年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物保护作为保存历史信息、文化遗产和艺术的重要工作,吸引着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壁画,更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我国的壁画,主要用于装饰寺庙和宫殿,其中寺庙壁画居多。如山西繁峙县公主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壁画堪称水陆壁画的代表之一。对其进行解剖分析,把握其现状、特征和价值,不仅可洞察壁画背后蕴藏的社会历史信息,而且可对壁画这一文物的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引言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自被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美术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一宝藏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郑振铎、王逊、陆鸿年、范金鳌等诸位先生曾就永乐宫壁画的艺术价值、题材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解读,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壁画艺术作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中几乎最早的艺术形式,其制作技术的发展变化不仅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相关,也与不同社会时期的宗教、习俗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东方的壁画体系主要以干壁画为主,其壁画艺术传统源自亚洲地区和部分非洲地区;而西方的壁画体系则主要指湿壁画,其技法源自古希腊、罗马的爱琴文明。在壁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在制作壁画时所使用的材料、制作技术对画面的艺术效果和长久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梳理和实验室数据、图片的比对分析,东西方干、湿壁画制作有异同。研究古代壁画的制作技术不仅可以为今人的艺术创作提供经验与借鉴,也可为当今古代壁画修复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现代的各种艺术门类中,视觉思维为服务艺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壁画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设计师们也是运用视觉思维方法来参与壁画设计。通过分析壁画设计的空间构成、色彩、材料、心理与视觉思维的关系,为壁画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利用视觉思维给壁画带来创新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紧贴《历代名画记》记两京外州寺观壁画一节中对敬爱寺的原文描述,从研究意义着手分析,对敬爱寺的壁画部分进行归纳整理,由此扩展到唐朝时代背景下张彦远在艺术史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金延林 《世界宗教文化》2015,(2):148-150,2,159
观音像在我国佛教造像中的所占比重极大,而且多为寺院壁画。现存的中国古代观音壁画绝大多数是以勾勒精细、赋彩浓丽的表现形式出现。水墨这一绘画形式,作为唐代以后文入画的惯常绘画手法极少出现在寺观壁画中。丛林寺二十四幅水墨观音壁画,无论在表现题材、形式和手法还是在画面结构等方面,都大异于传统的寺院壁画。作者突破此类壁画常规的表现手法,使用了纯水墨勾勒、点、染;在题材选择和画面布局上也是匠心独运,从技法到图式无不表现出典型的文人画特点。  相似文献   

13.
桑吉扎西 《法音》2006,(2):33-41
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有别于其它藏区的壁画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在藏族艺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古格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研究价值。现存的古格壁画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阿里同周边克什米尔、西域、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文化关系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古格壁画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证明古格艺术是域外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融合创新的典范。一、古格王朝的建立古格都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18公里外的郎钦藏布…  相似文献   

14.
佑国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是五台山地区现存壁画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山西现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中的上乘之作。壁画保存完整,画面庞大,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是以北宋佛国禅师惟白赞偈、孤云居士金俊明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赞》为粉本绘制,是研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的宝贵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华严信仰在五台山的盛行提供了可考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6)
为使更多人认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及欣赏山西省所保存的珍贵文物,中国佛教协会、山西文物局、及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合作和努力,在九一年六月间,首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照片。同年七月,应英国伦敦大学邀请展览,该大学更特别在七月二十三日举办了“山西日”,并设专题讲座,介绍有关山西的风土、文化、五台山的佛寺建筑、彩塑及壁画等。  相似文献   

16.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城市装饰中还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不难发现壁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公共场所,这不仅是艺术的传承,还是艺术形式的丰富。壁画的艺术形式也从以往的象征性壁画,例如佛教壁画等等,转变为一种大众审美式的壁画。文章探讨了壁画中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探索了城市公共空间中壁画的人文表达。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人类最古老艺术形式之一的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不断演变发展成为多样的表现形式。从古老的阿尔塔米拉、拉斯科洞窟壁画艺术到永乐宫、法海寺壁画,再到近现代首都机场、北京地铁壁画,壁画艺术承载历史,穿越古今,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及新奇的工艺材质融入人们的生活。壁画艺术美化了公共环境,在公共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乡村艺术化"逐步走进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18.
公共艺术即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它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美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美的规律,创造出一系列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作品。从校园角度切入,壁画创作不仅是校园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现代公共艺术的重要诠释。壁画创作与校园公共艺术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当代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以校园壁画创作《足迹》为例,从壁画创作的构思、构图、表现三个主要阶段入手,能够寻找壁画创作与校园公共艺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壁画艺术发展到现代,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涉及多种类学科的系统设计的综合艺术。随着社会发展,综合材料出现,艺术家们为了表达更强有力的语言,使壁画艺术又散发出勃勃生机。综合材料壁画是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一门艺术形式。不同材料可以表现出不同语言,综合材料的难点则在于对不同材料的运用把握。空间差异对综合材料的要求不同,也要求艺术家对材料的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研究。综合材料壁画较传统二维壁画有更强的装饰性,创作题材也灵活多样。文章从壁画、综合材料壁画的定义出发,回顾国内外综合材料壁画的发展历程,从公共空间的范围探讨现代综合材料壁画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山西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也是我工作多年的地方。在我工作期间,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看到不少寺观庵堂。有的座落在繁华的城市,有的座落在偏远山村,有的座落在高高山巅,有的座落在深山老林,有的座落在井溪湖畔,大多则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好地方。这些名胜古建中保存着不少彩塑、壁画、经籍、器乐、金石、雕刻和楹联牌匾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科学文化的硕果、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文化与精神信仰。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