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山魁夷是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清新典雅,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因此被称为日本的"国民画家"。文章通过对东山魁夷早期作品和1950年以后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了画家独特造型思维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并归纳了其绘画表现形式转变原因。  相似文献   

2.
东山魁夷是日本现代最著名的画家,其风景画以触动人心灵而被喻为“心象风景画”;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最著名的作家,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东山的画作和川端的小说都着力表现日本传统的审美理想,“显示宁静中温馨而细腻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日本"间"文化深深根植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人际交往、建筑、绘画当中都有体现。东山魁夷的绘画和散文都与自然密不可分,与日本间文化注重与自然的一体感相似。  相似文献   

4.
探寻东山魁夷风景画的禅意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美与时代》2006,(10):49-50
一个当代日本风景画家,以西方艺术视角,用传统的绘画语言,将单纯、简洁的东方艺术情调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序、明净、独特的艺术空间。本文从禅宗的角度对东山魁夷的画作进行分析,对其凸显的东方艺术美进一步剖析和探讨,指出其风景画的独特之美在于禅宗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5.
怀念森本孝顺长老陈宽每年6月5日至7日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开山舍利会。一年中只在这几天御影堂才供一般民众参拜。鉴真和尚像就供奉在御影堂中,另有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先生在和尚像周围的拉门上制作的中国风景画。今年我应邀参加了法会。我和参拜者们一起来到了御影堂...  相似文献   

6.
禅林清韵     
《法音》1981,(3)
赠日本东山魁夷先生 常任侠鉴真东渡耀详光,法雨春风忆奈良。冷日禅林增瑞色,东山画障照金堂。碧海洪波历万难,大唐大和结因缘。画师重继千秋业,东国河山护画坛。 东南古刹巡浮匕 苏仲翔 阿育王寺·镇蟒塔夹道松堂浸碧晖,轻车拂晓叩禅扉。育王建寺人称最,舍利含光世所稀。碑竭尚堪唐宋索,经藏差免劫灰飞。归途一塔盘旋上,陡觉天低入翠微。 天童禅寺禅林震旦数天童,泪泊曹溪此大宗。久拟一针投满钵,敢将寸挺叩洪钟。普陀初入庄严海,太白终攀喷帆峰。明发石梁观瀑去,几回翘首对云朴。登大雁塔咏怀张建木 忆江南重礼五台隆莲清凉地,我是再来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墨画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瑰宝,它的继承以及发扬也带动了水墨动画的健康发展。而笔墨趣味作为中国水墨画的基本要素,它是真实反映创作者艺术精神的重要媒介。所以,想要对中国水墨画的魅力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就必须从中国水墨画的墨趣出发,对中国水墨画的生命魅力进行研究探索,从而为今后中国水墨画的传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传统水墨画历史悠久,据考证,传统水墨画源于东晋,盛于唐代。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图》与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是中国最早的传统水墨画,可谓是开山之作。文章在对传统水墨画的历史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中心展开对传统水墨画中都市题材的出现及特征的科学分析,探究传统都市生活水墨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王维--文人水墨画的奠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百泉 《美与时代》2004,(11):21-23
水墨画是中国民族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王维在水墨画的用笔、用墨、写意手法、意境等诸多方面都有开创性的贡献,王维开启了中国文人水墨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我国水墨艺术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一种强烈的姿态呈现在中国的艺术文化中,并且形成了"现代水墨""当代水墨""实验水墨"等时代气息浓厚的多样化称谓,已经成为我国艺术门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水墨画面临着多元化问题的巨大挑战,所以首先介绍水墨画的内涵,然后对新形势下我国水墨画创作的多元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墨画创作的多元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儿童课外美术教育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其中儿童水墨画教育已经成为美术课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水墨画对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此为契机并结合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对水墨画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以及今后儿童水墨画教育发展的走势展开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墨子确立了墨家伦理的功利主义基本走向,并把兼爱作为不偏不倚的程序性原则。但是,片面强调兼爱(或不偏不倚)导致忽略了个体利益的理性发展。故而夷之就对墨子思想予以了明确化与局部修正。夷之的做法遭到了孟子的反击而被贬称为"二本"。孟子关于一本与二本的划分引起了广泛关注,朱子认为二本的实质是爱无差等,故而二本同时适用于墨子和夷之。汉学家则多从伦理学角度去解读二本,认为夷之面临两个道德方向相互冲突的困境。从道德哲学角度去看,墨子、孟子的伦理学都是一本,只有夷之的才是二本。实际上,夷之和古典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西季威克面临着相同的实践理性的困境:即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自爱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王运涛  李艳 《美与时代》2005,16(2):38-40
唐朝水墨画的最后完成标志着士人性格中禅道境界的最后完成.唐朝,禅广泛普及到文人日常生活中,水墨画使士人的禅道倾向在绘画上有了最完美的表现.从水墨画的作画方式和水墨色彩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唐朝士人的禅道境界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14.
南朝佛教论中印文化之同异──析宋齐之际佛道两教的夷夏之辩许抗生“夷夏之辩”出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夷夏之论,有所谓“用夷变夏”或“用夏变夷”之说。所谓夏即指华夏族,夷指四夷族(四方夷族),也就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和四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所谓...  相似文献   

15.
驰名中外的稀世珍物,绝迹三百多年的黄梅东山五祖寺白莲,最近又喜吐新苗,一派生机,吸引了许多善男信女和游客登山前往观赏。据《黄梅县志》记载:东山白莲是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亲手栽种,唐代大诗人裴度游东山题有《咏东山白莲》诗曰:“遍寻真迹蹑莓苔,世事全抛不忍回,上界弗知何处去,西天移向此间来。岩前芍  相似文献   

16.
在霞浦摩尼教文献中,夷数(耶稣)极受崇拜,被称作"夷数如来""夷数和佛"或"夷数王"。《摩尼光佛》所见"末尸诃"应为弥赛亚汉译中的一种,用以指耶稣的救世主属性。有的文献把夷数描绘为第三使或光明少女的化身,曾化作裸形美女诱惑雄魔射出吞食的光明分子,有些文献对夷数似乎更为推崇,甚至有凌于摩尼之上的倾向。摩尼教的"五佛"后来演变为"三佛",但夷数一直赫然在列,其地位仅次于摩尼光佛和电光王佛。  相似文献   

17.
夷夏之辨是华夏文化中心论和汉民族政权正统论在文化观念上的反映。从三教关系看,广义上的“夷夏之辨”从佛教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但狭义上“夷夏之争”则相对晚一些,到南北朝才正式开始。夷夏问题是跨文化交流中外来文化溶入中国文化双方矛盾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其历史定位曾经产生过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方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有极为相似之处,那就是妙在用水,墨与水合作产生了丰富的变化,水彩画与水墨画有着相近的追求:灵动气韵、色墨相融。但也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在产生差异的同时也在互相吸收和融合,了解这种差异能让当代水墨画融入更多水彩画的优势之处,又能创新中国当代水彩画,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艺术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为艺术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为传统艺术形式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绘画是我国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水墨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代表,其发展方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间美术具有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等特点,将其与中国人物水墨画创作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人物水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民间美术并不是一项单一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民间元素,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动性。文章就中国人物水墨画创作中展现的民间美术魅力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民族征服 ,黄帝 -夏 -周一系为大宗 ,炎帝 -齐许申吕 -楚一系湮没无闻 ,至迟在战国就已形成了黄帝独尊的局面 ,至迟在西周已形成了夷夏对立观。由民族的胜败分出了文化的尊卑 ,夏尊夷卑 ,这是中国文化自恋倾向产生的原因 ,并由此滋长出“华夏文化中心主义”(后来是汉文化中心主义 ) ,从西周延续到近代。根据这种偏见 ,华夏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天下之中 ;只能是中国文化同化周边四夷 (戎狄蛮夷 )文化而不是相反 ;四夷只有学习接受中国文化 ,才可能升格进入“夏”的先进行列。华夏文化圈的国家即使有华夏血统 ,如果染上夷文化的习俗 ,等待它的将是被降格到“夷”的后进行列。文化自恋是学习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