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伏天 《美与时代》2016,(9):127-129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从艺术的起源到汉字的产生,自然意识一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少书家在书法创作中都极为提倡或重视自然意识。书法艺术自萌生伊始,自然意识的参与从来都不可或缺。在今天的书法学习情境当中,书法创作中的自然意识在本质自然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章通过分析历代书家对自然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探讨在书法创作中对自然意识的把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3.
万寿祺为清初遗民文人,在诗文、书画、篆刻方面均有较高的成就。重点论述了万氏书学渊源与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进而总结其书法地位及影响,旨在透析万氏的学书心路,探索清初遗民书家群不同的书法风貌。  相似文献   

4.
熊秉明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颇具中西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在书学界影响深远。通过撷取熊秉明书法美学思想中"理性"与"反理性"这组核心理论范畴,对其书学体系建构和阐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书法是"理性"与"反理性"相融合的艺术,在"理性"中寻找书法的秩序,在"反理性"中表达书家精神,在创作中以"反理性"为主导,反映书法美的核心是书家本心的回归。从熊氏的理论分析中可看到中西传统艺术间的某种共通性,对书法的美学生成有了新的阐释。熊秉明的书法美学研究显示出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在中西方艺术思想碰撞下中国书法所具世界话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权利意识的萌生,使女性有了更多接受艺术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女书家逐渐崛起,其中尤以擅长碑派隶书的冯文凤的艺术成就令人瞩目。碑派书法在民族危亡时以雄强崇高的风格呼唤民族的振兴,碑学的崇高风格与民国女书家特有的时代心境有一种潜在的呼应关系。以冯文凤为代表的女书家揭示了民国女性如何借助书法实现权利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赵安宁 《美与时代》2023,(6):114-116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正式成型。在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道家思想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它对中国文化与艺术方面的影响,也是哲学在艺术与美学领域扩展的体现。从历代书家对道家思想的体现入手,分析道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对书家发展和书法演进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就现当代的书法学习和实践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7.
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的《张猛龙碑》,自发现以来为历代学者重视、研究,其鲜明的书法风格、无穷的艺术魅力为众多书家所赏读、摹写。摘录明清代表书家对《张猛龙碑》的述评,意在对整个北朝石刻文字有一个重新认识,以期对当今"魏碑"书法创作中存在的审美误区有所识别。  相似文献   

8.
篆刻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种类之一,我国的篆刻艺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极其广大的影响,它是从实用印章、政治、经济、文化、书法等方面汲取优秀内涵而转化成文人印章的一门高深艺术。文人印章艺术篆刻从隋唐时期起源后经历了各时期各派文人士大夫的不断发展在明清两代达到了繁盛阶段并在其后继续发展繁荣,活跃于各种文化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2010,(2):110-111
<正> 刘昱,1971年出生于北京,回族,自幼学习书法、篆刻、国画和传统文化,长期从事书法普及教育工作,对碑帖和传统书画的鉴定有深入研究,曾在《书法丛刊》等艺术刊物发表数篇书画艺术  相似文献   

10.
刘行 《天风》2004,(3):44-45
陈木金弟兄是我国农村教会成千上万义工中的一员,十几年来一边传道,一边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又一边执着追求书法和篆刻艺术,结下不解的——  相似文献   

11.
陈木金弟兄是我国农村教会成千上万义工中的一员,十几年来一边传道,一边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又一边执着追求书法和篆刻艺术,结下不解的——笔墨缘  相似文献   

12.
我认识一位精于书法篆刻的朋友,年纪轻轻的就加入了省一级的书法家协会,有大量的作品在全国的书法和篆刻大赛中获奖, 是圈子里小有名气的新秀人物。从学习书法和篆刻开始到现在,  相似文献   

13.
"清玄"是魏晋书坛中以葛洪、杨羲、王羲之、王献之等一批道徒书家为代表人物所引领的一种书法风格。此时的道教向上层化发展,帝王、士族多有道教信仰或崇道倾向,因此,魏晋时期的道徒书家在书坛中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一般书家创作风格的群体。对这类书家的研究必须要注意到道教信仰对其书法风格的影响。他们书法中所呈现出的崇尚自然、超然仙趣、注重人格修养、主张存思之气的运用和"恬淡无欲"的"清玄"书风,实则是对"至道-至美"的道教美学在书法中的具体实践。这种"清玄"风格在自然美的追求、书法品鉴的标准、书法创作的心态,以及道教写经书法的传承等方面都对后世书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然"之态,是自古以来为世人所尊崇的一种思想和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赫拉克利特把艺术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艺术家通过自己对自然某些特质的理解,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而艺术的对象,就是人们所面对的自然。书法虽不同于其他艺术那样可以直接取法自然与生活,但它通过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在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中都可看到各种自然形态的美感,亦或是书家与自然相同的感悟。文章将着重对古代书论进行梳理学习,发现书家在欣赏表达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在模仿感悟自然之美,并将从自然中吸取的精华转而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与艺术追求中。  相似文献   

15.
齐云强 《美与时代》2023,(7):133-135
高凤翰被人誉为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第一人,是一位较为奇特的书家。其在五十五岁时因右手病痹,转而用左手进行书写,这种换手书写行为,使他的书法风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前期秀丽淡雅、后期奔放洒脱、晚年不计工拙的书写观念,反将高凤翰的书法推到了新的高度,生理上的缺陷与他对艺术的敏感洞察力相互结合,恰恰造就了其艺术上的辉煌。以其右手病痹为节点,分时期分析高凤翰书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的意境美是书家人格精神的体现,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体现书法艺术魅力之所在,文章深入挖掘书法意境美的本质,认为以形写神,形中含味,道法自然,是书法艺术的精髓,富有生命暗示和流动的自由美,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进而探讨了实现书法意境美的途径。书法艺术精神,从根本上讲,取决个性化审美素养,取决于书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审美趣味以及人格襟抱。要提高自身书法的意境品位,书者必须学富才高,提高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7.
以研究书法、书家著称的王春南先生继《书圣王羲之》之后 ,最近又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新著《二王书法》(以下简称《二王》)。《二王》一书 ,融书家、书法、书论于一体 ,集学术性、可读性于一身 ,是研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的最新成果。全书观点鲜明、考论有据、笔锋犀利、文字流畅。围绕主题 ,内容完整。全书共分 1 1章 ,内容涉及二王所处的时代 ,二王的生平、功业、书迹、书论、传人 ,以及如何学习二王书法。正文前有精彩前言 ,正文后附录有二王年表与主要参考书目 92种。著者根据自己的探究 ,对广为人们关注的一些关键问题一一作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一种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和审美表达.书法,伴随着汉字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和形式多样、姿态万千的书体.每位书家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这表现在他们进行书法创作时,对独特意境的追求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欣赏时令人耳目清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索书法篆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发展与现状,研究书法篆刻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德育教育中,引入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教育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和培养全民族的书法篆刻教育意识,尤其是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苏忠炙 《美与时代》2016,(10):135-136
一个时代的书法史能够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文化心态和社会状况。对于书法史的研究不应仅仅是研究他的书法文本和形式,更应当注重其书法创作的背景。从经济角度对晚明书法的本体范畴进行扩展性和延伸性的阐述,关注晚明书法在整个艺术文化史所呈现出的生命状态和艺术价值,因此将社会转型之际书法艺术的文化生态置于书家的经济生活之中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