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绘画中的视觉符号,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对当代具象油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所着力研究的正是符号语言作用于当代具象油画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具象油画实例中的形象符号与形式符号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符号所建构起的图式具有精神传达的巨大潜能:在绘画创作活动中,经过作者的有机提炼、拣选、组合,能创造出一方独具魅力的意象世界;在艺术接受活动中,亦可形成与观者的精神互动,获得思维层面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床上的裸体女孩》是卢西安·弗洛伊德1987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作品中弗洛伊德用大胆、多变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全身毫无遮掩,神情显得十分悲伤的女孩形象,整幅作品色彩表现采用厚涂法,肌理效果强烈;画面从较高的视觉迫近点切入,人物线条呈环状的Z字形,人物独有的情态和湿润的画面质地营造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按图索骥",人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弗洛伊德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心理特点及哲学观念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作为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弗洛伊德绘画对中国具象绘画的发展也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辐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对"新生代"潮流的兴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并对当下艺术家的创作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古斯顿是新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的绘画从抽象重新回归到具象。他在后期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带有幽默与讽刺意味的绘画作品,其创作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影响。文章旨在分析菲利普·古斯顿绘画中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米莱斯的作品《奥菲利亚》为切入点,从作品中的象征涵义,即运用象征学的知识对其绘画作品中的植物等其他元素进行解读;并对自己第一幅绘画创作的内涵意义进行解读,进一步研究分析绘画创作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绘画美学理论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的"六法","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不仅影响了当时人物画的创作和品评,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阐述"气韵生动"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从绘画创作的不同角度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论述"气韵生动"在"六法"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绘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微的《叙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山水画论,文章内容是王微对颜光禄大夫的来信中"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的观点进行辩护为起因的论述,由此阐述了绘画的独特价值,并将山水画与地形图区别开来,为山水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绘画与书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王微在《叙画》中的主要美学观点是"借物写心",他在文中说到"灵而动变者,心也""明神将之",都是在强调主观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试从"心"字着眼,探索《叙画》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具象表现主义以具象主体为绘画范畴,具象为载体,充分利用夸张和变形的方式和创作者的价值取向来传达事物,表达内心情感。文章主要分析了具象表现主义油画语言技法在创作中的运用,希望可以给予相关人士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挪用法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其本质是对现代主义艺术所推崇的原创性提出质疑和嘲弄。探究西方绘画中"挪用法"的发展历程,西方绘画中的图式"挪用"就是艺术家借用美术史上的名作或者现成的图像经典,根据需要提取到自己的创作中重新组合与改造,使得完成后的作品常常给予观者以熟悉的陌生感。具体分析从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到马奈的《奥林匹亚》维纳斯图式的转化。图式"挪用法"在近现代绘画发展中,其目的不是简单地对传统图式的破坏,而是在这颠覆传统图式的过程中生发出符合当代意义的新图式,新思想,新内涵。  相似文献   

9.
丹麦画家哈莫修依的绘画是一种具有深度的、精神表现性的具象绘画,具有内敛而低调的绘画艺术气质。光线、线条是他在创作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其艺术气质具有一种近似于"哀而不伤"的平静格调。他极少公开发表有关绘画方面的言论,去世前销毁了大部分信件和文字资料,有关哈莫修依绘画艺术的研究只能通过他留存下来的以室内题材为主的绘画作品来开展。  相似文献   

10.
民国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绘制了大量"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绘画中,画家将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与圣经题材相结合,这种绘画形式造就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尝试。本文以该艺术团成员所绘制的《圣母像》系列绘画为例,从艺术作品的文本分析、文化解读、中西绘画对比、艺术批评等多角度对《圣母像》系列作品的中国化形式进行分析,用绘画语言和艺术表现的形式来呈现中西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张力。通过重构画家的创作语境,以揭示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诠释难点在于两种文化语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分析意象绘画中的心理元素不仅对绘画风格流派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意象绘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不同的艺术主张的意象绘画中,观念、审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风格流派画面中的运用和表现各有偏重。心理意象绘画就是把主观的认知、情感经验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绘画。心理意象绘画可以大概分两类:"我想"与"我感觉"。"我想"主要体现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我感觉"主要体现在表现主义绘画中。  相似文献   

12.
李龙 《美与时代》2003,(8):23-24
从摄影和具象绘画的历史渊源关系、创作过程及社会功用的剖析来看,具象绘画在高科技影像术的挤迫下,其社会功用在许多方面虽然失去了昔日的统治地位,但在艺术领域及其他某些方面 仍然具有摄影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早期的绘画中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 (一)早期西方绘画的具象表现观念 说到绘画的具象观念,西方提倡科学与遵循自然法则,对于表现的对象,画家表现得"愈接近自然就愈完美".因此,他们从科学的角度,运用透视学、解剖学、光学、色彩学、乃至数学、几何学等原理进行描绘,使绘画作品达到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4.
能够理解"迁想妙得"在我们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我们在绘画创作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拓宽创作思路,让作品品位提升,并且自觉地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使我们在创作中能够飞扬流畅地"迁想","妙得"到优秀的艺术作品. 一、"迁想妙得"的审美内涵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传神论》的主要观点,也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创作论的重要思想.那么什么是"迁想妙得"呢? 《中国绘画理论》评价道:"恺之迁想妙得一语为中国绘画理论上最初有力之启示,足开谢赫六法之先河,其想不迁,其得决不妙."《中国画法研究》也说:"不待迁想不同于说不可迁想,作者的想是无物不可‘迁’入的.只要想能‘迁’入,便自有神可写."  相似文献   

15.
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绘画的形式感渐渐成为艺术家展现个人绘画创作风格的一种重要的载体,而如何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独特形式感也成为当代绘画中一个相对有探讨性的问题。而随着当代艺术,如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的兴起,传统绘画便被逐渐边缘化。其中,综合绘画的出现使得架上绘画有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于是综合绘画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绘画概念。结合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对当代具象绘画的形式切入和材料表现进行阐述,分析当代具象绘画的构成与形式美、材质美,并展开个人的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6.
纵观古今中外的美术发展史,以"偷窥"为表现题材的画家数不胜数,"偷窥"与女性裸体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从"偷窥"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在《圣经》故事中以"苏珊娜与长老"为主题的系列绘画作品,探讨其绘画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旨在从人物关系与观看方式中挖掘男女两性的社会关系以及笔者的一些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写实绘画的发展方向,寻找绘画的真实,文章从绘画的困境谈起,分别简述了化学摄影、现代艺术、艺术评论导向对写实绘画的冲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述了观看方式对写实绘画的关键影响,从直观、构成、未完成性的角度探究了具象表现绘画,从纯粹直观的视觉角度,去寻找写实绘画的真实,并以具象表现绘画画家阿维格多·阿利卡为例来说明写实绘画如何在突破困境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绘画创作中,艺术通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观看者通过绘画本体来了解绘画的意义,艺术通感对人们与信息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沟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在阐述通感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艺术通感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为艺术通感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的展现与应用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具象油画开始了多样化的发展。中国艺术家从传统的绘画题材与绘画形式中走了出来,转向了诸多社会哲学、生活观念等绘画题材的创作形式。同时,中国的一些油画家开始运用纯色进行油画创作,使油画创作进入新时代——画家将重点从绘画的再现,转向了主观情感的表现,不再追求于写实的色彩,而是具有表现性非写实的纯色运用。纯粹的色彩表现开始出现在画面,纯色是表现的形式,更成为了表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绘画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丰富了艺术的形式。在技术上,人工智能能够通过文字生成一幅作品,那么它所使用的文字是否具有指称意义?显然,只有人使用的文字才有指称意义,而人工智能绘画中的文字不具备指称意义。在哲学的视角下从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绘画技术中关于文字的转化;从"缸中之脑"的假说对人工智能绘画中文字指称分析;人类绘画创作中文字指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