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勒的绘画艺术是质朴而崇高的,在他含蓄的笔调下,每一个劳动形象都是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典型代表。米勒在面对生活艰辛和现实的残忍时,我们看到的是无声的呐喊和隐忍,还有一种力量和信仰,那是对生命、对劳动的最高颂扬。  相似文献   

2.
程邃晚期的绘画代表了他一生绘画的极高造诣,同时也是他艺术生命的缩影。晚年程邃的绘画作品中蕴含着他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与对世情的勘破态度,虽然程邃传世的作品极少,但也能展现出他对于绘画独到的见解与美学态度,使得他在名家高手林立的清初画坛有着独树一帜的清新面目,尤其是他晚年经历两次风格变迁后所形成的枯笔焦墨画法在当时真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毛焰是中国当代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用极具辨识度的绘画风格刻画着当代人类共性的精神世界。毛焰凭借着独特的绘画语言与观念,在众多当代艺术家中独树一帜,其绘画作品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以毛焰的艺术经历为客观依据,从其在不同阶段的绘画观念角度出发,通过对毛焰在不同时期艺术环境下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绘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朴素主义艺术大师的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用饱含自由、美善的心灵和诗意情感创作了一幅幅具有原始生命之美和天真梦幻之活力的作品。他自学成才并率真执着地追求自己的艺术,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他把自己心中所向往的、所自豪的和优美的东西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作品单纯朴素,称得上原始淳朴、稚拙童真,体现了他对和谐完美的自然的憧憬以及对艺术创作中心灵自由的艺术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5.
陈淳是明后期的花鸟画家,出于文徵明门下,是吴门派的著名画家。陈淳追求本心,以诗、书、画作为抒发自己人生理想的方式,其作品表现出了安适宁静的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了他的内心情感,他认为要赋予作品以自身的情感,使作品成为自己的感情寄托,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气与生命。因此,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新淡雅、充满雅趣的风格,对水墨写意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陈淳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与其出生的环境密切相关,也深受文徵明、沈周的绘画风格的影响,然而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绘画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6.
塞尚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埃克斯的普罗旺斯,后期塞尚来到法国巴黎学习绘画。由于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塞尚的风格逐渐与印象主义者分离,塞尚的绘画逐渐脱离印象主义的流派,他忠于自己的绘画创作方式并取得了相应的艺术成就。塞尚的绘画强调艺术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塞尚作品中一直保持着一种冷静、平衡、结实的感觉,塞尚专注于对明暗、体积及空间关系的研究。他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立体主义的倾向更是为之后立体派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他的绘画也成为了构成形式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埃贡·席勒是奥地利画家,师从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他去世时只有二十八岁,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20世纪欧洲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充满激情,生动的风格、丰富生动的笔触、清晰的线条、粗犷而强烈的主观性、大胆的线条和夸张的造型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谈起席勒作品,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的便是"情欲、生死",他大量的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的延续、灭亡,欲望的燃烧,情绪的变化。他的绘画艺术融合了他个人经历和时代特征,综合巧妙地运用了各色的艺术语言,如线条、色彩、形式和肌理等,体现了他对绘画要素的全面掌控。  相似文献   

8.
保罗·高更是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也被列为象征派和纳比派的画家。他用感性的方式去观察自然,解释自然,认为激情第一,理性第二。他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作品主题流露着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其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十分杰出,极其富有画家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他的书画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他的绘画理论在我国的美术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理论著作中以他的《画语录》为代表。许多的山水画作者将他的作品与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艺术规律,这对画家们的创作有许多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岁月历程里,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特点。与西方的绘画精神截然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心性、品格和人生的感悟。中国的绘画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感悟,是传统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哲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儒家、道家、释家三大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并深深影响了画家们,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节,打上了深深的哲学思想的烙印。其中,儒家、道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是传统绘画熠熠生辉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杨文 《美与时代》2013,(5):51-52
奥基弗(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被列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她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为19世纪20年代美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手法闻名,其主题极具特色,多以花朵微观、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等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奥基弗的作品在无声地启示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只有将自身的生命感觉、人生经历和艺术家对生活饱满激情与感悟融入到客观物象与绘画形式当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2.
笔触在一幅绘画作品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笔触也能体现一个艺术家绘画风格及艺术情感,不同画家作品中笔触的变化会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感受,带给作者不同的心理映射。从梵高油画风格与油画笔触的联系,油画风格与他性格的关系,笔触在油画中的运用及艺术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的等方面来加以论述,通过了解梵高油画笔触如何在作品中的运用,为我们今后的油画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通过其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查和对死亡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种种女性形象是其传达自身情感的符号。克里姆特作为埃贡·席勒的老师和挚友对其早期带有装饰性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埃贡·席勒的女性题材绘画与其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进行从绘画风格到精神意蕴的比较,试图找出他们作品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二者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14.
高更作为推动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艺术体现出的技法特点、审美概念、情感精神等,都具有独特性、完整性、创新性。高更塔希提时期的绘画作品摆脱了传统绘画对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色彩的束缚,强调色彩的主观性与和谐感,更注重色彩的意蕴。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塔希提岛的历史人文研究,探索塔希提岛之旅对高更的绘画风格转变带来的影响。同时,围绕高更塔希提时期的绘画色彩语言进行分析,认识和了解高更的艺术创作理念及其对其他艺术流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是一个艺术运动与艺术思潮层出不穷的时代,各种画派顺势而生,把欧洲艺术的发展推向高潮。霍金·索罗亚是19世纪末西班牙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绘画的光色特征,以阳光与海为主题为观众展示大量充满热度与希望的生命力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文章以霍金·索罗亚中期阳光与海为主题的外光绘画作品为例对索罗亚的绘画作品进行解析,并探索索罗亚的绘画风格给予人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塞尚、梵高、高更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处在绘画历史最辉煌的地位,他们受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作了开创20世纪绘画先河的作品,更重要是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在绘画中体现出自身对生命的呼唤,挖掘绘画的本质意义,达到人、画合一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8.
达利是20世纪艺术的表现者,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利用潜意识的幻觉来表达抽象的情愫与怪诞的意境。其画作营造了梦呓般的形象,充斥着魔幻般的色彩。他将绘画作品作为交流媒介,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观者对话,在这一过程中绘画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了影响,高于视觉表象层面的精神思想领域的互动交流也就由此诞生。达利的作品有他自己的艺术特色,而这种艺术特色为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世界艺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国画家,出生于一个波兰的艺术家庭。作为20世纪仍保持欧洲风景画、静物画、主题画和肖像画传统的具象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作品的风格把东方和西方的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徐渭是明代一位特殊的文人,他学识渊博,涉猎领域众多且天赋才华,但一生坎坷挫折,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悲怆的生命体悟,成为他晚年书画作品中充沛情感的源泉,再结合其创造性的笔墨艺术语言,形成了有着自身强烈审美意识的绘画风格。《墨葡萄图》是徐渭书画作品的代表作品,体现出了其书画创作中的生命情感和审美表达。一、落魄文人:嘉、万年间的“青藤”1521年,大明正德皇帝去世,嘉靖皇帝即位。同年,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绍兴,徐渭出生了。嘉靖和万历祖孙两个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据考证知“青藤”先生徐渭享年73岁,也就是说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嘉靖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