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邱艳敏 《美与时代》2023,(3):135-137
颜真卿是唐代时期著名的书法艺术家,被誉为书法界贯古通今的楷模。在继承前人创作精髓的基础上,颜真卿还独创了自己端庄宏大、雄伟浑厚的书法风格,展示出其豪迈大气的思想情感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其代表作《裴将军诗帖》更是被誉为颜真卿的怪诞创新之作,得到了后世书法家的一致好评。阐释颜真卿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裴将军诗帖》的艺术风格,探索《裴将军诗帖》及颜真卿书法的审美价值,旨在推动优秀传统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汉字在演变、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的美学的探讨,并逐步发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如今,书法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宝库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书法所体现的独特美学进行阐述,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的独特之美,促进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盛唐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既主动吸收改造佛教美学思想,又与儒家伦理美学思想和光同尘、对社会审美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盛唐以后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嬗变提供了基于传统的内在动力。研究盛唐道教美学思想,有助于重新审视和评价道教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独特地位,也有助于认识盛世思想文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的书法发展史上,唐代书法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对世界上的书法艺术层面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唐代的书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风格上可谓是大有变化。初唐时期,当时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书法的艺术风格还处于渐变阶段。等到了盛唐时期,政治开明,国家统一,文化繁荣,对外的交流渐渐地加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和书法艺术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变化,草书的风格跟以往有着很大的改变,真草彻彻底底地挣脱了王家书法派别的束缚,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风格。但是晚唐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只有极少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界人士逐渐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路径重视起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的传承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而且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社会的大环境不同,书法的传播形式也随之各有不同,书法艺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而通过教学和宣传平台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播,是书法界相关人员目前重要的任务。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及发展进行研究,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为推动书法艺术在当代的顺利传播,有必要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和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播与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现状、书法艺术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线下传播、互联网书法平台传播等途径的探讨,促使书法艺术更好地继承和传播下去。  相似文献   

6.
书法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书法艺术形成于文字美学创作,文字作为实用性强的工具,在得到广泛使用的同时,其审美特性也得到发扬。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汉字书体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研究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以期通过汉字书体传承,让书法艺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让我国传统艺术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是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书法的思想性、抽象性以及历史性都使它和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书法这门传统的艺术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书法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探析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阴阳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范畴,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著名哲学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那么带有"阴阳"观念的审美思想必然对书法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奠定了书法艺术的审美基调。文章通过分析探究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并将其中"阴阳互用"的思维方式提炼出来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营造出"阴阳相生"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王明忠 《美与时代》2023,(6):129-131
正大书风的美学品格是什么?众所周知,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是儒、释、道,在此基础上,将站在传统大文艺观的层面展开分析和探究。文艺观说明文学、艺术审美观始出同源,传统大文艺观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对文学艺术进行美的评价。分析书法的美学品格,人品即书品论是第一要义,然后才能分析书法的传承和艺术风格。颜真卿、柳公权、伊秉绶无疑为正大书风的代表者,因此从对他们的研究出发,进一步剖析正大书风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1.
自从进入新世纪后,书法艺术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冲击,赋予了我国抒发艺术新时代气息的氛围。从中可以发现,书法艺术如果没有独特的新颖的民族特性,便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故此,对书法艺术有了很多当代的思考,促使我们不断去建构和完善书法艺术,丰富书法新文化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书法艺术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书法新文化观是十分有必要的。书法新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从新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来看,在生态美学和书法新文化背景下,书法新文化观的提出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瑰宝传承数千年,对于书法的审美,无论是"无声之音"还是"无形之相",都集中映射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结构、意趣、意境。但是,现当代对于书法的态度以及审美上却呈现出诸多问题,在如今文化建设大环境下,书法艺术亟需传承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书法审美的现状,找出来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针对人们对于书法审美意趣匮乏的现状,着眼于书法审美的根源实质以及审美的意识和境界,指出书法审美的核心即依托传统的书论建设独特的审美阐释体系,以及一系列构建审美意识的方法途径,为共同弘扬书法美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其作品《祭侄文稿》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针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书法艺术进行分析,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颜真卿的生平及学书历程;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与影响;后世学习《祭侄文稿》的意义。试探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艺术。分别从历史背景、风格、价值、影响等方面相互结合分析,探究其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4.
张大千书法艺术风格就是他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张大千书法信息化传承路径就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书法专业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张大千书法特质并将其信息化处理,数字化拟合开发张大千书法字库、书法作品库,通过多媒体视频、网络、微信等信息科技路径,填补当前电子设备无张大千书法字体的空白,在互联网信息领域传播张大千的书法文化,让张大千书法在网络环境中为人类文化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使张大千书法艺术更好地得以传承发展,树立文化自信,走文化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书法艺术在当今已被广泛应用。书法艺术传达的是沉稳内敛和艺术的内涵,被人们广泛接受。主要从书法素材挑选的角度和室内环境设计入手两个角度,对书法元素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书法是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伊斯兰教的复兴,阿拉伯书法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经过千余年的流传演化,入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各种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阿拉伯书法艺术的传播、创作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书法展览与比赛相继举办,书法传授进入课堂,书法艺术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书法新秀脱颖而出,中阿结合再创辉煌。一、展览比赛,相继举办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地有关部门、民间团体…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是先辈们多年积累并传承至今的文化瑰宝与精神财富,其涉及的艺术领域极其广泛,影响深远。而今,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着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并将其精华部分合理运用到设计中去。文章以日本园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对其设计手法及文化内涵的影响,并以"枯山水""茶庭"为例进一步分析论证中国美学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人文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演变成为了文化,这使文化具有着较为深沉的审美意蕴与绵延不断的生命动力。随着当今时代科技与社会观念的提高与改变,我国传统的文字艺术---书法被归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象征。在新的发展时代中,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而开放的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书法艺术要想得以传承和发扬,就需要融入现代社会的节奏中去,并不断对自身结构进行更新,加快书法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的时代面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艺术瑰宝,书法不仅是具有极高美感的欣赏性物质艺术,也是一种承载书法家个人思想和时代特色的精神艺术,它的发展和传承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拓宽我国文化艺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巨匠,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大师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念,为我国艺术界的后来者和一颗颗新星提供了艺术基础和经验。曾熙是我国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学者,他的艺术造诣极高,其书画作品对我国书画界影响深远。在欣赏曾熙的书画作品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得到极大的视觉享受,更能够透过表面的美感欣赏到曾熙的个人书画思想,体会曾熙的艺术境界,一览书画艺术之奇妙,感受书法大家之风采。文章围绕书画家曾熙,探讨其书法思想和书法造诣,体会他的艺术风格,为当代的书法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其后书法艺术不断发展成熟,篆、隶、楷诸体艺术形态被不断挖掘、充实,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武周时期所立的《冯师训碑》融隶、楷于一体,笔画方圆皆有,在唐代碑志中别具一格,与六朝"双爨"纯属二路。研究该碑可探知其独特书法艺术规律,为当代书法提供新的创作风格和美学形式,同时对武周新字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