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书法艺术在当今已被广泛应用。书法艺术传达的是沉稳内敛和艺术的内涵,被人们广泛接受。主要从书法素材挑选的角度和室内环境设计入手两个角度,对书法元素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通过对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契合点的分析,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元素、语言技法为基础,灵活运用其多变的可塑性,结合现代材料、制作条件、技术,将书法时空变化的个性与设计有机融为一体,可以搭建一条连接传统书法与现代设计之间的桥梁,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探索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创新性融合之方法,为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和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界人士逐渐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路径重视起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的传承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而且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社会的大环境不同,书法的传播形式也随之各有不同,书法艺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而通过教学和宣传平台促进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播,是书法界相关人员目前重要的任务。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书法艺术的传播及发展进行研究,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为推动书法艺术在当代的顺利传播,有必要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和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播与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现状、书法艺术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线下传播、互联网书法平台传播等途径的探讨,促使书法艺术更好地继承和传播下去。  相似文献   

4.
聂维斌 《美与时代》2004,(11):38-40
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审美的艺术--书法艺术,只有中国的汉字,别的国家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季羡林:<书法文化与学者眼界>).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实在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书法是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伊斯兰教的复兴,阿拉伯书法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经过千余年的流传演化,入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各种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阿拉伯书法艺术的传播、创作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形式的书法展览与比赛相继举办,书法传授进入课堂,书法艺术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书法新秀脱颖而出,中阿结合再创辉煌。一、展览比赛,相继举办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地有关部门、民间团体…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国家,而书法正是我国众多不同种类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之一。我国盛唐时期诞生了很多的书法大家,在这些书法大家中,颜真卿是足以名列前茅的。这位书法艺术家为其书法艺术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意境,甚至根据其书法还能够窥视当时的盛唐文化繁荣的景象,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颜真卿书法美学思想的研究,对于现如今的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此,文章针对盛唐时期的颜真卿书法美学思想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字在演变、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的美学的探讨,并逐步发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如今,书法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宝库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书法所体现的独特美学进行阐述,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的独特之美,促进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汪玉琢 《美与时代》2023,(1):111-113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实用且具深厚文化意蕴的艺术种类之一。中国书法展现了古人重视线条韵律感的审美取向,其中渗透着儒、释、道三家的哲学观念,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表现。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在书法艺术本体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在重视汉字的同时,往往难以避免对构成其独特性的线条进行解析。汉字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线条直接关乎书法作品最终审美张力的呈现,故而以汉字的起源与线条的简约性为切入点,分析汉字与线条在书法中相互依存、互为表征的事实,以期通过这一视角的分析与解释再次对汉字和线条进行理论观照,对书法美学特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湖笔、徽墨、歙砚、宣纸,并称为"文房四宝"。肆意挥洒之间,代表了中国人悠久的文明历程和儒雅的生活方式。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更是担当得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血脉之根。书法,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国人审美观和思维方式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元朝异族统治以后,传统文化的一脉香火岌岌可危。赵孟頫扛鼎大旗,力挽狂澜于既倒。将传统书法艺术,远接魏晋,回归传统。这样的正统书风,影响其身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具魅力的东方传统文化艺术,与建筑形态虽然看似是两种不相关的艺术形式,但书法与建筑形态却有着诸多的同构联系。文章试图从书法"用笔之理""结体书势""章法之变"三个方向探析书法艺术与建筑形态之间存在的通感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通感内容,将书法艺术中的精粹运用到现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上,从而颠覆传统的建筑形态规则,给予现代建筑设计崭新的思考及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5,(1)
<正>书法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艺术追求与成就。佛教传入中国后,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为中国人的心灵提供了新的文化意韵,深深影响着中国学术和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内容。佛法与书法艺术关系密切,其相通和相互影响之处不胜枚举,启发和激励着古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是中国历经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代高校教育中书法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人文教育和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自2018年开始,开设了书法公选课,文章结合其两学年书法公选课的教学实践情况和教学成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建议,希望能对高校书法公选课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从进入新世纪后,书法艺术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冲击,赋予了我国抒发艺术新时代气息的氛围。从中可以发现,书法艺术如果没有独特的新颖的民族特性,便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故此,对书法艺术有了很多当代的思考,促使我们不断去建构和完善书法艺术,丰富书法新文化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书法艺术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书法新文化观是十分有必要的。书法新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从新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来看,在生态美学和书法新文化背景下,书法新文化观的提出具有十分突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文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演变成为了文化,这使文化具有着较为深沉的审美意蕴与绵延不断的生命动力。随着当今时代科技与社会观念的提高与改变,我国传统的文字艺术---书法被归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象征。在新的发展时代中,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而开放的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书法艺术要想得以传承和发扬,就需要融入现代社会的节奏中去,并不断对自身结构进行更新,加快书法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的时代面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阴阳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范畴,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著名哲学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那么带有"阴阳"观念的审美思想必然对书法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奠定了书法艺术的审美基调。文章通过分析探究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并将其中"阴阳互用"的思维方式提炼出来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营造出"阴阳相生"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我国珍贵的传统艺术,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和继承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又要树立创新理念,融入现代设计意识,丰富书法作品的构成和表现形式,推动书法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书法创作设计不是机械性地将书法艺术与设计手段结合起来,而是要深刻体会书法内涵和设计理念,找准两者的共同点,为实现设计意识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和体现奠定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彰显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和诗歌是根源于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相异相通又相融相生。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书法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诗书的结合,让我们在品读诗词之美时,又能欣赏书法艺术之美。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2024年开始,我们将开设“诗书合璧”专栏,相信会给读者朋友们带来思维的延伸和智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书法亦是展现生命的艺术,任人写心写性,因此,书法与禅宗思想本质相通。纵观我国书法艺术漫长发展史,其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至深至远。文章结合笔法、字法、墨法与书法风格四个方面探讨了禅宗思想在书法中的具体体现,并从哲学指引、审美意境、变法出新等方面阐释了禅宗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借此探析禅宗思想与书法艺术相辅相成之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美的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些艺术上的群体意识。书法作为抽象艺术,群体意识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书学的繁荣。传为卫夫人所作的《笔阵图》是一篇早期的书法理论文章,该文把魏晋及之前与书法领域相关的群体意识作了理论概括,明确提出了书法艺术中的一些重要观点。由于当时书法审美日趋自觉,传统美学思想融入了书法艺术,人们对书体形式和实质有了一些统一的认识,《笔阵图》中的法象、意象、笔力等观点正是对书法群体意识的提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