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壁画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从商周、春秋一直到民国,有"墙上博物馆"之称。鉴于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被代表性,拟有所侧重地研究两个方面:一是敦煌壁画所展现的佛学文化,对佛学文化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敦煌佛像画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佛像画的绘画技巧和造型变化;二是敦煌壁画的装饰图案文化,集中在对人物妆容和植物纹样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从敦煌开始,进而延展到对整个丝绸之路的文化探索,是贯穿20世纪始末的重要文化现象。艺术家们对敦煌壁画的研摹,不仅沿袭了敦煌艺术的宏阔气度和精美造型,在形式风格上再现了敦煌壁画的神采真身,也以艺术的慧眼和感觉,在意韵上感受和展现了敦煌壁画的精彩手笔。一百多年前的敦煌,成为现当代艺术家们寻求自我本源与文化根基旅程中极为重要的站点,  相似文献   

3.
正作品介绍:《壁画设计》课程教学,通过对古代敦煌壁画的艺术性的认识、古代壁画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创作体会中,积极探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体验(民族文化与创新体会)。在课程设计中围绕"壁画与环境"、"民族的文化与创新"等理论讲授,让学生自觉关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体验,对民族的文化与创新、古代敦煌壁画的艺术性、古代壁画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敦煌壁画有着漫长的历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几千年来是中国艺术家创作不竭的绿洲源泉。文章结合图文,分类叙述颜色釉对于敦煌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发展,论述敦煌艺术在陶瓷作品中,尤其是颜色釉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以及敦煌壁画对颜色釉发展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壁画艺术作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中几乎最早的艺术形式,其制作技术的发展变化不仅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相关,也与不同社会时期的宗教、习俗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东方的壁画体系主要以干壁画为主,其壁画艺术传统源自亚洲地区和部分非洲地区;而西方的壁画体系则主要指湿壁画,其技法源自古希腊、罗马的爱琴文明。在壁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在制作壁画时所使用的材料、制作技术对画面的艺术效果和长久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梳理和实验室数据、图片的比对分析,东西方干、湿壁画制作有异同。研究古代壁画的制作技术不仅可以为今人的艺术创作提供经验与借鉴,也可为当今古代壁画修复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敦煌石窟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其绘画风格表现在:佛教为实现人间创造了一个理想天国——净土极乐世界。敦煌伎乐天和敦煌飞天一样,从敦煌石窟建始出现,到敦煌石窟停建的消失,历经了10个朝代,有了1000余年。经变画的绘画构图大体相似,是净土极乐世界的全景描绘。敦煌藻井图案,历世不衰,凡开洞窟,必有藻井。敦煌是个巨型的绘画美术宝库,即使是佛教内容,所使用的也是绘画美术语言,所以唯从绘画语言上方能解意。然而世界上所有的文物遗址,很少像敦煌这样聚集着大批热爱艺术的画家。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国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邮票。我对敦煌壁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很爱好绘画艺术。看了这套敦煌壁画邮票,有些感想。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县,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宝库,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下,在南北长约160米,高达17米的崖壁上凿满了洞窟,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前秦建元二年(316)开始建窟,  相似文献   

8.
学界曾对敦煌壁画艺术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内蕴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在经历多年的挖掘之后仍不见底。而生态美学是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艺术研究的热点视角之一,故而文章从生态美学观点入手,用当前的目光重新审视千年前的敦煌。从敦煌壁画艺术的生态本体论、生态平等观以及民族生态观切入,揭示梵我一如、同体大悲、万族共生思想在敦煌艺术中的深刻烙印,探讨敦煌壁画艺术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敦煌壁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手法,在民族融合、社会昌盛及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是绘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突破形式,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地位。敦煌不仅是古时陆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也是"敦煌学"的发源地,更是现代"一带一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文章以敦煌壁画为基本依据,通过图像学研究法,从三个时间段(初唐、盛唐、中晚唐)分析敦煌壁画在线条上的造型表达及其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树是传统山水画中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如果以传统山水画中的树木形象为参照,会发现敦煌壁画中的"花树"造型与传统山水画中树木形象在表现技法以及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相似性,这种全新认识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敦煌莫高窟内存在着规模巨大,艺术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的数量非常的多,壁画的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对当代的美术学有着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敦煌壁画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和中国传统的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经过对外来艺术经验的吸收,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化艺术特征的佛教艺术,也是形成进程中最具代表的佛教艺术形式,它是中西绘画相结合的经典之作。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非常的大,可以说题材、造型、内容、色彩等都是有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时间的痕迹"改变了敦煌壁画,壁画赋予"痕迹"以意义.用研究性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些"痕迹",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壁画."痕迹"带来的不只有破坏,还有许多陌生的信号--暗示着通向新的绘画语言的可能.研究它对我们继承和发展敦煌画风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窟壁画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其色彩风格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色彩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不少优秀画作无论在颜料的材质,还是在颜色的使用技巧方面都相当"品高艺精"。文章从敦煌壁画的早中晚期特征以及色彩构成方面探究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国风插画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插画风格,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敦煌壁画作为我国珍贵的艺术宝库,许多艺术元素都值得再设计与发展。着重分析敦煌壁画的特点以及市场上国风插画的特点与发展现状,探讨两种元素的结合对插画风格以及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欣华 《美与时代》2023,(3):123-125
唐代是敦煌壁画最为鼎盛的时期。唐代飞天作为敦煌飞天历程中的一个高峰,其风格的转变体现了唐代画工绘画技艺的高超。首先通过敦煌飞天形象溯源并介绍其在整体敦煌莫高窟中的位置,而后论述唐代飞天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风格特征,进一步结合唐代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具体形态,分别从肢体动态、色彩变化以及衣着服饰方面概括其艺术特征,最后总结其整体风格特征的转变趋势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18,(4):10-15
近日,“丝路美地·敦煌”展在甘肃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复制壁画、3D打印彩塑、复制洞窟等,让民众“零距离”体验敦煌艺术之美。图为数字化采集后打印展出的大幅高保真莫高窟复制壁画320窟“散花飞天”。(图片来源:中新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于唐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中的空间表现进行形式分析,梳理此一时期空间表现在绘画中的发展及演变序列。隋唐到宋是敦煌壁画空间表现方式从发展、成熟到程式化的时期,在此过程中解读画者表现空间的用意及其技法选择的初衷。对于画者而言,传统绘画中的界画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关于空间视角的诸多可取之处。对于敦煌壁画中构图与形式的考察与研究,则使我们了解空间表现方式的转变会直接影响艺术风格的转变,形成每个时代独具特点的艺术形式,而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当代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在泼墨与泼彩上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创作的仕女图作品自成一体,特别是当他从敦煌临摹学习壁画回来以后的仕女画作品更是产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惊叹不绝。文章对张大千敦煌壁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张大千相关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研究者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9.
跨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商路,同时也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路。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在壁画中折射出这一文化特性,用艺术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多元样态,为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启迪。《后汉书·郡国志》在描述敦煌时,称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代以来即为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冲。由于敦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不同文化在此得以融汇。而敦煌壁画以其绚丽、恢宏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从两个研究平台的交错,我们渐渐地形成如下研究方法。第一,横向研究:敦煌与榆林窟普贤变比较,比如象牙数的变化、普贤形象的变化坐姿的变化、大象位置的变化等。第二,纵向研究:敦煌西夏壁画中的"普贤变"与唐代"普贤变"的区别,在构图框架、颜色,比如乘象普贤的出现与法华信仰的关系、《法华经》的翻译和乘象普贤的出现的时间差。第三,纵横向研究:敦煌壁画《法华经》与《华严经》普贤变比较,一个是区域性的普贤变比较,一个是不同经变普贤形象的比较。佛教艺术经变在敦煌壁画中的展现,可以为纵横向视野的文化转场研究提供生动的资料。我们关注的研究论题框架是:文本与艺术是如何转场的?艺术的特点与文本的特点是什么?时间上和内容上的相异性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