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岭东(潮汕)中国画名家严玉莲以鲜明的艺术态度及审美取向坚持创作探索并形成自己的文化定位。在后现代时期回归传统价值观之文化语境中,奉行"借古开今"的宗旨,在坚守中国传统水墨独立体系的前提下实现了水墨画创造性转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写意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大重要题材,甚至占据大半个绘画史。写意与工笔从审美渊源上其实没有必然的差异,水墨写意的产生是源于水的妙用。墨与水的结合产生了无数经典的瞬间与永恒传世的佳作,这其实是水之美学,更是水墨之美的滥觞。水墨之美的主要特点是空灵与简约、华滋与生动,这也是中国艺术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色所在。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写意山水画的用水之妙,以及中国人对水的诠释与态度,由审美窥见中国艺术精神与哲学高度所在。  相似文献   

3.
平淡作为宋代美学乃至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最初是由梅尧臣提出。宋初的主导思想存在从黄老思想到儒家思想的转变,而儒家思想代表之一的"绘事后素"在创作论的内容、形式以及思想境界上对梅尧臣提出平淡说有着重要的影响。探究梅尧臣所提出平淡说的理论源头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平淡作为审美理想与审美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发展与影响,其改变了宋初台阁体华丽的审美走向,开宋代审美新风。另外儒家思想为宋代文学的发展、理学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超峰 《美与时代》2007,(10):56-58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吴冠中十分重视形式美的探究.他在"师古化之"的基础上,"借洋兴中",大胆地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点、线.他以石涛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作为自己创新的理论依据,继承传统又打破传统,做了传统的"叛徒".在造型意境说、繁简之道、抽象的提取上,对传统的形式美进行了创新,使吴氏水墨产生了世界影响.他的这些有着浓厚时代气息的水墨,表现了他鲜明的艺术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开创了中国水墨艺术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宋代艺术以崇尚"平淡"著称,不论绘画、雕刻、书法,还是瓷器、漆器、服饰等工艺美术都呈现出不同于唐代的审美程式,在艺术史上形成独树一帜的素雅清冷、沉稳简素、心物化一的极简风格。宋代艺术的极简风格与当时崇文轻武与尚俭抑奢的社会现实状况和崇尚理性的社会思想风气等历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这种极简风格在绘画、雕刻、书法、瓷器这四大门艺术门类中有缤纷的表现,既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淡美"观的影响,也体现了宋人追求平淡自然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意象造型是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要特质,其表现手法为写意,既不是单纯模仿客观来追求"形似",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是处于一种"似与不似"间的艺术状态,而这种"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念体现在中国画的每个门类里,其中就包括中国水墨人物画。从传统发展到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意象造型观念,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观念传入中国并融入水墨人物画造型之中,使得现当代的水墨人物在追求"形似"的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中国水墨人物画家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和继承着中国传统绘画造型规律,即"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据潘天涛的《听天阁画谈》所讲:"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中国画大至从类别上看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部分。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而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时期,可分为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代以前以色彩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以色彩和水墨相映交辉。我国的许多画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走遍了祖国的绵绣江山,在创作中使中国画不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富有传统意义的色彩国家,从中国画诞生以来就一直秉承着传统中国的审美原则,并根据这样的审美原则产生了自己特有的色彩观和施色的方法。由于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熏陶,在漫长的时间内中国画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和思想理念不同,他们对于绘画艺术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中国画色彩偏向于内在的意向性,而西方的色彩则偏向于用绘画外在的东西表达作者的思想,将中西方的绘画色彩理念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绘画色彩审美观相较于西方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根据我国中国画的色彩探究以及现代审美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意义进行思考,集中对传统中国画色彩以及当今时代审美下的中国画色彩发展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对中国画色彩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绪论 中国画追求的是传统哲学的深远意境.在艺术表现上以审美经验中的"得意忘象"为依据.这种写意精神几乎是贯穿整个国画中的.国画中对于光的表现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虽然西方画对光的提法较多以至于人们联想到光对画面的作用时第一反应便是以西方绘画为代表的一光影塑造形体"但事实上中国画中光的作用远不只于此.写意精神不重形似但也非完全不要形似.中国的写意绘画.虽然很富有抽象因素,但还没有走向完全的抽象.因此中国的写意画既不是单纯模仿物象的"具象"也不是完全舍去物象的"抽象一当客观物象中的光与"不似之似"的绘画理念相结合时,在艺术表现上才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情怀的有气韵的光.这在古代作品和一些画论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代表"中国画"一直是祖国人民的骄傲。中国画的历史悠久,艺术形式自成一体。中国画强调的是通过感情来传递美:含蓄美、意象美、气韵美都是中国画所体现的美。国画教师要想为祖国培养出众多的国画人才,就需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目前我国国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国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而在教会学生中国画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使学生承担起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形式。从中国人物画上来看,不同时代的绘画代表人物,其形式语言风格就大不相同。在意境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具有写意性和诗意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构图方面,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在色彩方面,中国画以主观意识为主导,表现画者自身的审美心胸。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需要在秉持水墨为上、线性为骨精神的同时,合理吸收西方绘画理论,发扬中国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12.
抽象水墨,确立于"八五新潮"美术时期,是中国画领域中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样式,它既是当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人精神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发展到唐,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它表现的是生命的情调。然而,在这样璀璨夺目的面纱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作为生命力量表现出的浩瀚才情的才子们伟大的孤独感。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以超前的艺术眼力,致力于写意的水墨山水画的创作,并开创水墨渲淡这一自宋以后成为中国绘画巨流的文人画风格,传递出唐人的无限的孤独之感。王维作诗如画,以凄冷之语显露真情;他师法自然,在山水之中排遣孤寂。在人物画风靡一时的唐代,他不画春闺,不描美女,偏偏写山水;开创破墨,于无色之相感受超逸;构图平远,从虚无之境寻求慰藉。动极而静,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从唐代才子王维的山水里,我们咀嚼到了充满生命情调的唐人"得一知己者难"的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孤独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作品中的意境是指画家的感情结合外界景象的统一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画家创造的艺术意境。从艺术家的综合素养、章法论中"藏"与"露"的关系等角度谈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并从创作素材准备、构思到创作表现各环节阐释"藏"与"露"的审美概念贯穿于中国画创作的始终。"藏"与"露"的和谐关系在谢赫"六法论"中亦有体现,并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深远而全面。  相似文献   

15.
在以中西融合之方法革新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宗其香是一位具有艺术典型性与创造性的代表性画家,作为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他以西方传统绘画写实技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笔墨,在水墨的色彩表现力和绘画张力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且在传统的山水画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尤以"夜景山水"最具个人面貌和艺术代表性。无论是最初的重庆嘉临江初试啼声,开启了一个类型化的创作风格,还是在艺术生涯的中后期遍访祖国大好河山,在不同的地域风貌中留下了相同的夜景山水画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现代美术前进过程中,宗其香的"夜景山水"都是中国画演变传承中极具创造性的新奇举动,为研究"融贯中西"的中国画发展进程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沙画艺术创始人是匈牙利人弗兰克·卡特,后经沙画艺术家苏大宝引进中国。沙画艺术兼具西方油画的厚重与中国画的水墨晕染,并与影视、音乐、舞蹈等结合,营造出全新的视听感受,同时又极好地体现出了东方艺术的神韵。本雅明的"灵韵"概念在沙画艺术中有着较为深刻的体现,沙画的水墨意境与异质同构体现了沙画艺术中的灵韵之美。在传统文化观照下,意境与灵韵的生成要求审美主客体需达到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即一种物我交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张大千荷画创作为切入点,从画"荷"缘由到艺术创作理念,通过水墨写意、没骨表达、泼墨泼彩、光色交辉四方面阐述了其画荷的审美意象。张大千以荷花图式为载体,探索荷绘画创作语言形式,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开启了现当代荷绘画创作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留白"是中国画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也是中国画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我们现代的解释是:在书画理论中,是书画作品材料原有的白,也就是不着墨的地方,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就是书画者在对于如何布白和为什么要布白加以深入的思考。"留白"在山水画中具有不凡的审美艺术价值。画家在对画面中物象疏密的安排,为留白创造了条件,使画面有黑白之分,也增强画面的对比度,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创作原则是艺术家对古人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亦是艺术家本身精神文化的体现。由古至今,中国画艺术创作受到过多种流派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其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且在艺术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儒家思想的精神意义探析通过中国画艺术创作中儒家思想的"游乐于艺"的体验、"中和"的艺术之美及"绘事而后素"的转化三个方面,探究其对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并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其深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线条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一种语言形式,其功能体现也是内外兼有。中国画中的"线"大都是对物体进行客观分析后加以主观处理,最后提炼概括而成,因此这样带有主观情感的线条也就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两种功能在变化发展中逐渐平衡统一。随着线的表现力的丰富,人类审美需求的上升,中国画的线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宋代人物画为例,对宋代人物画中"线"的艺术表现进行分析解读,论述"线"在中国画中的艺术功能,以及宋时期人物画所体现出的节奏美和意趣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