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民俗观念中,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各种信仰的基础。信仰与民俗是民间美术的发展核心与载体。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文化,信仰是民俗形成的主导,民间美术也正是信仰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民间玩具,俗称"耍货"。它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作为民间专供儿童玩耍游戏的器具,对于研究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民情都有重要的意义。湘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风情,其民间玩具呈现出一种特有状态。  相似文献   

3.
姜庆莹 《美与时代》2016,(10):114-115
民俗艺术是我国民间存在的具有地方风土人情的一种美术形式,看似大俗的民间艺术,被艺术家加工后变成一种大雅的艺术形式。民俗美术的出现对中国文化传承起着促进作用,并且对中国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乡村民俗和都市民俗是民俗的两个重要方面,都市民俗由乡村民俗演化而来,在成型之后又有自己的特点。乡村民俗和都市民俗不仅在制作业和商业方面存在差异,在休闲娱乐方面也有差异。对比乡村民俗和都市民俗,可以了解乡村民俗的演进过程、都市民俗的形成发展,也可以由此把握当代民俗的变迁规律,从发展的角度深入了解我国的民俗。  相似文献   

5.
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已化为民风民俗,进入当代民族民间文化生活。对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文化特性、道德选择及其精神内核的现代审视,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批判地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龙江地域黑土文化是当代诸多艺术创作的优秀题材。龙江山水画家更是围绕龙江地域物象创作出众多国画艺术作品。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龙江地域黑土文化给予国画艺术提供了区域特征、民俗传统、价值审美等创作语言,为黑龙江美术乃至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艺术画家遵循从物象到精神追求的努力,形成既有着民族审美趣味又体现龙江地域核心文化相互融合文化表现形式,拓展了人们对黑土文化的审美认知和审美经验,营造符合当代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生殖崇拜文化是民间美术的基本文化内涵之一,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且与民俗与民间美术交叉、互渗。民间美术中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偏向于个案研究,有利于深度地解析民间美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形式之一.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符,是极具本土地域风格特色和民族民间风采神韵的藏族石刻文化的特殊形式.它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藏传佛教美术和民间民俗美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功能、审美意义和神圣而独特的宗教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9.
北大荒知青美术是中国知青美术的优秀代表,同时也是知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以及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所形成的典型的知青美术形态。北大荒知青美术研究是以时代、地域及文化语境为切入点,对北大荒知青美术概念、历史分期的界定和划分,创作主体的审美观念、思维方法、创作模式形成和特点、作品风格及其审美特征、对美术发展的影响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博大精深,是我国最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民间美术图形也适应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而发生变化,传承至今已经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符号,使得这些民间美术图形更富于时代气息。论文针对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近代以来极为优秀并极具代表性的西域文化特色之一,不仅在我国民俗、艺术等研究领域有极大的贡献,还因孕育了新疆地区浓厚的宗教信仰而在我国享有一定的地位。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早期以图样花纹为主,大多数将民间美术浓缩到服饰的色彩与图案上。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新疆地区文化特色与民族内涵的代表之一,不仅奠定了伊斯兰宗教风格在我国艺术领域中的地位,还为我国研究地区民俗特点做出了极大贡献。因此,文章主要以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为主要探究内容,深入分析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人文关怀,希望为我国艺术领域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羽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8-199
在我国漫长的舞蹈历史中,巫傩舞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民俗、艺术和宗教集合形式下的文化形态,对我国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湘西巫傩舞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着手,通过视觉的角度进行切入,在湘西巫傩舞视觉与形态审美方面进行着重的分析和阐释,尤其是表演者的服饰特点、体态动律以及巫傩面具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展示本源的巫傩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酝酿、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北京民俗与中国土生土长的制度化宗教——道教发生了互生互动的密切联系,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道教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民俗。每年正月十九日的白云观"燕九节",是京城非常重要的道教民俗之一。自元代中后期以来,"燕九节"历经流变与传衍,不仅在北京传承悠久,在全国也不乏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儿童美术与民间美术这两支独特的艺术奇葩,以稚拙夸张的造型、鲜艳热烈的色彩及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所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独特的美学享受。儿童美术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能够有效将审美和创造、情感合而为一。儿童能够利用绘画的方式展现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他们以自己异于成人的独特方式,将稚拙的画面与富有节奏感的高纯度色彩结合,形成了儿童画鲜明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是生产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造,蕴含"乡土味",生动有趣,雅俗共赏,同时也具有民俗性,带有民族文化特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对比两者,就会发现它们在造型、色彩、构图以及绘画形式美感、情感等方面具有很多共通相似处。就两者之间的相似特点进行浅析及探索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灿烂多元、博大精深。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制作材质独特,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发展至今,民间美术更加灿烂夺目、多姿多彩,同时也逐渐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对象,极大地促进了艺术创作本土化风格的形成,推动了艺术创作民族化的发展。对于中国版画艺术创作而言,充分汲取和借鉴民族民间美术的营养和精华不但是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延续和传承,也是为了在丰富版画艺术创作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的同时提升版画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湖南湘西苗族刺绣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代表了苗族女性文化的精髓。苗绣作为苗族人民演绎天地万物、记录历史和生活的一种文化载体,其创作题材、造型要素及色彩搭配则主要依附于本民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民俗活动。苗绣取材广泛,寓意丰富,工艺精湛,针法讲究,风格浪漫,情趣淡雅、古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学科教育的薄弱一环,不仅课时被压缩,教材也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泛泛。在新形势下,应当采用邀请农民画传承人现场演示、组织学生参观农民画传承基地、农民画专题展览、鼓励学生参与民俗活动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掘农民画在美术教学中的潜力,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创新思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相互联系和情感沟通的纽带。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但是由于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传统手工艺已经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慢慢被人们忽略。分析沈阳市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利于将沈阳市手工技艺与民间美术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河南民间美术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明丽,富于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各类民间美术样式与地域民俗相辅相成,成为河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神岳中岳庙承担的国家祭祀进行系统梳理,就中特别探讨道教在中岳庙的国家祭祀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由道教渗入中岳庙的国家祭祀仪典一事,可以看出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涉个体宗教信仰,而且也体现在国家政治文化等礼制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