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吴冠中的水墨紫藤入手,理解吴冠中美学、绘画思想的变化。通过对吴冠中作品的市场分析,理顺艺术品价值和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天桥人物》是中国杰出的版画家李桦的一套水墨人物画作品,该作品体现了李桦对中西方艺术的融合。1947年,他受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致力于版画艺术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不断创作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作品。李桦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徐悲鸿亦对其水墨作品赞赏有加。以《天桥人物》为例,对李桦水墨人物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可行性,同时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吴冠中师法自然,学贯中西,竭力打造民族特色,彰显了一位合格艺术者的风范。文章着重探讨吴冠中绘画中形式美的形成和表现方法,通过对吴冠中绘画作品的分析和研究,体会其作品中的独特意境和由点线面组合、设计构成带来的形式美感,为今后的创作提供方向和灵感。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他的学术知识以及艺术观念,通过对艺术家吴冠中的部分作品研究对象来创作,结合自身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并对大师作品的表达意象、表达技法进行学习总结和思考,吴冠中的艺术创作实践给中国油画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吴冠中先生绘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特点以及色彩构成。在绘画创作的不同时期,吴冠中先生作品的色彩变化都十分明显,而且,他大胆使用错觉美的色彩构成,应用抽象联想以及具象联想的色彩构成,将西方绘画的抽象观念与形式美理念融进画作之中,用于表现中国画的意境。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色彩应用上摆脱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开辟了色彩应用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古镇题材的画是风景画分支的一种,无论西方风景画,还是中国山水画,都证明画室以外,存在着使艺术家倾心的庞大的素材库。吴冠中作为当代著名画家,他的油画作品风格与艺术思想在当代艺术家中独树一帜。以吴冠中油画作品为例,浅析其油画作品的特色与画风。吴冠中主要受到西方传统精神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有一小部分是受到自己情感的影响,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吴冠中的画作进行浅析与总结,为今后的古镇题材作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胡缘媛作品     
正作品创作想法:拼贴艺术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通过这种方式,再结合中国的水墨,可以让作品更加具有趣味性,独特性。拼贴一词源于法文coller,在英文中,它是动词也是名词。拼贴,即是将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贴在一个二度的平面上,创作出一件拼贴作品。拼贴是一种比较随性的表现,它可以是不具任何意义的,自己觉得不错就行了。拼贴的材料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只要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水墨画继承过程中,如若将中国水墨元素添加到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中,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形式,提升绘画创作技法表现,以意象性、平面性、符号性、融合性创作方式,增强绘画创作感染力,更为深入地表达综合材料绘画作品的思想认知,与欣赏者之间达成情感层面的共鸣。文章先分析了早期材料综合现象,再阐述了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中水墨元素具体表现形式和表现特点等,旨在进一步总结综合绘画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1月2日,"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一幅名为《大洪水》的作品。这幅3m×2.7m的大型宣纸水墨是蒋先生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此前一直流落于海外,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收藏,通过各方的努力,这幅杰作终于得以回国展览,使中国观众有幸欣赏到了这幅震撼人心的作品。这幅画的历史可谓曲折——1947年蒋先生创作的这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墨动画的璀璨、困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厚祥 《美与时代》2007,(11):67-69
综观中国水墨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它始终在探索一条民族化的道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水墨动画陷入了沉寂与徘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尴尬.了解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脉络,对今天的动画创作与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水墨动画的不足之处,使中国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汪晗 《美与时代》2014,(4):119-119
水墨不仅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巧,且是一种东方思想,具有独特的文化美感形式与视觉表现张力。本文首先进行水墨的美学精神相关文献搜集、分析及整理,选定分析井上雄彦的作品,研究水墨的实与虚的表现方式。传统水墨画各项技法结合现代数字媒体,把水墨的特有效果融入视觉影像,对融合古典与科技且带有东方现代水墨风格的作品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路佛德作为美国当代陶艺家,他试图以微观体系来体现一个宏观世界,重新阐释了陶瓷这种创作媒介。他的作品大体分为三个系列:轮盘系列、锥体系列和受体系列。轮盘系列呈圆盘状,中心常出现一个圆孔,从中心延伸出来刚柔并济的抽象线条,表面刻有许多沟壑凹槽,有较强的韵律感。锥体系列和受体系列联系性更强,这两个系列都是生物学范畴,以扩充作品的微观世界。马克·路佛德陶艺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很强的代表性,整体造型以及肌理有独特的识别性。在当代陶艺的发展中,思想和观念显得尤为重要,马克·路佛德作品中的造型特征是形态自由度较高与浓重的抽象意味的集合,东西方文化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胄先生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大家,其人物画一改清末民初人物画程式化的惯例,在题材、技法、笔墨上进行创新,对中国人物画的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画家黄胄终其一生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源泉和创作的灵感,将生活中的感受和对民族的情意倾注于笔端,创作了许多气势恢弘、酣畅淋漓、反映时代新气象的人物画巨制。黄胄的水墨人物画作品,笔随意使,墨由情生。具体表现为:在用笔上,意到笔随,意在笔先;在用墨上,水墨与重彩相结合,墨色变化丰富,赋彩雅致,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水墨现状和传统水墨技法入手强调水墨创新不是无法可循的空降主义,而是一种技法的传承,精神的延续与时代的接轨。中国画的语言要随着时代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中国画内在的本质和技法应该得以延续。通过对比自己的绘画作品与古人作品来阐释当代水墨创新不是无根的乱造,而是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与当下文化相结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自动主义"是超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创作方法,法国画家安德烈·马松是最早使用这一方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践行者。1923年至1927年间,他运用"自动主义"创作了一系列名为"自动绘画"的实验性作品,这些作品为"自动主义"的形成及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深刻启发了后来者的创作。文章结合"自动主义"形成的历史对"自动绘画"系列进行分析,以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动主义"及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6.
梁辉 《美与时代》2023,(9):72-74
从近现代开始,中国画家们前赴后继地展开了中西融合艺术的探索,林风眠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林风眠一直探索中西融合之路,试图从自己的画面里找到理性、感性的平衡与安定。他在吸收西方绘画色彩知识后,将水墨和色彩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墨结合的彩墨画,同时增加光影层次,依然保持了画面在二维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平面性,而不是立体性,使作品既有西方审美又兼具东方韵味。正如潘天寿所说,林风眠水墨“既清秀又浑厚”。这正是其中西融合与探索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当代颇负盛名的绘画家。他的画作,既融汇了古今绘画精华,又聚合了中西绘画精髓,有力地创新了绘画思路。从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高桥》的自然美、《高桥》的形韵美三个层面出发,探究吴冠中绘画作品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在形韵美层面,重点着墨点、线、面、画面切割、对称与均衡等细节,力图全面展现吴冠中《高桥》的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当代蒙古族女性·系列》人物造型采用意象方法,延续写实的方式,画面人物都以端庄的表情呈现,整个画面也尽力营造简洁、轻松的生活环境与方式。通过对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总结,分析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特征,并以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在自身创作中的运用与反思,从多方面对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探索,提出发展创新当代蒙古族题材水墨人物画表现形式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造型、笔墨、构图色彩。  相似文献   

19.
运卓旸作品     
<正>作品创作想法:断裂、重组、融合。拼贴以它独特的魅力在时代的长河中被各大流派不断传承和创新。无论是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还是超现实主义,都有拼贴作品的出现。世界大融合的今天东方水墨邂逅西方拼贴艺术,结合字体版式设计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20.
民间美术有着独一无二的纯真情感,朴实无华的品质,它以浓郁的泥土芬芳吸引着人们。民间美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创作之中,是创作主题的来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国家的精神灵魂。文章主要从朱训德系列绘画作品出发,并简要分析了其"中国年"系列、"时空"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