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喆  崔萍 《美与时代》2007,(3):60-61
杨柳青年画繁复的制作工序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绘制风格,使杨柳青年画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并影响至今.其纯真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试论艾儒略对福建民间信仰的态度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明末在福建长期活动的意大利籍耶稣会士艾儒略辟中国民间信仰的言论为研究个案,指出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接触,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神学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化在基层社会冲突展开的一个侧面。艾儒略等耶稣会士的“辟邪”言论,客观上迎合了晚明以降东南正统知识界崇正黜邪、打击民间通俗文化的要求,对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及其后“礼仪之争”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道教的唱道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情流行于中国民间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和传播道教教义思想的通俗说唱。本文通过史籍道经中相关资料的详细考察,认为道情早在五代时期就已产生,道士唱道情旨在宣扬道教之“道”。道情艺术是道教民间化的产物,宋元明清道士和文士的道情创作,反映出道教对中国俗文学的影响,也显示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道教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1989年,高淳县文物工作者在淳溪镇居委会旧房拆修中抢救出339幅明清时期的神像画,包括"神轴"和"斗牌"两种形制,内容以道教神祇为主。这批神像画中的224幅在2006年由高淳县文化局以《明清道教神像画》为题付梓南京出版社出版,濮阳康京、陶思炎、苏金成、高致宇、胡知凡与赵伟等研究人员都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批神像画为民间画工所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目前发现的数量最多、序列完整的道教主题的神像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梳理华北地区弘阳教创教背景、药王信仰特征以及弘阳教新发现药方、《救苦忠孝药王宝卷》与弘阳教等方面内容,探讨药王信仰在弘阳教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见华北弘阳教药方是明清道医文化的重要内容,值得深究。《救苦忠孝药王宝卷》是道文化在民间的传承,渗入了百姓的生老病死与日用伦常。华北是中国民间宗教的发祥地之一,药王信仰亦是考察道医文化在明清民间社会传衍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贵州遵义通草堆画是左靖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的,是一门新兴的民间美术制作工艺。通草堆画是采用通草的茎髓为材料而做的民间工艺品,富有高浮雕式的立体感,具有色彩素雅、柔和悦目之感。遵义通草堆画具有贵州本土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堆贴技艺,并凭着自身独特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遵义通草堆画工艺艺术是贵州民间工艺美术宝贵的遗存文化,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佛教密宗于南诏中晚期传入云南,并在大理国时代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元代开始,密宗的影响逐渐缩小,明清两代政府的限制与排斥使其走上衰落道路.佛教密宗兴衰变化和当时的政治形式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地域社会的文化结构紧密相连.佛教输入南诏可以放进其积极学习汉文化的整体架构内讨论.明清两代,儒家思想逐渐在大理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其相抵触的密宗信仰注定要转入民间.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民间信仰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各地政府纷纷推动民间信仰转型,挖掘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将其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片。妈祖信俗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妈祖文化自其发生之时起,就随着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传播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开放性、和平性、包容性等多个特点。妈祖文化已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融入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人员交流联系的重要载体。这无疑为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与落实、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流传于各地农村的民间信仰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地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引导民间信仰文化,深入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助推经济的重要作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的问题。一、民间信仰文化在乡村地区的功能民间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当代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3)
<正>水陆画属于道释画范畴,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因应用于水陆法会而得名。水陆画主要有卷轴和壁画两种形式,另外还有部分水陆版画与水陆雕塑。卷轴式水陆画主要为纸本和绢本,依据水陆仪轨绘制,完整的一套水陆画称为"一堂"。一堂水陆画的数量,从几十幅到一二百幅不等。水陆壁画则是在寺观中将水陆画绘制于殿堂四壁,用于供奉瞻仰。水陆画作品大多由民间画工以工笔重彩画法制作而  相似文献   

11.
李慧国 《法音》2022,(9):54-63
<正>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的东部,南依乌鞘岭,北接古凉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该县博物馆现藏一堂明代水陆画(下文简称“古浪水陆画”),内容丰富,绘制精美,纪年明确,保存完好,为河西走廊明清水陆画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与文物价值,然长期以来鲜为世人所知,学界相关研究也极为有限。本文就其概况作一系统性介绍,描其轮廓,述其规模,考其内容,理其谱系,并尝试探究其文化价值,希冀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这批遗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迄今为止保留下来的明清龙壁主要有九座:一龙壁四座,三龙壁一座,五龙壁三座,九龙壁一座。它们风格独特、造型多变、制作精良。之所以有诸多明清龙壁存在于大同古城中,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军事及经济条件、宗教文化信仰等三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3.
虎头鞋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的传统手工艺,主要给儿童穿戴。它兼具实用功能和文化价值,其造型像虎头,所以它又是吉祥的象征,具备辟邪驱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佳慧 《中国宗教》2022,(12):74-75
壁画是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佛教寺院(召)大多有绘制壁画的习惯,例如,呼和浩特的乌素图召、大召、席力图召,包头的美岱召、五当召等佛教寺院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壁画。这些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以佛教画为主,包括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尊像图、传记画(本生图)等,还有重要历史人物、高僧的肖像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技法精湛,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越南民间文化中,公鸡和其洪亮的叫声是妖魔的克星。越南民间画如东湖画、鼓行画、金黄画、生村画中,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公鸡形象。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民间艺术家无尽的创造力,还反映了越南人的世界观,为亚洲文化贡献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鸡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迎神赛会作为明清以来民间社会常见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迎神赛会的兴衰与国家权力和民间意识紧密相连,既显现为国家权力与民间秩序的互动,也是一场此消彼长的博弈。从朱明到晚清,国家权力的式微与民间自治力量的扩张,成就了迎神赛会由仪式到狂欢的彻底蜕变。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文化活动是以满足社会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要开展好公共文化活动,必须把握以下工作重点:充分尊重大众的个人喜好;结合民间传统的生活习惯;强调地区之间的差异.此外,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中还应该注意加强领导,加强与农村地区的联系,把握住工作重点,针对经常性的工作内容进行不断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设计的历史文化尺度是指设计不仅满足人类基本功能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传达设计中表达的历史文化情感。扬州个园中的四季假山、风音洞等景观特点十分具有代表性。文章根据设计心理学中历史文化尺度评价要素的地域性、传承性、创新性三个方面分析扬州个园的经典之处。社会政治、人文思想、文化渗透、审美的改变等使得明清时期的扬州个园寓画于园,因画成景,具有独特的文化情调。  相似文献   

19.
名著导读     
正《古代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及社会运动》作者:马西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本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数十年来致力于明清民间宗教史和思想史的研究,有多种专著和论文问世。本文集是作者研究的精华,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展现了中国明清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民众心理,主要展现了清代八卦教、黄天教、罗教与青帮等民间宗教流派的基本面貌,对民间  相似文献   

20.
正劝善书,是宣传伦理道德、以劝人为善去恶为宗旨的通俗教化书籍。劝善书产生于宋代(以道教《太上感应篇》的出现为标志),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各种劝善书的流通量"几与四书五经相埒",可见其传播之广。劝善书将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具体化和世俗化的处理,使民众百姓易于接受和理解。在诸多类型的劝善书中,道教劝善书出现的时间最早,影响较大,数量也较多。尤其是明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