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新疆以其强烈而鲜明的、区别于中原地区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画家的关注。各民族画家都通过创作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绘画作品,来表现和反映新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不管时代如何转换,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其创作初衷都是艺术家听从生活的召唤,将自己对生活的热诚与真心熔铸到画面中,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了"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这再次证明,画家们必须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踏在现实的土地上,紧紧贴近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艺术消费者,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采用延迟满足范式,考察了彝、白、纳西族272名4~6岁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结果发现:(1)在延迟满足的"选择"阶段,三个民族95%儿童选择"延迟满足",表现出一致选择倾向;(2)在延迟满足的"维持"阶段,4、5岁年龄组白族、纳西族儿童等待时间显著长于彝族儿童,而6岁年龄组三个民族在等待时间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加入协变量语言后,民族和年龄间主效应、民族与年龄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 4~6岁彝、白、纳西族儿童表现出相当的价值评估能力, 4~5岁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表现出民族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主要与其独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生活历史策略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长安画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北以陕西西安为主要地区兴起的一个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画派。是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一个绘画流派。主要创作了一大批表现西北地区朴厚自然、苍凉雄浑的西北风情,黄土高原绘画作品。展现了陕西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大西北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热烈感情,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人民红军,歌颂劳苦大众,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种精神面貌。不仅继承了中国从古提出的"文人画"观,也对新时代中国画创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理念。论文主要通过对"长安画派"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探索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画坛绘画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风俗文化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了广大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夸张变化的装饰造型和富有寓意的意境美,完美地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内涵。中国民间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根植于民间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农村的生活习俗和自然景观给剪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劳动人民从自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1世纪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不但是符合全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尤其是关系到生活在西北地区,共同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哈等10个少数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西北地区是我国穆斯林聚集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穆斯林人口有1445万,占全国穆斯林总人口的72.5%;清真寺有31270座,占全国清真寺总数的91.2%;伊玛目有39339人,占全国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总人数的87.…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图案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其美也让世代人们赞不绝口。彝族图案是由历代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通过智慧、灵魂、感情创造出的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图案,彝族人民把本民族的图案当作民间艺术的精华。彝族图案的形成不但展示出了彝族人民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精妙结合,更是将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记录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中国画画家如何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而对于刘文西先生来说,他的成功就在于坚持一个信念--"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禁忌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体现着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智慧。本文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有关动植物、山水、生产生活等的禁忌,揭示出云南少数民族多样性的禁忌背后所潜藏的哲学意蕴以及生态伦理价值,指出民族禁忌对促进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真实地反映了生产生活实际,真切地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特征,充分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后继乏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加快制定;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急需完善;等等。因此,抢救、保护和有效利用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振兴地域传统工艺产业等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安居""乐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活幸福的两大基石。作为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并矢志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幸福"具体表现在多方面,而居住幸福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居住幸福"指基于"无居""贫居""陋居"等状况的改变,生活向"有居""安居""富居"和"善居""乐居"提升,居住主体内心由此产生的愉悦感、认同感与价值感。为人民谋居住幸福确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证成着中国共产党的"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居住幸福的历程灌注着思想的探索、政策的制定和实践的落实,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居住伦理理论,它以"住有所居"为初始伦理要义,以"居有所安"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居有所乐"为民生幸福追求,凸显了对人民生命的尊重、生活的关心和对其生存状况的改善之伦理精神及其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12.
以道教神仙信仰为主题的汉代画像石、砖,题材十分丰富,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仙界生活景象,展示了神仙世界的方方面面。透过这些粗犷朴实、线条优美生动的绘画和它所处的墓室建筑特征,从画像内表现出的修炼成仙、长生术、辟邪和神仙思想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两汉时期与我国古老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联系的道家文化的广奥和真实存在,从而透出了汉代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和对仙界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人民景仰的习仲勋副委员长100年诞辰。习老一生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与我国各民族人民和各宗教界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和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侗族民间文学,包括史诗、故事、传说、诗歌、大歌、说唱、小戏等,深深地根植于侗族的社会生活,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它是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它传达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善良,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反动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的丑恶咀脸,辛辣地讽刺了他们的贪婪、残暴和愚昧。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形象地反映出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对客观性的态度问题上,最为实质性地显示出了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差异,从而亦由之显示出了三种哲学在如何切中现实或切中何种现实问题上的根本性差异。就对于现代世界之科学、自律性道德生活与民族历史传统三项基本现实来说,康德哲学较好地说明了近代科学与自律性道德生活之现实,但非历史地将这种存在着严重内在冲突的社会视作"自然"性的存在,而看不到超越这一社会的可能性;黑格尔哲学虽然较好地切中了民族历史传统之现实,但也将以普鲁士主导的"日耳曼世界"当作其"绝对精神"发展终极目标;而马克思哲学则综合了两者,全面地切中了这三项基本现实。正是由于这一全面切中,马克思哲学才能够不仅合理地说明了现代社会的发生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针对其根本问题而提出了超越这一社会生活方式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对现代世界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革命文艺"民族化"的口号,既有扩大抗战动员的原因,也有纠正五四新文艺偏差、重塑革命文艺的考虑。在他看来,革命文艺的民族化应当妥善处理民族化与人民性、现代性、国际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深入人民生活,推进基于人民性的"民族化";通过利用和改造旧形式,推进朝向现代性的"民族化";通过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资源,保持民族化与国际性之间的合理张力,最终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总之,革命文艺的"民族化"战略,意味着革命文艺从单一的阶级立场转换为民族-阶级双重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现;而革命文艺的民族化方法,也体现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处理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辩证智慧。  相似文献   

17.
运用符号学原理阐明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现代家具设计的方法与规则,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家具设计融合在一起,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也是当今"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发展趋势。从而可以使我国家具行业更好地融于现代生活方式而又提升民族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也当以生活为基础。“让美术回到生活中,体现生活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要使孩子们通过美术课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就要求我们要创造出和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术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自发、自主地去获取相关的美术知识。一、把美术课堂生活化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小学生再认知发展过程中仍保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是指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和人民生活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它推动了少数民族美术事业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艺术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秀丽 《美与时代》2004,1(10):74-75
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其使命不在于完整地再现生活的原貌,而在于致力表现由生活触发的诗人内心特有的情绪和感觉.情绪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一定的态度,满意、喜爱、爱慕或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诗的审美价值就取决于这种情绪的典型程度:是否本质地反映了它所赖以产生的客观世界,凝聚了这一事件的全部神韵;是否"蕴含"着深刻的群体意识,能深入读者心灵,激起强烈共振.我们面对着的就是这样一首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的场景的乐府诗<公无渡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