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四僧"是对清代四位著名画家的一个总称,"四僧"顾名思义就是指四位和尚,这是他们最显著的共同点。"清四僧"创建了一个绘画流派,其作品都有着非常强烈和浓重的个人情怀。他们借助绘画这个表现形式,表达他们对故国山河乡愁的眷恋、对家国身世变故的忧郁惆怅之情。他们在文人画上大胆变革和创新,画风冷峻孤傲,把理想与现实冲突之间的痛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作画风格深刻影响着后世画家。可以说他们把中国文人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在清代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床上的裸体女孩》是卢西安·弗洛伊德1987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作品中弗洛伊德用大胆、多变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全身毫无遮掩,神情显得十分悲伤的女孩形象,整幅作品色彩表现采用厚涂法,肌理效果强烈;画面从较高的视觉迫近点切入,人物线条呈环状的Z字形,人物独有的情态和湿润的画面质地营造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按图索骥",人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弗洛伊德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心理特点及哲学观念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作为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弗洛伊德绘画对中国具象绘画的发展也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辐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对"新生代"潮流的兴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并对当下艺术家的创作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逸飞,一位在国内外艺术界具有影响力的画家,在其一生的绘画生涯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题材上非常广泛,而且在使用油画技法的表现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在其绘画作品中利用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产生了一种独具一格的陈逸飞式绘画风格,根据这一表现特点对陈逸飞油画中对服饰语言应用的技法进行分析与阐述,从而为以后艺术家在服饰语言应用技法方面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瑞奈·马格利特极具个人创作特色的"矛盾性"绘画为例,浅析马格利特作品的表现方式以及其背后所揭示的内涵,不仅局限于画家本人,更将其作品放入超现实主义革命的语境中,力求对马格利特的作品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5.
赵男 《中国宗教》2020,(4):66-67
丰子恺(1898-1975)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绘画作品众多,尤以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最大,因此被誉为"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是最为世人所知的漫画作品,这部佛教漫画集共6集450幅,凝聚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在佛教界、文化界、美术界广泛流传,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6.
明朝的大写意画家徐渭和十九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分别是中、西画坛上两位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墨葡萄》与《向日葵》便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从事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绘画语言以及造型法则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遭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则有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塞尚、梵高、高更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处在绘画历史最辉煌的地位,他们受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作了开创20世纪绘画先河的作品,更重要是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在绘画中体现出自身对生命的呼唤,挖掘绘画的本质意义,达到人、画合一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一、早期的绘画中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 (一)早期西方绘画的具象表现观念 说到绘画的具象观念,西方提倡科学与遵循自然法则,对于表现的对象,画家表现得"愈接近自然就愈完美".因此,他们从科学的角度,运用透视学、解剖学、光学、色彩学、乃至数学、几何学等原理进行描绘,使绘画作品达到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民国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绘制了大量"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绘画中,画家将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与圣经题材相结合,这种绘画形式造就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新尝试。本文以该艺术团成员所绘制的《圣母像》系列绘画为例,从艺术作品的文本分析、文化解读、中西绘画对比、艺术批评等多角度对《圣母像》系列作品的中国化形式进行分析,用绘画语言和艺术表现的形式来呈现中西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张力。通过重构画家的创作语境,以揭示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诠释难点在于两种文化语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莫兰迪一直被看作20世纪一位形而上画派的画家,对他作品的关注更多是其表现出现代性因素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他画面中对传统因素的传承。在20世纪初那个反传统的时代洪流里,莫兰迪其实是一位不盲目割裂与传统的关系,远离一切轻浮与造作,并借鉴吸收了传统艺术中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走出自己独特艺术风格道路的画家。通过对莫兰迪绘画中的古典元素加以分析,为欣赏他的艺术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以视觉感受传达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语言。绘画用色彩表达情感,画家用色彩表现自然,同时,也是自身情感的表现。英国风景画家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绚丽的色彩,描绘出英国的自然风景。透纳善于捕捉瞬息变化的光与色,在绘画实践中用感性的手法表现理性的自然。康斯太勃尔对自然中物体的表面观察细微,能够领悟其丰富的细节纹理与色彩变化,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诗意般的自然。两位风景画家用色彩显现出自然的魅力,让观者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2.
活动于明清之际的山水画家龚贤是位具有独创性的画家,他中晚年时所形成的沉抑深秀.浑厚苍润的画风,他在山水画作品、绘画理念上体现出的对"出人头地的丘壑"的追求,都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与清初八大山人在时间上相差了一个世纪之久,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运用不同的绘画媒介,在各自画坛大独具影响,然而他们却用着同样晦涩难懂的绘画语言、以极其隐喻的绘画形象来表现主观情绪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两位艺术家绘画风格和绘画意向的异同来探究俩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新疆以其强烈而鲜明的、区别于中原地区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画家的关注。各民族画家都通过创作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绘画作品,来表现和反映新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不管时代如何转换,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作品,其创作初衷都是艺术家听从生活的召唤,将自己对生活的热诚与真心熔铸到画面中,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了"惊天地、泣鬼神"、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这再次证明,画家们必须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踏在现实的土地上,紧紧贴近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艺术消费者,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根据画家的身份和绘画风格等对画家进行派别划分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虽然本身具有一些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清时期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南北宗论的影响极为广泛,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也受此影响,从他的绘画作品来看,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创作、艺术和人格三方面。创作方面讲究引书入画、天人合一、以禅论画;艺术方面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画寄情、画中取乐"和"以画传情,表现情操"两方面;人格方面则与南北宗论的形成有关,讲究以三教合一为基础,实现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6.
八大山人是我国绘画历史中一位灿烂的大家。虽然是由明入清的遗民画家,但在作品的表现手法上丝毫不缺激情与浪漫。在诗、书、画的领域中都留有他丰厚的作品,山人尤善以鸟禽、水鸭、鱼、等作为花鸟画绘画对象,在山水画的笔墨手法表达中也充满了八大山人的独特个性与独树一帜"癫狂"的表现手法。从八大山人浪漫表现手法的角度去剖析八大山人极具个性的浪漫表现技法,以及八大山人如何运用文人浪漫表现手法来表达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7.
写意与写实的差距就在于写意重视的是意象的表现,更多的是表现画家的审美情感,从客观现实中提取画面所需要的元素进行重组、概括、提炼等。写实即如实地描绘事物,无论是基于哪一种绘画类别,它都是尽最大努力表现真实的世界,这是所有画家亘古不变的追求。以素描作品为切入点探究安德鲁·怀斯借用写意的内核和写实绘画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作品,找到怀斯逼真写实的画面中真正的内核。  相似文献   

18.
谈论起抽象艺术大师,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当然非皮埃特·蒙德里安(Pieter Mondrian)与瓦西里·康定斯(Wassily Kandinsky)两位莫属。这两位艺术家是20世纪以来最为典型的抽象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抽象艺术的代名词。蒙德里安的作品倾向于严谨的、理性的、极致简约与冷静的,被称为"冷抽象",而康定斯基的作品则倾向于直觉的、感悟的、自由奔放与多变的,被称为"热抽象"。是什么影响了两位大师要选择抽象艺术作为自己的艺术风格?又是什么原因让两位大师有着如此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两种极端的抽象表现形式?从两位艺术家自己撰写的学术文章、发表的书籍著作入手,结合两位的作品集,仔细品味两位画家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再思考他们的艺术道路上所遇到的些许困难与变故,从这些信息中找寻他们的相同点,再从中找到隐藏在相同点背后的不同点,从而可以得知两位抽象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语言样式中进行过哪些思考和取舍,才有了最后的"理性与感性"的不同但又相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蒙德里安是荷兰的画家,他和凡·杜斯堡是风格派的创始人,他同时也是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蒙德里安自称为"新造型主义者",也称"几何形体派"。文章对这位大师的成长经历与艺术经历,绘画理念,绘画特点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吴涛 《中国宗教》2020,(4):70-7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天主教开始绘画中国化运动。其中,以陈缘督为代表的辅仁大学美术系的画家团体堪称这次运动的"主力军":他们尝试运用中国化的表现形式,创作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后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