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振兴能够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我国乡村景观发展模式单一、大多缺乏地域特色的现状,文章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出发点,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设计原则,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与规划要点,通过优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各地区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术课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文化润疆角度阐述高校美术课程的文化价值,以昌吉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校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皮革雕刻画是选取质地优良、细腻坚韧及伸缩性极好的植鞣革作为雕刻载体,通过手工雕刻、敲打或机器磨具压制使皮革表面呈现凹凸规则的美感图纹,并加以装裱而成。经匠人精心雕刻后的皮革好似"换容"一般,如同被赋予了新生命。  相似文献   

4.
陈思雨 《美与时代》2023,(12):104-106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开发是践行二十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梳理绍兴市乡村的地貌、文化、经济特点,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考察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总结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提出优化品牌、整体规划升级、优化人才体系等举措,以期推动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绍兴市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国内美术院校中的艺术管理专业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多以培养艺术文化产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为目标,如艺术展览策划、艺术品投资、拍卖行或画廊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基于专业性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这类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艺术管理专业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内实践课程为例,对课内实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与面临的教学挑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传统文明的集中体现,对其的继承、延续、发展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将探讨在继承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将其与学校美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方案——美术兴趣班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相似文献   

8.
萨文化是侗族的民间信仰。作为萨坛分布较广的广西龙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萨文化内涵丰富,不但见证历史文化的变迁,而且蕴含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交流情感、愉悦身心和传播民族文化功能。对萨文化及其对龙胜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萨文化的了解,使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萨文化。  相似文献   

9.
以在三级医院住院的参合农民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住院补偿与疾病经济负担,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以住院天数、患者年龄、自付费用为分组指标,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发现,参合农民在三级医院住院,新农合补偿水平低,农民就医负担重,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制度不同程度地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中年群体健康风险比较严重,老年群体疾病负担比较重。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将农民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健康教育降低疾病发生率;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等保障政策向老年人倾斜,将年龄纳入补偿政策,防止老年贫困。  相似文献   

10.
张燕 《伦理学研究》2017,(3):115-119
本文从现代性的冲击与内生机制僵化两方面因素分析了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式微的原因,从农民生活、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三方面阐述了传统乡村伦理文化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传承意义,并提出在现代乡村治理中,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的创新路径应当建立在与现代乡村结构的区域差异相适应、与现代乡村代际关系更迭变化相适应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民间美术是高校美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另一类是专业技法课,这类课时较集中,有利于展开创作训练实践。在民间美术课程中融入木版年画知识,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传统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基于此,从分析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出发,探索民俗文化视域下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木版年画在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丰富学生的民间美术课程知识,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推动当代木版年画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广东海洋大学设计学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模式和实施路径。通过梳理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我校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确立学科竞赛驱动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以"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例梳理出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实施程序。最终,构建海洋类综合性大学独具特色的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竞赛机制,形成具有地域性、文化性、特色性的我校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促进了教学成效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和人才输出不断被设定更高的要求。早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现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信中提到的"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如果想要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不应只面向艺术类专业学生,也应为艺术类专业以外的学生开设相应的美术史选修课程。美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可以从历史学、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角度滋养大学生的身心,为全民"感受美"这一伟大事业夯实基础。文章就高校非美术学专业开设美术史课程的现状和原因、开设美术史课程的意义以及创新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方向,这三部分展开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特色,而永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更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审美价值,如境内的九嶷山是人文始祖舜帝陵所在地,柳宗元在永州留下多篇千古奇文,永州还养育了周敦颐、怀素等杰出人物。文章从美术学视角来审视永州民俗文化,立足本土丰富的人文与民俗资源,拓展美术创作视野,推进美术教育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中国留学生怀着救世的抱负远赴海外留学.据史料记载,1901-1939年从日本公立或私立大学,高等学校、专门学校、陆军及海军学校、7所艺术学校、女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的总数为11699名,而日本7所艺术学校共计培养中国毕业生仅72名[1].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得知,留学日本的中国籍艺术类毕业生仅占当时毕业留学生总数的0.6%.近年国内关于20世纪美术家的个案研究已经表明,早年留学、游学日本学习美术者其实不在少数,然而其中真正毕业归国者寥寥无几.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造成了大批留日中国学生的退学风潮,这一风潮是否影响到在日本学美术的留学生?本文就这个问题以东京美术学校粤籍留学生为例展开研究,试图找出抗战期间留日美术家退学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城区与农村美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况下,为了弥补农村美术资源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农村中学美术课程应大力深化乡土美术资源的利用。文章从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的利用现状以及意义出发,对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做出了具体分析,以为乡村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大院校都非常重视美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其中,高职院校愈发展现出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美术实践类通识课程既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美育工作的开展,也可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以金华开放大学中国画课程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画课程教学的途径,阐述设置中国画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以推动高职院校公共美术实践类通识课程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时代发展之中,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欣赏能力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并且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欣赏能力的变化对于人们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人对于艺术有不同的见解,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民间艺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以后的艺术设计专业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美术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本地区发展的需要,迎合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美术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