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的确,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令人百看不厌,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美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同样,要能领会书法艺术美,也必须有一双懂得书法艺术审美的慧眼.  相似文献   

2.
田宇 《美与时代》2023,(6):111-113
碑刻书法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通过对碑刻书法的历史分析与解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它在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而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与分析,深入探讨碑刻书法的艺术审美特点和文化意义,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理解和欣赏碑刻书法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此外,也将展望碑刻书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助力。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阿拉伯书法的开拓先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书法从形成、传播直至发展到全世界,已经走过了一千余年的光辉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阿拉伯书法不仅由初开绽放、崭露头角到花开满园、万紫千红,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一颗美丽璀璨的明珠,而且在这期间,它还培育造就了无数书艺精湛、造诣高深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他们以其聪明的才智、丰富的遐想、娴熟的技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为阿拉伯书法的继续传播、发展、创新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米芾是宋代知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为历代人所推紫。那么他的书法成就是如何造就的呢?有资料记载,他在私塾学写字,开始表现出少有的聪颖,他的书法才能很快闻名于乡里。然而,在稍后的几年里,虽然他仍十分勤奋,每日耗纸百张,但由于下笔草率,却三年未成。后来遇到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听说其人书法很好,于是,便向秀才求教。  相似文献   

5.
王羲之独特的书法成就历来为后世所称道,其书法造诣不仅得益于自身的勤学苦练,而且还与其对道教的浓厚情怀有关。独特的道教文化和审美取向渗透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中,造就了一代书圣绝妙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正于右任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教育家,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一职,尽管这个职位级别很高,实权却很小。他一生清廉正直,布衣粗食,不讲排场,不积家财,尽己所能为民请命,在以奢靡腐败著称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中,显得格外特立独行,广受时人称道,是毛泽东敬重的"国民党大才子"。于右任的书法造诣极高,被誉为"近代书圣""千古草圣"。他本人也以练字为乐,对求字者大都欣然应允,分文不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学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核心和宗旨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自觉心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艺术素质。中小学书法教学并不是要培养书法家,5G信息化时代,我国社会是不需要过多的书法艺术家的,这一点作为书法教师或书法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心里必须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0.
苏轼以“达意”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与米芾以“真趣”为目的汲古出新的美学思想,引领了有宋一代的书法风尚,以他们为代表的宋代书法家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书法艺术从追求技巧跨入到超越技巧的时代.他们是宋代书风的创造者与引领者,在书写中注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思与生命活力,让书写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表现性艺术.正是由于他们共同或相近的美学理念与书学主张,合流成为一股强大的艺术思潮,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1.
《书谱》为唐代孙中庭所著,不仅是一本书法名帖,也是书法理论的上乘之作,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大家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文章对《书谱》中表现的书法性质以及艺术价值和书法包容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分析了《书谱》中体现出来的书学思想,阐释书中展现出来的辩证观,揭示出《书谱》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的韵味本身包含了形式美和文词美两个特点,自然也与学问、品味、文化、修养等紧密联系,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的一流书法家都是知识渊博、文采飞扬的诗人、文学家,自身都带着那个时代所独特的文学特点和经历故事。长期以来在中国书法品评与欣赏中,形成了重人格品节和学问修养的独特艺术观。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1)
<正>书法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艺术追求与成就。佛教传入中国后,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为中国人的心灵提供了新的文化意韵,深深影响着中国学术和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内容。佛法与书法艺术关系密切,其相通和相互影响之处不胜枚举,启发和激励着古  相似文献   

14.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之态,是自古以来为世人所尊崇的一种思想和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赫拉克利特把艺术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艺术家通过自己对自然某些特质的理解,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而艺术的对象,就是人们所面对的自然。书法虽不同于其他艺术那样可以直接取法自然与生活,但它通过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在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中都可看到各种自然形态的美感,亦或是书家与自然相同的感悟。文章将着重对古代书论进行梳理学习,发现书家在欣赏表达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在模仿感悟自然之美,并将从自然中吸取的精华转而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与艺术追求中。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大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忽略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艺术方面更是被忽视。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使传统艺术逐渐失去生机和活力。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艺术素养不仅事关个人成长,也关乎下一代成长。以书法为载体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有很大的优势和可操作性。书法的欣赏可以使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传统艺术得以发展和延续,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书法的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入,还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当然,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诸多问题,譬如讲授过于专业,只欣赏不练习或只是上成"写字"课等等,这是要注意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李雪峰 《美与时代》2023,(1):120-122
陈衡恪的绘画成就极高,而其书法成就似乎被画名所掩,其实他的书法作品同样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风格鲜明,极具个人特色。陈衡恪精于书法、篆刻,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浓烈的金石意味,可以从中窥得其“以印入书”的个人特征,以及追求古朴苍茫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承继载体,影响着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书法家时常会受到自身心理状态和意象思维的影响,进而左右着其将所想转化为实际形态的具体操作方式。因此,为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书法家在创作中应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结合书法创作要表现的内容,合理选取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20.
弘一法师在书法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十位书法家之一。其风格的演变,是随着其佛法修为的变化而变化,他将对佛法戒律的精研融会到笔端,最终形成独特的平淡、恬静、冲逸的韵味,他所追求的审美境界超越了书法的点线,深入到书法的本质——文化观念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