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潘天寿对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等绘画方向和美术史理论等方面精通,并且还坚持创新,不拘泥于传统,他主张"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变"的是传统绘画的方式,应有创新的精神;"常"是要承认并坚持对古人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扬。潘天寿的思想主张对当下的艺术界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花鸟画写意形态多元化,作为其中异军突起的扬州八怪成为这个时代的点睛之笔。从梳理扬州八怪及其花鸟画作画的形态方式入手,分别从花鸟画的两种形态即大写意和小写意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细从题材、笔墨和布局三个方面,将扬州八怪的代表性画家及作品大写意和小写意形态进行解析,着意于绘画作品艺术本体语言分析,旨在透视出这个艺术群体绘画形态多样化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徐渭善狂草、工诗文、精花鸟,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绘画上尤其以水墨大写意花卉最为人称道。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好地诠释了写意美学提倡独创,主张传神写照,表现思想个性的艺术特点。从对徐渭花鸟画风格分析入手,揭示其审美意趣和艺术风格,以便对今后的花鸟画学习和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蕴涵着对生命的关怀。历史上花鸟画家对形式、笔墨的追求贯穿花鸟画发展的始末。在人与自然的对话过程中,倾注着自身的精神情感和文化内涵,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人与自然的交流。中国花鸟画在用笔、用墨、构图、选题等方面,都受到生命意识的影响。花鸟画以表现自然生命为画面的主要精神内容。  相似文献   

5.
朱耷对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绘画笔墨肆意、个性鲜明、狂放不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好地诠释了写意花鸟中主立意、突个性、重写意的艺术特点。就朱耷花鸟画中的象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揭示其审美意趣和风格,以便对今后的花鸟画学习和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五代时期形成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大花鸟流派,分别以徐熙和黄筌为主要代表人物。其中黄筌以工笔画为主,又称黄家富贵,他在作画时先勾勒出物象的形态,再用墨色由浅及深进行顺次渲染并赋以色彩。而与之有差别的写意花鸟画以徐熙为代表,又称徐熙野逸,作画时多用变化的笔墨表现出物象的形态与内部结构,更多地追求物象的神似。五代时期形成两种迥异的花鸟画风格,为后世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派的笔墨绘画技法影响了宋元及以后千余年的花鸟画坛。文章对五代时期花鸟画家徐熙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代表作品、绘画风格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道”、“势”二词常见于中国古代各家思想,尤其是“道”更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然各家之“道”名同而实殊:儒家为仁义之道,道家为自然无为之道,墨家为尚同兼爱之道,法家为因道任法、因道全法之法道,名家循名责实之道,兵家安国全军、决胜败安危之兵道。而且各家道论中,道的涵义也是多层次的:道是世界的本体或本原;道是世界的本质及其整体联系;道是事物的普遍规律;道是运动变化的过程;道是政治原则,伦理规范,治国处世的道理,立身行事的内在根据,等等。(参见张立文主编《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道》绪论,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8.
两宋绘画是继盛唐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进一步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在创作构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当我们学习传统的时候,就必须与自己平时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吸收",直到"消化",将其为我所用。绘画创作的关键是构图,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风格独具特色,它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体现作品的魅力。工笔花鸟画的合理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画的构图变得越发多样化。文章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构图方法,并对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和色彩进行了研究,在临摹宋代花鸟画时应专注画面背后所蕴藏的画家内心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画,然后学习借鉴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画面既要符合工笔花鸟画工致的特点,同时也要营造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画作。  相似文献   

9.
钱选作为文人花鸟画家,其独特花鸟画形态在绘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对钱选生平、生活、交游圈子、花鸟画作品及师承的分析,可以剖析出其绘画所蕴含的平淡隐逸的审美特点和相忘江湖的逸民情怀的精神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试谈鲁仲连的“势数”石小同鲁仲连,战国后期齐国人,稷下学宫末期的先生。有关其人其事的评介,已散见于国内报刊,唯其一生的主导思想"势数"尚鲜有人论述。今试谈其"势数"于下,以求方家赐教。鲁仲连"势数"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概而言之,可分两点:一是"势理"...  相似文献   

11.
线条,是中国画的艺术媒介,创造的原生动力,生命的语言符号。它融入了画家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思想感情和艺术属性的契合,更是画者人格魅力、道德风尚和精神力量的完美体现。画面中有形的线既是情感的载体,蕴涵在画面形式结构的动感中,亦是诸种要素间的联系纽带。线条通过丰富的形、色,充分表现出艺术的意、境,铸造出无形的势,创造出空灵流动、富有韵律节奏的画面。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齐白石的绘画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他不但对中国民间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对传统写意花鸟画有着创新性的改造,其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气韵",对于齐白石的绘画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他的花鸟画蕴含人文精神的重要原因。因此,以"气韵"视角审视齐白石花鸟画,可以为深度探究齐白石助力。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中国花鸟画历史中,师承制作为古代花鸟画重要的教学模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成为古代花鸟画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当代花鸟画的教学模式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花鸟画作为一个艺术概念,它的表现对象包括了自然界中除人以外的一切动植物。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决定了花鸟画艺术内涵的两大特色:一是赋予自然生物的人格化象征寓意,二是充分表现自然生物的生命活力。两者的融会统一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特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类似题材大相异趣。现代中国花鸟画是在传承并变革了古代传统花鸟画的不断演变中生发而形成的。从传承的一面看,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技法、样式的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花鸟画教学中,对构图法则的认识和运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很多学生在完成一幅花鸟画时不知如何下手,分不清画面的主次,教与学效果都不明显。要解决中国花鸟画的构图问题,初学者应该从画面的定位、攻和守、置阵布势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理势"是朱熹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框架,他强调对待历史问题要兼理、势,结合价值与事实进行判断。理势含有内在的秩序与趋势,这与"不得已之势"只强调客观层面有所不同。朱熹在使用理势分析问题时,主张把握价值、事实两方面的当然性与必然性,即要看到"理势之当然、必然",在此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理导势",用价值引导现实的发展方向。总之,朱熹是在理学的框架内讨论"势",这是其理势观与以往势论不同的显要处。  相似文献   

17.
所谓写生并不是单纯地用相机将景物拍摄下来带回画室,而是需要用心去体验。我觉得写生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方法,更需要升华为一种崭新的绘画观念来对绘画实践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传统绘画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西画的传入给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创作形式和和绘画材料,使中国画家有了新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但与此同时,很多画家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写生对中国花鸟画创作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就中国花鸟画写生独特性以及写生与创作的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鸟画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当代绘画领域之中,花鸟画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黑龙江地区,许多画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在进行这方面的创作,且创作出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中国花鸟画是浸透着中国特色传统绘画的画种之一,具有着独一无二艺术风格,它不但能够精准地将现实之中的花鸟禽兽再现于受众的视觉,更重要的是它十分完美地呈现出人与大自然万物生灵之间和谐统一的特殊美学意义。中国花鸟画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研究中国花鸟画在黑龙江地域语境下的发展情况,从而探究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李富强 《孔子研究》2019,(3):99-107
耻辱感作为一种道德潜能,与人的尊严和人格有着内在关联。它一方面具有否定的谴责性作用,即对不道德行为的羞恶之情,另一方面又具有肯定的解放性建构作用,提撕行为主体以非凡的道德勇气由低层次的价值序列超拔挺进至高层次的价值序列,促就儒家君子式道德人格的养成。荀子将耻辱区分为"义辱"与"势辱",以"义辱"为标识的耻辱产生于对完善的内在道德人格的侵害,这种耻辱可以通过修身得到清除。"势辱"则是外在的、社会性的不可抗力加之于个人的伤害,没有办法通过个人修养得到清除。耻辱感是以否定的谴责性作用与肯定的建构性作用通向"仁",荀子的"仁学"为其耻辱观奠定了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四君子笔墨作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的代表,讲求的是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写意精神,从四君子的笔墨语言入手剖析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是最有效的途径。四君子以独特的笔墨特质,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即物我相通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