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磊 《美与时代》2004,(4):12-14
<人间词话>指出:诗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为"有我"之境;张先<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为"无我"之境.艺术创作也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郑板桥一竹画,曾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有我"之境;旧俄罗斯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无我"之境.<人间词话>还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概念作了更深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21世纪初,重新研究和翻译中国最古老的"五经",有什么意义呢?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这些经典已经是很古老了.而现在呢?我只能引用"五经"项目主持人、我的老朋友施舟人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施舟人把多语种"五经"的翻译和基督教<圣经>的翻译作比较.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对的,尤其因为从年代来看,这两种经典是在同一时代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正记得一位作家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走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有人无人处,时时让暗处的"我",静静打量一下明处那个说着、做着、悲欢着的"我",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而是带着审视意味地一一凝视,这种凝视的力量或许极其稀薄,但那些刹那间的审视、观照、反省、觉悟,慢慢集中起来,会将一颗心打磨得玲珑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第一个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处理好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5.
医学实在是一条"九尾狐",视角不同,姿态各异.道理其实很简单,人是自然界最复杂的"东西",就像相声中抖"包袱","人"是"东西"(物质性,由蛋白质、脂肪、水等物质构成),人又不是"东西"(超物质性,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情感),于是,研究人的医学就必然陷入"多元"的认知"徘徊"之中,不像其他的自然科学那样"纯粹",一条"栈道"往上爬,没有"岔道".学理谱系也很单纯,没有"旁枝".  相似文献   

6.
儒家论"善"始终围绕着天道人性概念展开,认为符合天道人性的事物才可能是"善"的,反之即为恶,因此,天道人性既是"善"的来源,也是"善"的评价标准.先秦孔孟,以仁释"善",突出"爱人";荀子及汉代儒学家则以"礼"释"善",讲求养人之欲又有所克制;宋明理学家视"天道阴阳"为"善",强调阴阳平衡;明清启蒙思想家释"善"为"中",着重于人欲之各得.这些"善"的内容虽在许多方面彼此存有差异,但始终都以人我和谐目标作为主线一以贯之,反对一方绝对地压倒另一方.  相似文献   

7.
随着儿子日渐长大,身为人父的我愈发感到当好"家长"的角色真是"看似容易却艰辛"。 我和妻子都在企业做行政工作,儿子于1997年秋季入学后,我们只好"早送晚接",孩子中午就餐、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这段时间,就托付给爷爷奶奶。 也是应了那句"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训,由于我们疏  相似文献   

8.
佛教以"无我"观念区别于其它宗教,通过提倡"无我"消除人们对两种自我的执着人我与法我,最终实现人的"真我",而把世间公认的人格我称为"假我".  相似文献   

9.
从艺术到哲学,从哲学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哲学,我始终是一个"徘徊者"。一面是对艺术的本然兴趣,另一面是对哲学的后天兴趣,正是这种"内在的张力",使得我从事美学研究感到非常非常的愉悦,或者说,我基本上是以一种"美学的态度"来研究美学的。从"生活美学"、"艺术终结"直到"分析美学"的思考,为我目前的美学研究划出了一道浅浅的印迹。  相似文献   

10.
"道"、"理"二字使道理、道德和伦理三个不同的基本范畴的关系变得耐人寻味,"道"与"理"舍一相成即"道理",道理和道德以"道"为"同源",道理和伦理以"理"为"同源",道德和伦理分有"道理"的"养分",二者"同源共生异长",长成各自独特的内涵,成为伦理学中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朱熹论"命"     
史少博 《管子学刊》2007,(3):107-109,125
朱熹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把"命"分为"气之命"和"理之命",并且认为"理之命"操之在我,而"气之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不能为的,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罕言命"。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多年来,天津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到"六个强化",夯实"六个基础",把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巩固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儿子,为了让他记住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批评他时,常把他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可是孩子仍然不见好,还是"小错不断"。对这个"小滑头",我真是又气又恨,因为我一直以为那是出干孩子的劣根性,却没有反思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志斌 《学海》2001,(6):125-128
1661年3月1日,为抗议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苏州百余名秀才挺身而出,为民请愿.他们乘"哭庙"悼念顺治帝之际,组织领导了这场旨在反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群众运动.结果反贪未成,18名秀才反被诬为"抗粮谋反",在江宁惨遭处斩,这是当时震惊江南的一起冤案."哭庙案"是当时江南诸多社会矛盾尖锐冲突的结果,反映了清初苏州一代文人疾恶如仇、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伦理原则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旧的生产关系趋于解体,新的生产关系尚未建 立,社会处在一种无序状态。面对这种局面,当时的有识之士开出了各种救治社会的药方: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克己复礼",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提出"小国寡民",以韩非为 代表的法家提出"严刑峻法",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则提出最具伦理色彩的"兼相爱、交 相利"的社会政治主张。 一、墨家"兼相爱、交相利"伦理原则的涵义 墨子是一个手工业者出身的知识分子,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深刻的 认识。他认为当时社会的一切动乱、祸害、灾难、罪恶都是因为不"兼爱"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社会化内容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社会化是指个体成为教师共同体中参与性成员的过程.探索教师社会化内容是了解教师社会化过程和评估教师社会化程度的基础.本研究随机选取天津市和张掖市的650名教师参与调查,在访谈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教师社会化问卷,最终得出了教师社会化内容的四维度结构,即"角色知识"、"工作胜任"、"学校知识"、"学校政治",为今后深化教师社会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周易》"屯"卦音义辨正——敬答成中英教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拙文"Interpretations of YANG(阳)in the Yijing"刊登于美国学术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时,成中荚教授(该刊主编)坚持将拙文"屯"卦的注音由我原来书写的"zhun",更改为"tun",并在拙文中加注宣称"屯"的本义应为"屯聚".指本人提出读音"zhun"与意义"困难"是错误的.本文根据<经典释文>所载录"屯"的两种音义纪录,说明"屯"的上古声类虽只有舌头音"t",但中古以降则已派生出舌上音"zh"(后世读为齿音)以专门表达"困难"的意义.再从"屯"卦六爻的含义、<彖传>的辞例、汉宋明清历代的<易>注考察,在在证明"困难"才是"屯"的本义..屯"卦读音为"zhun",意义为"困难",是毫无争议余地的事实;将"屯"卦读为"tun",释为"屯聚"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裴斐 《天风》2001,(4):24-25
在读完<世界>杂志这篇"恺撒神学院"的文章后我感到非常悲愤.我是住在金陵神学院校园里的一名全职外籍教师,而且今年是我在此任教的第四个学期.我教授的学生是金陵神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天我都与神学院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工作、聆听、祷告、礼拜和上课.基于这点我想告诉大家一些与神学院工作有关的我的经历、发现和感受.正如任何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有争议的问题也常常如此.我相信您文章中报道的有关金陵神学院的众多问题中也该有不同的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9.
耕心 《天风》2022,(9):前插1-前插1
最近笔者填写了一份个人履历表,再次梳理了自己的工作简历,多年来我虽然在基层教会、神学院校和基督教两会等侍奉场域转换,但重心总是围绕"教师"与"牧师"两个角色,"为的是要装备圣徒,去承担圣工,建立基督的身体"(参弗4:11-12,新译本),我不妨称之为"二师"生涯. 常常铭刻在我心间的就是主耶稣在世升天前,于橄榄山上和十一个门徒语重心长的告别辞.  相似文献   

20.
仁慈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对部属表现出个别、全面而长久的关怀,是一种具有建设性、最受部属欢迎的领导行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仁慈型领导与领导-部属交换、变革型领导和伦理型领导等其他类型领导方式的异同及其在组织中的功效上.实证研究表明,仁慈型领导对下属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等许多积极工作结果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未来研究应从仁慈型领导影响领导效能的中介和调节变量等研究内容以及使用追踪研究和多层次研究等研究设计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