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明 《法音》1990,(11)
四皈依皈依是受戒之前提,亦是修学一切法门之基础.前述三皈,为共同皈依,即显教之皈依,谓之显皈依.现述四皈,为不共皈依,即密教之皈依,谓之密皈依.所谓四皈依者,即皈依三宝加一皈依师.因密乘修行,特重上师,上师具有三宝之本质故,上师之身,弘传佛法,具有僧宝之本质;上师之语,宣说密咒密意,具有法宝之本质;上师之心,契于佛性,具有佛宝之本质.且四皈依,首含皈依金刚上师,所以重法之源流,而皈依者即得入密乘也.按藏密深层说法,密皈依又有三种:一、内皈依,二、密皈依,三、密密皈  相似文献   

2.
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 ,笔者有幸于1999年9月26日至28日 ,随国家宗教事务局香港、澳门访问团访问了澳门 ,对澳门有了感性认识 ,在此对澳门的佛教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澳门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端 ,珠江口的西侧 ,面积21 45平方公里 ,人口45 4万 ,大多数居民信仰佛教。澳门佛教组织较松散 ,1988年成立了澳门佛教联合会 ,1991年成立了澳门佛教青年中心 ,常举行一些活动 ,吸引年轻人参加 ,逐渐扩大影响。1992年初在香港成立的澳门国际联密慈航会 ,在澳门也设有会址 ,经常举办法事活动 ,并曾于1992年6月…  相似文献   

3.
早在明代,澳门就成为西方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教中心。19世纪后期葡萄牙强占澳门以后,天主教和其他西方宗教势力进一步增强,然而,澳门的炎黄子孙并没有纷纷皈依西方宗教,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仍然信奉以佛教为主的中国传统宗教。据1970年的统计,澳门信仰佛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6%以上①,这说明佛教在澳门宗教信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过,佛教在澳门取得如此显要的地位,是从近代,尤其是民国以后开始的。澳门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的澳门半岛和一匹仔、路环两岛。这种地理环境,使澳门对内地文化有很强的依赖性。早在四五百年以前,…  相似文献   

4.
丰子恺(1898—1975)先生就业于弘一(1880—1942)法师,学习美术音乐,他敬仰法师的道德、学问、品质和爱国情神,在思想上、艺术上和信仰上受其影响颇深。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农历),丰子恺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于上海立达学园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丰子恺信仰佛教后,融绘画、诗文与佛教思想于一炉,创作了许多有关佛教的绘画、诗文等文艺作品,受到佛教界的重视。谈到丰子恺与佛教的来龙去脉,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密宗作为佛教一大支系,研究者及专著颇多,但观其重心,主要集中在藏密、唐密、东密(亦有称为日密者)、台湾等大支派,而有关一些在各大支派影响下形成的小派密教,研究则近于空白。张锡禄同志的《大理白族佛教密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年4 月第一版)的出版,则弥补了这一缺憾,并  相似文献   

6.
健钊法师,1946年生于澳门,1956年于澳门出家,1963年赴香港宝莲禅寺依筏可和尚受戒,1965年起住锡香港近30年。1994年,法师重返澳门任净土宗菩提禅院住持,积极致力于弘法事业。澳门佛教的历史与中国佛教特别是岭南佛教的历史有着千丝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12)
<正>皈依是佛教入门的第一步,是必修课。佛教旨在通过明理修行而获得解脱成佛。为实现这一目的,佛教有一整套仪轨来辅助完成,这一套仪轨可分为"前行、正行和后行",而且特别强调"在行中,只摄‘皈依’与‘发心’"~([1])。在每一种行中,皈依和发心都是必须的。皈依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分水岭,未皈依的人是教外凡夫,皈依了的是教内凡夫。皈依前是教外凡夫,皈依后是教内凡夫。虽然还是凡夫地位,但教内、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禁忌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上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  相似文献   

9.
何绵山 《法音》2006,(9):54-63
台湾解严后佛教的兴盛与居士团体的勃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将其居士团体的勃兴具体情况陈述如下。(一)居士团体的兴起。台湾解严前最主要的居士团体是“中华佛教居士会”,创办者李謇居士,河北顺义人,出生于1908年,199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他曾任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校长等职,1963年皈依印顺法师,主理“中华佛教居士会”达18年之久。“中华佛教居士会”成立于1968年1月5日,至1978年9月才于台中市成立台湾省分会。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华佛教居士会”实际上是由国民党掌控的两大佛教团体之一(另一个为“中国佛教会”),一开始就有着浓郁…  相似文献   

10.
池田:金庸先生信奉佛教,且对佛学甚有造诣,先生皈依佛教,是缘于什么呢?金庸: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导,纯粹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池田:请往下说。金庸:1976年10月,我19岁的长子传侠突然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丧命,这对我真如晴天霹雳,我伤心得几乎自己也想跟着自杀。当时  相似文献   

11.
五、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问:听了您的介绍,知道了汉地佛教的大概轮廓,不知我国西藏佛教是什么时期传入的,是经什么人弘扬起来的? 答:我国藏语系佛教开始于七世纪中叶。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sro(?)-btsan gam-po)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Bhrikuti,藏名尺尊Khri-btsun)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thon-mi sambhota)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为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由澳门佛教中心协会主办的"佛教颂·澳门庆回归祈福大法会",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隆重举行。11月1日晚,澳门庆回归祈福大法会在澳门综艺馆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中央驻  相似文献   

13.
常正 《法音》2006,(11):37-38
本刊讯10月27日至30日,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圣辉副会长为团长的大陆佛教代表团应邀赴澳门,先后参加了澳门无量寿功德林启建的第二次“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和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10月28日上午,圣辉法师、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良法师、澳门佛教联合会会长泉慧法师、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会长绍根法师在无量寿功德林共同主持“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启建仪式,并即席讲话。圣辉法师致词说,戒晟法师前年应请担任无量寿功德林住持以来,便振兴梵刹,大作佛事,广泛联系两岸四地的高僧大德共襄盛…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2,(7)
1992年3月27日凌晨,当代海内外佛教界敬仰的大德黄念祖老居士去世。黄老居士生于1913年(癸丑)三月初六,自幼常随母亲梅太夫人听经闻法,参谒耆宿大德,闻习熏陶,志趣超群。黄老居士显教曾皈依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法师,密教皈依红教大德诺那祖师嫡传弟子莲花正觉王上师与白教大德贡嘎上师,后于1959年继承莲花精舍金刚阿阇黎位,受王上师衣钵及遗嘱。抗战胜利后,经梅光义老居士引荐拜谒禅净大德夏莲居居士,深蒙奖掖,成入室弟子。夏老居士于壬申之岁,屏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英国     
佛教传入英国,至今已一百五十多年了。早期的英国佛教团体主要侧重于佛教学术的研究,近二三十年来的佛教组织则开始注重于佛教的实践。佛教传入英国的方式,最初是以对巴利文、梵文佛教原典的发掘、整理、注释和翻译工作为主,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巴利文学者和梵文学者,建立了一些佛学研究组织。1881年戴维兹(T.W.Rhys Davids)在伦敦成立的巴利圣典协会(Pali Text Society),是当时最早的佛  相似文献   

16.
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公元第九世纪,汉、藏两地区都达到盛极一时的状态。至九世纪中叶(841)西藏地区的佛教因朗达玛的破坏而一度衰微。过了一百多年,到十世纪中叶(973)才又重兴。前此称为前弘期,以后至今称为后弘期。后弘期开始不久,在佛教弘传中起了重大作用的大师不能不推出生于孟加拉国的阿底峡尊者为第一人。尊者于公元982年诞生,为萨贺尔(今孟加拉)国王善吉祥次子,幼名月藏,出家后名燃灯吉祥智。他亲近过当时最有成就的一些大师,如宝生宗、那洛巴、金洲法称等,备学显、密一切经教,成为名振一时的博学大德,被人尊称为阿底峡,就是无极自在的意思。当时西藏阿里地区的菩提光认为佛教虽已复兴,但密乘修法多误,显教见解不一,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W县主要宗教之一,境内龙迥寺始建于唐代,佛教历来流传甚广。解放后曾一度停止正常佛事活动,1983年恢复正常的佛事活动,据当时的统计,境内实有僧尼45人,皈依居士92人,近年来新添僧尼6名,皈依居士的人数上升近一倍。  相似文献   

18.
宗教研究关于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匡永琼(2.3)佛教哲学与德里达解构主义郭延成(2.8)佛学研究《金刚经》研究述评杜正乾(1.10)佛教哲学中的“是”林晓辉(1.15)中国佛教戒律及其伦理意义袁升祺(2.12)赵朴初是中国佛教现代化历程的开拓者李霞(2.16)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佛名考辨曹彦玲(2.22)庐山慧远的佛教发展策略梁民政(3.3)皈依佛教的精神超越之旅——宗炳的佛学活动及其对晋宋之际佛学思想的诠释杨遇青(3.9)如来藏本有与空性之关系略述聂伟荣(4.3)试论佛教戒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竹音(4.9)宗宝本《六祖坛经》“止恶行善”论析…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钟吉宇(法名慧成)居士于1986年12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钟吉宇居士,原籍浙江绍兴。他自青年时期即皈依佛教,精研教理,曾主编过《觉有情》、《弘化》、《觉讯》等佛学刊物。他还编写过社会性杂志、书籍,后一直担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委员。解放后,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16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不承认救世主的存在,确认因果报应,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是佛教的基本特征;弃恶扬善、追求觉醒,是佛教的基本要求。唯有通过"戒、定、慧"才能解脱"贪、瞋、痴"三毒,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