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政治科学协会常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研究小组,于1985年4月1—3日,以“当代全球性问题与政治科学”为题在利布利采(捷克斯洛伐克)召开了一次会议。会晤是为准备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13次大会(1985年7月15—20日,巴黎)的计划而举行的。并谈了大会议程四个细目中的一个。参加会晤的有来自苏、捷、保、匈、波、民主  相似文献   

2.
IFLA国际学生景观设计竞赛(IFLA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由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主办,每年举办一次,在IFLA世界大会(IFLA WorldCongress)期间公布获奖作品,是全球最高水平的景观设计学专业学生设计竞赛。  相似文献   

3.
卫生保健在国际水平上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应视为不公正)要求实行全球性体制,依照全球公正的基本原则来实现人类基本的卫生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领导者的素质与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领导来开拓全球性业务。章述评了对全球性领导素质的研究及其相关研究,全球性领导为了在全球复杂的竞争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既要具备一些普遍的特点也要具备一些具体(idiosyncratic)的(特别是具体化中的)特点。而这决定了全球性领导的培训具有不同于以前管理培训的特点:进行化敏感性和全局性观念的培训。最后也提出了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IIUM)是马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建于1983年5月。建校最初动议是由马哈蒂尔总理提出的,随后得到伊斯兰会议组织和其他若干伊斯兰国家的赞同。因此,马哈蒂尔被尊为IIUM“真正的父亲”和创建者。 国际伊斯兰大学(以下简称国大)设计用英文作为教学和日常工作的主要语言,而马国  相似文献   

6.
论版权的国际保护张春莉一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智力成果,是当今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一国的优秀作品可以通过翻译、翻印在其它国家得以刊行。由于国内著作权地域效力的限制,无法保护在国外的本国作品,因而一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凸显绿色信贷的现实意义。绿色信贷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要求的企业(项目)进行信贷控制,旨在强调银行贷款或资助之企业(项目)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绿色信贷的实施是实现环境内生型绿色经济的重要保证,是环境伦理和环境金融的有机结合,将加快推进我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使环境保护逐步融入各项社会管理体系,是一份神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会标设计随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6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中国心理学会获得了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ICP2004)的主办权。随后,中国心理学会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筹备工作。其中设计ICP2004会标的工作已于今年完成。ICP2004会标及其他CI标识由学会秘书处综合国内外相关机构、会议的标识设计图案和中国传统化特征性标识,结合ICP2004的主要任务,提出方案,请北京服装学院詹炳宏同志设计完成(见图1)。  相似文献   

9.
正2016金点设计奖于2016年12月1日晚在台北松烟诚品表演厅隆重举办颁奖典礼,备受各界瞩目的“年度最佳设计奖”得奖名单揭晓。由知名日本设计大师佐藤大(Oki Sato)领军的金点设计奖评审团,从66件年度最佳设计奖入围名单中,选出23件年度最佳设计奖;金点概念设计奖决审则由国际工业设计社团协会(ICSID)区域顾问张光民担任主席,评审团从8  相似文献   

10.
有机造型设计的发展,主要是来自于19世纪以来全球性的产业社会现代化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在整个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都是以追求高度的经济成长作为发展的前提,因而在此期间,整个设计领域也就当然受理性主义及使用效率主义等经济原理的支配.例如包豪斯(Bauhaus)所代表的现代主义以及简约主义等设计思想,都是在此前提下所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荣 《哲学动态》2002,1(5):7-10
中国正在追赶现代化 ,而西方却不断对现代化进行反思。现代性作为一个问题 ,既具有历史性 ,又不乏当下性 ;既是地域性的问题 ,更是全球性的难题。对于身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 ,现代性作为一个问题 ,已无可回避。然而 ,现代性 (Modernity)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伴  相似文献   

12.
姚文放 《学海》2003,(1):16-22
有一种理论偏向 ,即把“全球性”等同于“世界性” ,这并不可取。所谓“世界性”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凸现出来的问题 ,有其特定的内涵 ,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全球性”关系密切 ,但又不是一回事。“全球性”由多种图景所构成 ,包括经济全球化问题 ,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问题 ,流行文化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恐怖事件问题等。进而言之 ,“全球性”并不仅仅是一种总体图景 ,在这一概念上还缠绕交织着多重关系 ,包括全球性与现代性的关系 ,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关系 ,全球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国际政治一直是由处于竞争关系中的各国政府来操纵。如今,政府以外的角色也登上地缘政治学的舞台亮相,从跨国企业、国际犯罪与贩毒组织、各种机构到数以万计的非政府组织。其中,特殊非政府组织的集合体是全球性的大宗教。  许多全球性的组织缺乏大众的依赖和支持,政治专家称之为“正统性”。然而,大宗教却引以自豪地说,我们不仅得到了世界成千上万人的认可,而且他们虔诚地信奉宗教。  而且,这样的宗教会转变为巨大的力量。宗教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时代变化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在道…  相似文献   

14.
最近针对后现代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影响的一个批评中,安德鲁·塞亚(Andrew Sayer)认为复兴的左派应该努力以一种规范性理论来反对全球性资本主义残忍的本性。这种规范性理论比当代大多数典型的政治哲学“更适应社会生活的模式”。[1](P187)在此文章中,我认为,1956年以后英国新左派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能够被视为以规范性地批判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有用资源,而21世纪反对资本主义的人能够从这些讨论中获益匪浅。特别要指出的是,我认为由爱德华·汤普森(EdwardThompson)于1957年开启的这种交流,在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的作品中达…  相似文献   

15.
一风险社会的技术本质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时代,科学技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该如何认识当今社会?这是现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们最关心的问题。由当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贝克、吉登斯等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性。所谓“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对于诸如核泄漏、生化武器、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主义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盲目发展可能带…  相似文献   

16.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心理学大会是由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简称国际心联)组织的大型学术会议,始于1889年(巴黎),除了因为两次世界大战而停办几次以外,每4年举办一次,须提前8年申办。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心理学会(简称CPS)于1995年向国际心联提出了于2004年在北京主办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简称ICP2004)的申请。  相似文献   

17.
吴有生院士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名誉所长,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常务理事,曾任国际船舶实用设计大会主席、国际船舶结构大会常委(代表包括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地区)、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造船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主任,是一个从事了40年船舶科学技术研究的专家。多年来,吴有生院士一直关心科学事业的发展,关注科学界发生的事件,尤  相似文献   

18.
湛如 《法音》2006,(11):7-8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当今世界正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的同时,各种全球性的危机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全球性各种问题的严峻挑战:环境污染日益恶化,毒品走私和滥用日益猖獗,贫穷、饥饿和严重传染性疾病等仍在不少国家肆虐,道德沦丧和精神危机极为严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活跃。凡此种种,人类实现普遍和平、共同发展的理想还任重道远。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些全球性危机和冲突时就会发现,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明之…  相似文献   

19.
185名处级领导干部的个性特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赵国祥 《心理科学》2002,25(2):231-232
自奥尔波特(G.W.Allport,1929)在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发表题为《什么是个性特质》的论文,提出将特质作为个性的基本单位以来,后来的学者们一直在破解个性是由哪些特质构成这个谜。卡特尔(J.M.Cattell)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16个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个性因素问卷来测定每一个人的特质,形成了第一个个性鉴别量表。  相似文献   

20.
陆辉 《天风》2002,(6):30-31
香港回归祖国将近五年,此间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及全球性经济衰退(中国除外)的影响,加上面对经济转型,由以往的劳力密集,转至金融及服务型经济,至未来的知识型经济,因此对教会形成一定的冲击,引发香港教会如何面对现实的思考及回应。以下为笔者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