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先生内丹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先生内丹诀》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内丹著作 ,其所述丹法与作为道教内丹主流的钟吕系丹法迥然不同。本文对《陈先生内丹诀》的作者、传本作了考证 ,并从“内丹之道”与“内丹之法”两个方面对其理论特色作了深入论析 ,指出这一独特丹法 ,强调从胆入手 ,并大量运用存神行气等内养方术 ,显示了早期内丹形成过程中 ,道教传统内修术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王沐(1908-1992),河北乐亭人,著名道教内丹研究学者,曾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王沐先生研究内丹学60余年,对道教内丹诸派功法作了全面的考察,并结合自己的内修作了平实的叙述,堪称以学术态度对待道教内丹术的开拓者之一。对内丹学的整体认识王沐先生继承了陈撄宁先生对于内丹学的认识,肯定了内丹学的  相似文献   

3.
道家内丹功是气功界流行的颇具吸引力的上乘功法,运用于多家气功中,道家内丹流派随历史的发展,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道教在近代急剧衰落,但道教内丹修炼精华有所发展,它是随着气功的发展而发展,道教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八万四千道法。现本文重点阐述内丹南、北、东、西、中,以及三丰丹派、老华山派等,使大家对内丹流派及发展史有所了解,这对当今气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一、道家内丹流派派别1、南派以张伯端为宗祖的全真道中的南派内丹流派。主要流行于南宋,以修炼内丹为宗旨,下分清修与阴阳双修两派。清修派以石泰、…  相似文献   

4.
道教内丹诗词是表现道教内丹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工具。道教内丹诗词反映了道教的宗教理论,表现了道教内丹的宗教过程和修道者的宗教感受,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审美意象,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5.
道教自东汉中期出现之后,降及隋唐,主流教派所崇尚的外丹黄白之术逐渐向以静功、存思、气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丹路径发展。钟、吕内丹道即内丹道教的先导。①两宋是内丹道的成熟阶段。一、两宋前内丹学的兴起与传承道教的修仙方术于唐宋之际由外丹学转向内丹学,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内丹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隋初开皇年间(581-600),罗浮山道士苏元朗(道号青霞子),称得大茅真君秘旨,撰《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及《旨道篇》,首倡内丹之道。②但隋唐时期,外丹道仍占主流地位。内丹道自隋青霞子苏元朗开宗明义、唐崔希范、钟离权、吕洞…  相似文献   

6.
内丹学工夫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炼丹三要",即内丹修炼功夫的三个要素:炉鼎、药物和火候。本文综合考察内丹学文献中的相关材料,对道教内丹学"返本还原"理论视域下的"炼丹三要"做了具体的文献疏释与理论分析,是作者道教内丹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7.
道教内丹学是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生命超越理论和修道方式,经过千百年来道教内丹家们的不断探索,在与儒佛的抗争与交融中,道教内丹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夫的“道教仙学”,它的主旨被概括为“顺凡逆仙”的“返本还源”之道。对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内丹学修道成仙的本体论基础的研究,它有助于了解内丹学成仙的可能性和它蕴含的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洞见。本文详细论证了道教内丹学中“顺逆”问题的理论层级和丰富意蕴,从现代角度检讨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效果,揭示内丹学本体论所可能蕴含的哲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尧与赵避尘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内丹家。面对西方文化强势挑战,魏尧坚持以道融摄儒佛的传统,融合道儒佛三教性命思想来诠释内丹性命论,提出"先后天五行"性命论。而赵避尘除了坚持以道融摄儒佛的传统外,着重援引西方生理学、解剖学等来诠释内丹性命论,主张道教内丹学之精气神论是精气神生理学。但魏赵二人的内丹性命论实质上背离内丹学之性命思想。这对今日道教文化的现代阐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药物、鼎器和火候被称为内丹三要,历来丹家对此虽多有论述,但皆详一而略一,且语多用喻.明代后期著名内丹家伍守阳的内丹三要论既继承前人,又发前人之未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详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伍守内丹三要论的分析介绍,有助于人们对内丹三要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道教内丹学是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生命超越理论和修道方式,经过千百年来道教内丹家们的不断探索,在与儒佛的抗争与交融中,道教内丹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夫的“道教仙学”,它的主旨被概括为“顺凡逆仙”的“返本还源”之道。对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内丹学修道成仙的本体论基础的研究,它有助于了解内丹学成仙的可能性和它蕴含的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洞见。本文从现代角度检讨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效果,揭示内丹学本体论所可能蕴含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艳玲 《学海》2003,(5):96-104
论文从行政民主的角度探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理想关系模式及其制度化构建过程 ,将我国在改革之前的政府与公众模式概括为管制模式。论文指出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 ,这一模式日益受到挑战。而在新的制度环境下 ,我国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模式应该是平衡模式。这一模式的制度化措施包括培育自主的市民社会 ,赋予公众以独立的活动空间 ;促进行政公开 ,建立一个开放负责的政府 ;推进行政法建设 ,抑制行政恣意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每一种公正观,都有它的核心价值指向,它们构成了公正思想的价值维度,引导着社会的基本治理方向和利益分配方式.中国社会的公正观经历了一个从"平均"到"公正"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它是以平均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并因此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面对当今中国日趋扩大的利益分配差距,一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指向的公正观应运而生.公平正义的公正观是具有现实合理性和价值优越性的新型公正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未来的15年~20年内面临着"人口红利"的机遇.但是中国人口较低的素质状况使得我们必须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之后才能真正得到这个"红利".一方面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具体地看,要加大宣传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建立机制合理、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老年医学尤其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以迎接人口老龄化对医学技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燕继荣 《学海》2011,(3):85-96
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表明,"有限政府"作为"宪政"的核心概念,是善治良政的重要条件和原则。然而,行政主导下的全能政治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政府政治的主要特点。本文在梳理"有限政府"理论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宪政发展的历程,总结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指出了目前距离宪政目标的差距,从"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关系出发,论证了"有限政府"作为中国政府改革目标的合理性,并从限制政府自由裁量权、确立针对政府政治的有效监督、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三个方面,说明了这一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Bion's ideas may be extended to describe an emotional phenomenology of the analyst's subjectivity and a methodology which helps differentiate countertransference enactments from fuller emotional participation. Bion called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and utilizing one's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emotions to make meaning, "passion." The analyst's primal feelings--of love, hate, and curiosity--serve as a central organizer of meaning in the analytic interaction. These feelings involve pain, and to the extent the analyst unconsciously decides to evade or foreclose the evolution of the feelings, such that they remain unintegrated in the thinking process, the analyst is liable to become mired in repetitive transference-countertransference experiences without establishing fresh meaning. A case example illustrates the relevance of "passion" to contemporary rel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7.
18.
传统哲学借助哲学家的“思想实验”对道德进行研究,新近兴起的实验伦理学采用“科学实验”范式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致力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责任和道德价值的心理模式与认知机制研究.作为一种用实证方式探索伦理问题的有益尝试,“科学实验”的应用能够拉近“应该”与“是”的距离,使科学与人文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中的"是"与"应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班门弄斧”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成语,比喻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其意如民间歇后语:鲁班门前抢大斧——不自量。明代梅之涣《题李白墓》诗就是很好的说明:“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鲁班,姓公输,名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因而也称鲁班。相传他创造了攻城的云梯,发明了木作工具,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