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世纪,俄罗斯有两位以文学家著称的大师级思想家,他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本世纪著名的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用这样的话来评述这二位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2.
正一、观景"从彼得堡到柏林是长途旅行,差不多要两昼夜[1]"1876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写到。而今,横跨欧亚大陆只需要十多个小时,大地的风貌被极尽深远地俯瞰,在物理空间上,我们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讽喻的罪人——在去世之前就能从空中俯瞰世界。然而这种视野上的极度拓展,是否能令人体悟到更广袤、更深远的境地呢?还是正好相反,轻而易举的鸟瞰终会导致傲慢与疲惫,似乎还比不上那拄着拐杖,花上半天才登上一个小山峰的古人——  相似文献   

3.
《高加索的俘虏》是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经典话题,美拯救世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长篇小说《白痴》中极力宣扬的主题。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弗·马卡宁借用这两个经典话题与俄罗斯的文学大师进行论战,对后现代语境下有关战争、俘虏、美拯救世界等命题进行了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4.
谢晓霞 《美与时代》2007,(9):112-114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复调理论.所谓"复创调",就是多声部,多种声部不相融合,多种意识相互对立,它的特点就是:1.对话性(多声部);2.主体性;3.未完成性;4.共时性.  相似文献   

5.
<正>既定的题目不能不令人想起刘小枫著的《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1988),作者是中国大陆的一位年青学者(当时才三十岁出头),早年熟谙中华文化,后来广阅西方文学,受存在主义的作品,尤其是祈克果(Kierkegaard)及陀思妥耶夫斯基(Doestevyeski)的影响,归依基督教。  相似文献   

6.
一最近两个世纪以来,小说始终是文学的一个主要体裁,但小说的一般特性却远没有被确认。人们给小说下定义时往往集中在各类具体作品的形式特征上,结果这些小说定义只是认可了无数小说表现形态的这一种或那一种,如教育小说,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马塞尔·普鲁斯特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所写的那种小说。这样一些定义是建  相似文献   

7.
买书     
台湾文化界名人吴念真小时候生活在九份矿区的侯硐村,他是村子里面唯一上初中的孩子。每天早上,吴念真要走一小时的山路,再坐火车40分钟,才能到学校。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初一升初二的时候,国语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是写一篇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读书报告。吴念真打听后得知,这本书70元,父亲的工资一天才30元,一家七口,都靠他父亲一人的薪水,如果向父母要求,他们会认为他神经病:  相似文献   

8.
D.科雷尔的研究报告表明,海德格尔从年轻时起就对艺术和文学怀有某种个人喜好。他说:“从学生时期开始,海德格尔就表现出对文学和艺术的爱好:陀思妥耶夫斯基和A.施蒂夫特的小说,荷尔德林、里尔克和特拉克的诗……以及绘画和诗歌的表现主义运动”。然而艺术汇入他的哲学思想之流是30年代中期的事情,此时他已年近半百。从这时起,他的哲学目光常常注视着艺术尤其是诗,直到1976年去世。不过,谈到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哲学兴趣,有两个明显的事实值得注意:第一,至少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所占据的空间绝不是美学占据的空间。他曾以批评的口吻说到,美学集中在“文化活动的一个领域”,关心艺术作品的“欣赏”及其“性质和魅力”。从他发表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段素革 《哲学动态》2023,(8):118-125
<正>何怀宏是我国著名伦理学者,现为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与文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世袭社会:西周至春秋社会形态研究》《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道德·上帝与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正义论〉》《伦理学是什么》《生生大德》《新纲常: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文明的两端》等;另有哲学随笔及文集《若有所思》《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比天空更广阔的》《中国的忧伤》《独立知识分子》《念兹在兹》《活下去,但是要记住》《人类还有未来吗》《仅此一生:人生哲学八讲》等;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语言哲学中的对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1975)是前苏联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思想家,在语言学、哲学、历史文化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卓有建树,深具影响力。其著作多著于或出版于20世纪20至40年代,其中部分于20年代以友人之名问世,或以与友人合著的形式发表。由于他的身世和学术性格的特殊性,这些著作大多被束之高阁。直到60年代初,由于他的两部学术专著《陀思妥耶夫  相似文献   

11.
物自体是康德先验哲学给我们留下的巨大谜题。本文将考察美国哲学家塞拉斯和法国哲学家梅亚苏这两位当代实在论者处理物自体的两种方式。塞拉斯的科学实在论和梅亚苏的思辨唯物论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在后批判哲学视域下探讨物自体的不同路径("我们的"物自体和"非人的"物自体),还为我们把握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抓手。在充分考察这两个方案的基础上,本文还将初步探讨整合这两个方案的可能性,探讨一种能够同时容纳"科学之思"和"非人之思"的更宽泛的"思"。  相似文献   

12.
果戈理曾呼吁国人认真研究自己的国家,洞察人民心灵中隐含着的各种光明本性和黑暗本性,把这看成是每个人的重要宗教的和道德的职责,但他却得出如下的沉郁的结论:“在俄国存在着对俄罗斯的巨大无知”。《死魂灵》作者是在俄罗斯文化正值黄金时代讲这句话的,这可能使人大惑不解。俄罗斯文学的果戈理时期——19世纪30—50年代,繁花似锦,它不仅为俄罗斯,也为欧洲贡献了出色的成果。这是民族自我意识高涨的年代,是T.格兰诺夫斯基和村斯坦凯维奇、fi恰达耶夫和地霍米雅科夫、B别林斯基和地·赫尔岑、M.彼特拉舍夫斯基和中.陀思妥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证了浙江普陀山与宁波补陀寺(即现在的七塔寺)的关系,认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使普陀山与补陀寺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特例,即明代的禁海政策,促使普陀山的佛教外迁,宁波的补陀寺因此有了发达的时机。同时也给普陀山附近因地理位置而突显的招宝山以及该山的宝陀寺带来了转机,使之和补陀寺一起成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象征。这种现象说明佛教在社会中始终是变化的,它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文中还对七塔寺的历史做了简明的探讨,指出人气的聚散对一个寺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七塔寺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有两则关于目光的故事,介绍给朋友一读。公元629年,当玄奘西行至辅卫玉门关的五座烽火台时,他遇上了一位强悍果敢自称一言九鼎的胡人石磐陀。石磐陀发誓护送玄奘过“五烽”。那一天,他们三更抵达沙河,关隘已隐约可见。渡过河后,玄奘便择地而睡,恍惚中见磐陀持刀逼近他,但只前行数步又返回了。大师默念佛号,无多计较。天亮后,磐陀终于坦言:前程险远,更缺水少食,五烽下虽有水源,必须夜深偷取,若被发觉,必死无疑,不如回头。玄奘说,吾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亦不悔也。尔若胆怯,请君自便。石磐陀恼羞成怒,拔刀直逼玄奘。玄奘声色不动…  相似文献   

15.
一在马克思历史观的视野里,人类的劳动发展史构成人类的社会发展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谈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时,一再强调: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7页)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首先明确地提出,人道主义概念有两种不同含义,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对于长期关于人道主义问题上的争论,是一次科学总结,在理论上是新的突破。人道主义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含义,它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决不可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相混淆;更不能以此来“补充”或“代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因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观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性论,由此引伸出来的一系列的理论原则,都是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相对立的、不科学的。但是,作为一项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可以批判地继承下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历史观的三个阶段陈耀彬,杜志清(一)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朴素的社会历史观。它是朴素的直观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l)和朴素的自然观相结合;(2)和原始宗教神学相结合。他们关于世界万物本原的思想,自然也是指人和社会产生形成的基础。随着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复杂化,一大批"智者"把哲学研究的中心从自然转向人和社会,着重探讨了社会制度的本质和起源、人的知识的本质和起源,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名言。在解答上述问题中,既有有价值的思想,也有充满神秘主义和天命论色彩的东西。(二)西欧封建制社会的神学历史观。《新约圣经》的产生标志着神学历史观的确立。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系统地阐述了神学历史观,他提出的历史"预定论"在理论上深化了神学历史观。阿奎那神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神学历史观发展到高峰。中世纪以"神创论"和"原罪说"为重要内容的唯神史观,是对古希腊朴素神学观念的否定。古希腊人敬奉的多神教,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人神合一。而中世纪的唯神史观,把神看成超越世俗、创造一切的万能的精神实体。《圣经》所确立的神学历史观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三)酉欧近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18.
论坛荟萃     
余品华: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即人道主义历史观。它以抽象的“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鼓吹“建设带有人情面孔”的社会主义。他们说,“原来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的、自由的和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谋求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第三条道路的特点是……充分发掘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源泉”。他们把社会主义描绘成“我们文明的整个人道主义历史的遗嘱实践者”。还有人干脆说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社会实用人道主义”。它宣扬“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和民族利益”,是伦理道德的“绝对命令”,借口全球性问题和核战争威胁,否认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韩庆祥 《哲学研究》2022,(2):15-25+128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研究关于事物、知识之“总联系”,使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以终天年,呼唤新哲学的诞生。这种新哲学首要指唯物主义辩证法,即区别于思辨哲学的辩证哲学,它具有总体性,即批判性、现实性、实践生成性、历史性;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有确立唯物主义辩证法,才会确立现代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而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三者相对不同,但在把握事物发展一般规律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上,都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存在形式。就回答思维和存在关系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也具有哲学性质,但就思维和存在区别而言,他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既不是只满足于“抽象的思维”“感性的直观”的旧哲学,也不是辩证哲学本身,而是辩证哲学的存在形式。他们的新哲学介于“超验”和“经验”之间。需要重新理解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它贯穿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学说中,关乎他们学说的整体性质。  相似文献   

20.
对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哲学界长期流行的观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两大类,存在(物质)和意识(精神)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全部社会历史现象也不外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最基本的范畴。哲学家们依据对存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