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诚信问题历来是思想家讨论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论语》中的"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是讨论这一问题的名句,但对这句话的解释却不尽相同,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有子思想、重要概念、先秦诸子思想以及《左传》引文的解读不同。通过对《论语》文本进行分析和对重要概念进行考察,以及对有子思想及先秦其他思想家诚信思想进行论证,加之对《左传》中"复言"的探析,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原意就是:如果所作出的承诺、约定是合宜的,所说的话就能兑现。  相似文献   

2.
《论语》社会学读解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一部社会学理论底蕴丰厚的著作。作为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曾对社会、文化与人生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的成果以零散命题和片段语录的形式结集于《论语》中。中文所论列的“性习之辨”、“文质之论”、“忠恕之道”、“士与君子”集中表达了孔子对人的二重性、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交往及社会角色建设等社会学课题的独到见解,是《论语》社会学理论的荦荦大端。它们展现了《论语》社会学理论架构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学思想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3.
诚信与公民社会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本体特性之义和德性之义 ,“信”具有主体对客体的态度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行为 ,客体对主体的状态三种情形 ,“诚”与“信”之间略有差异。诚信不完全等同于信用 ,诚信的特点是主观性、渐成性和根本性 ,信用之所以具有伦理品格是由它的时间差、不确定性和不充分性等特性来决定的。公民社会异于威权社会 ,它是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 ,在平等交往、契约自由、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公民社会 ,诚信具有广泛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学理根据。维护公民社会的诚信要注重社会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诚信思想无论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还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都是重要的道德规范,《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包括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要求,诚信是为政治国的基本原则。这些思想对于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缺失诚信思想的现象;其次剖析了大学生的诚信思想缺失的成因;最后重点讲了《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培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娜 《现代哲学》2013,(1):107-112
《论语》中,作为古代儒家伦理情感基础的“孝”,包含“孝”的道德本原性、孝与“父之道”、孝与“礼”、孝与体察父母之心、孝与“养”、孝与“直”及亲亲相隐等方面的义理.批判扬弃《论语》中的“孝”思想,对推进当今养老、敬老道德教育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针对“文革”中全面否定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重新评价孔子;他进而认为,在孔子诸多有价值的思想中,其大同理想和建造小康社会的具体主张更值得深入研究。在他所著《孔子评传》一书中,讲到孔子政治思想时,就专门将《礼记·礼运》篇的“天下为公”与《论语》中“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思想、将《礼运》篇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与《论语》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提法相比较,郑重指出两者间存在一脉相承的联系。近年来,学术界又陆续整理出版了…  相似文献   

7.
要了解和研究孔子的思想,唯一可以引为信征的是《论语》这一文本。历代诠释《论语》的著作举不胜举。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是旧注中的集大成作,可惜研究者甚少。本文从四个方面,较为具体地论述了《论语正义》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前面有一古老的凉亭。凉亭斑驳陈旧 ,圆顶上长满了青苔。它虽不起眼 ,但显得古朴庄重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那柱子上镌刻着的五条古训 ,它那娟秀有力的隶体字透出中国传统美德固有的生命力。“仲尼之言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仲尼”是孔子的字。这句话来自《论语·颜渊》。春秋之时 ,孔子目睹礼乐废弛 ,世风日下 ,一些士人蝇营狗苟 ,朝秦暮楚。他认为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指出“主忠信”,“敬事而信”,“谨而信”,“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他强调 ,一个人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任用 ,…  相似文献   

9.
陈霞 《管子学刊》2005,(4):83-86
《论语》各篇材料看似任意罗列,仿佛没有任何秩序,其实不然。孔子评论《诗经》日“思无邪”,该章被编排在《为政》篇的第二章,十分耐人寻味。实际上,“思无邪”被排在这样的位置,也影响到了人们对《论语》的认识。其实,《为政》篇以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为主旨,孔子《诗》教思想的本质是“政教”,从新出土的上博竹书《诗论》便可以看出孔子《诗》教思想的“德教”内涵,从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思无邪”的含义,也可加深我们对《论语》内在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孟子》《史记》等古籍中征引的孔子言论,与今本《论语》一致。说《论语》在结集过程中“愈改编愈失真”根据不足。《论语》的重要编者张禹,本受《鲁论》,兼治《齐论》,未曾“背师谀君”,妄改《齐论》。《论语》中“五十以学易”等句中的异文,来自文字假借或传写笔误,并非出自政治、学派斗争需要的篡改。因此,今本《论语》仍然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为直接、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处于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之交叉点上的理雅各译解蕴藏“儒耶对话”的丰富资源和重要意义.理雅各以“humble”翻译《论语·颜渊篇》第二十五章“虑以下人”中的“下”时,便是有意识地将孔子此语对应于基督宗教思想中的“谦卑”,从而在《论语》和《圣经》两种经典之间开辟出了崭新的思想关联点.在此关联中,我们不但能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虑以下人”与“达”之间内在的必然关联,而且能够进一步反思基督永恒的“谦卑”和“虚己”特质.  相似文献   

12.
宋晶 《中国道教》2003,(3):24-26
《太平经》是道教最早行世的经典之一,出现于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初由于吉授之宫崇,尔后襄楷、张角曾有此书。《太平经》一书共有一百七十卷,内容庞杂,主要是承继老子之道和传统的天神信仰,吸收阴阳五行说和仙家方术,运用神道设教的方式,宣扬天人合一及善恶报应思想,宣扬帝王统治艺术和封建道德观念,以实现“太平世道”为理想目标。①在《太平经》提倡的道德观念中,以“孝忠诚信”为天下大事。该书反复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反对奸猾欺诈。本文拟从天道至诚不欺,诚信可以感动天地、至诚为善自有善报,诚信是衡量历代治乱的尺度、是维系社会…  相似文献   

13.
“第二部《论语》”——《法言》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了《法言》的基本思想:(1)关于扬雄“广评诸子,归宗孔门”的思想宗旨及其对先秦诸子的评价;(2)关于扬雄“性善恶混,修身为本”的人性论及其伦理思想;(3)关于扬雄“礼法宜中,道有因革”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观;(4)关于扬雄“天道无为,生死自然”的自然观及其对神秘主义的批判;(5)关于扬雄“礼义立世、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本文认为,《法言》作为一部模仿《论语》而写成的著作,一方面有其一定的学术价值;另方面,它与《论语》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和影响,又是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缘故值得深思玩味!  相似文献   

14.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对句中“蓧”字,当今的《论语》译注本和古文选本、教本及与古汉语有关的大型辞书,多解为“古代耘田器”、“古代锄草工具”、“除草竹器”,有的学者干脆注为“锄头”。杨伯峻《论语译注》解为“古代除田中草所用的工具”①;金池主编《论语新译》译为“古代锄草的工具”②;李泽厚《论语今读》译作“锄草的农具”③;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注为“耕田器”④;王力《古代汉语》注为“古代除草工具”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为“耕田用的农具”⑥;钱逊《论语浅解》:“蓧:古代耕田用…  相似文献   

15.
经过充分酝酿和反复深思. 我为“诚信”写一首赞颂的诗。泼信是社会提倡的美德, 诚信是穆斯林的优良品质,诚信是联系感情的纽带, 诚信是相互理解的钥匙.减信是精神文明的支柱, 减信是安定团结的基石。诚信就要坦诚相见, 减信就要表里一致。璐借爵器酬鬓身鹰瓢粼:鬓馨…蒸篡。霸卜篡;羹纂疆霎羹嚷时鑫镬爵蒸摧蒸薰案福「碳后“诚信品德”赞@尤素福·景连庆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大环境下的学术自由、学术批判是《论语》成书的重要原因。后世对孔子的“封圣”及与之相联系的对《论语》的教条化 ,严重违背了《论语》自身所表现出的学术自由、学术批判的精神 ,阻碍了《论语》所提出的积极思想的发展 ,进而束缚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从故训材料看,从《论语》一书的语言内证看,特别是从孔子的思想性格看,《论语·季氏》篇“君子有三畏”章的诸“畏”字只能训为“敬”,训为“敬重”,而不能训为㈠惧”。即便训为“既敬且惧”或“由敬生畏”,也必然会歪曲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明确提出了人性的命题。而人的本性究竟如何,对此他的论述却是含糊的,正如子贡所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事实上,远在商周时代人们就已经有了关于人性的探讨,譬如“不虞天性”(《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的归因思想系统而深刻,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求诸己的归因思想、求诸天命的归因思想、践礼行为的归因思想、三维信息协同的人际归因思想以及归因偏差思想。探讨《论语》中的归因思想是研究《论语》以及儒家社会认知思想的一个有益视角,也是揭示儒家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之路经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不是“礼”。基于这一观点,对孔子美学思想作如下探析。一孔子讲“仁”有广义、狭义两种情况。属于广义方面的例证,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