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逢国考     
张富祥 《管子学刊》2010,(4):117-125
古代逢族为豢龙族的一支,源出传说的祝融部,因与姜姓族群通婚而为姜姓。夏代后期,其族居于今豫东鲁西,商汤灭夏后归服于商,被封于齐地,取代斟氏为诸侯,国名齐。其都邑初在今邹平境内,后迁于青州附近,商晚期为斟氏后裔所逼,再迁于今高青境内。商末助商王朝平定东夷反叛,周初复支持商王室嫡裔武庚起兵反周,与薄姑氏同为周人所灭,其国族亦被迁徙于今济阳境内,成为周王朝新封姜齐政权的附庸。  相似文献   

2.
孟世凯 《管子学刊》2012,(4):94-98,1
嬴、商两族出自东夷以鸟为图腾之少昊氏,今山东莱芜是嬴氏族的发源地。嬴秦历史进程中与商的关系密切,嬴秦后裔多在商王朝做高官,助商统治近六百年。今山东是商王朝的东土,从目前所见甲骨文中有39个地名在东土,山东境内占多数,证明商东土范围主要地域在山东。  相似文献   

3.
齐威王朝周之事,见于《史记·六国年表》。刘宋时代裴骃《集解》在"周烈王六年"一栏中加入了"齐威王朝周"的记载。这一事件在《战国策》所记载的"鲁仲连义不帝秦"之事中又被提到。在鲁仲连看来,齐威王朝周之事像个闹剧。他很无聊地带领一帮诸侯朝见周天子,引发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虚妄幻觉,从而给自己招骂,使自己成为天下人的笑料。关于此事,学界未有人予以关注和研究。据考察,齐威王朝周事件发生的动力来自稷下学士们。享受优厚待遇、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齐国稷下学士们特别需要解决文献材料不足问题。他们鼓动齐威王朝周以获得国际名声,从而使自己获得抄录周王室图书馆所保存历代文献的目的。齐稷下学士们对抄来的历代文献进行整理、加工。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尔雅》《司马法》《周礼》《逸周书》等文献典籍,都与齐稷下学士有密切关系。若非稷下学士对周王室所保存的历代文献的整理、加工和传播,这些宝贵文献很难逃过秦朝暴政和秦末战火。  相似文献   

4.
周礼在齐论—读惠士奇“礼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昭公二年,有:“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鲁为周公封国,宗周礼乐传布于鲁,实为当然。但《周礼》一书,多同于《管子》,自清代乾嘉以来,学者多谓《周礼》一书出于齐。《周礼》出于齐,齐之礼俗亦多同于周礼,则谓“周礼在齐”,亦不为过。盖齐鲁实为宗周之两行,鲁有周礼重在礼,而有孔子、孟子以仁与礼为中心思想之儒家;齐有  相似文献   

5.
清华简《系年》基于其对于周礼内核的深刻理解,将周礼之崩溃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周天子与天之联系的断裂,导致了周王朝的灭亡。周亡之后,所谓周天子都只是自称为王的诸侯而已。历史进入力征争霸时期。争霸战争的实质是攘夷,夷夏之辨的核心即在于夷贪夏仁。以晋为核心的华夏以仁德结盟抵御以楚为首领的夷狄之贪暴。随着诸夏联盟的解体与晋自身的分裂,至武阳之战,战争双方仅仅只是利益争夺而无仁德支撑,三晋虽胜楚而华夏亡、周礼崩,历史的意义宣告终结。正是在这一历史的无意义之处,诸子开始了各自的思想建构,由此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 ,后人有称姜齐者。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殷 ,功高盖世 ,在分封诸侯时被列为首封。因其为东夷人 ,所以把他封到东夷人居住的齐。也有人说齐本是旧名 ,姜太公袭其旧而建齐国。建国之初 ,姜太公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举贤尚功”、“通工商之业 ,便鱼盐之利”的方针 ,不仅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由此奠定了齐文化的基本框架。《诗经 .齐风》是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齐地风俗的集中表现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剖析《齐风》中的诗篇内容和形式 ,探讨齐地的风俗习惯 ,从而了解齐文化的某些特色。《齐风》 11首 ,反映…  相似文献   

7.
齐鲁两国实行不同的建国方针,齐国实行“因其俗,简其礼”即因袭沿用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而鲁国实行“变其俗,革其礼”即用周礼变革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两种迥然不同的建国方针,在葬俗中充分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齐国沿袭原土著莒国等东夷国,大量使用以人殉葬的葬俗。而曲阜鲁故城内,129座两周墓葬中,仅有一座墓中殉葬一人,证明鲁国基本上废除了殉葬陋俗。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道教前史1、道家和道家思想中国古代有夏、殷、周王朝。根据中国现在考古发掘的结果,过去我们无法想象的事实正陆续得到证明,对某些问题,也许将来还会有更大的修正。就现有的资料看,中国最古老的王朝——准确的说法应是部族联合酉长国——是殷王朝,通过大规模发掘位于河南安阳县小屯的殷都(大邑商)遗  相似文献   

9.
侯强 《管子学刊》2001,(2):49-52
齐“巫儿”婚俗始于春秋时期,直至汉代仍在齐地流行,是周代“同姓不婚”主旋律下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齐巫风仙气的浓郁,为齐婚俗带有“巫”的成分提供了良好的生成土壤,而商品经济的发达,又使齐地风俗体现出礼教精神淡薄,加之东夷土著习俗根深蒂固的影响,使齐婚俗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张越 《管子学刊》2010,(4):F0003-F0003
<正>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主要由"齐地考古与东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陶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学研究"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海岱地区文化进程的研究,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11.
关于齐鲁文化的先进性与保守性的问题能否搞清楚,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传统的孔孟儒学和如何正确地、真正地、实事求是地弘扬民族文化的大问题。自有周以来,特别是孔子儒学以来,二、三千年间,一直认为:夏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东夷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鲁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齐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这  相似文献   

12.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M35出土西周中晚期的引簋,其铭文记载了周王对"引"进行的册命,要"引"继承祖业,掌管"齐师"。陈庄西周遗址是齐国公族的采邑所在地,"引"的身份属于齐国国卿,该篇册命金文是关于周代命卿制度的重要史料。引簋、史密簋、师簋和五年师簋诸器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晚期周、齐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与周王朝对东方的经略以及周、齐由交恶转向联合的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有关《姤卦》意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通过研究周王朝初期社会习俗,特别是婚姻制度的制定和施行,结合文献,分析象意,考据卦辞,认为本卦的主题旨在宣扬周礼婚姻制度的必要性、时代性、进步性,同时也表现了这一婚姻制度的局限性,悲剧性。并对当前《易经》研究的一些不足现象,从注重历史、卦身分析、占辞研究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夏敏 《管子学刊》2008,(3):80-81
泰沂山脉北麓鲁中地区,以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为特征的东夷文化少嗥氏部落,是先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以鸟为图腾盛行太阳崇拜的远古文明具有高度发达的原始科学萌芽,尤其在天文学和数学领域,奠定齐文化中以节气为主要表现的太阳年历法和以九九算法为代表的数学成就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秦人的祖先来自东方,他们以“玄鸟”为图腾,始居地大概在今山东省境内。自夏末至西周末年,秦人祖先分成几次或几批由东方徙居到西方,迁徙路线大致上是从今天的山东迁到山西,再由山西迁到陕西,最后再定居在甘肃东部一带。可以说秦人祖先出自东夷之地,但扎根于西戎。由秦人祖先创造的早秦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从文化之源流看,它以东夷文化为张本,并融合了舜禹华夏文化、夏文化、未知夷狄文化、商文化、西垂的戎文化、周文化等文化因素。从文化基调来看,早秦文化始终没有融进主流,边缘化的处境成就了秦文化,并且锻造秦文化的独特的个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周礼》一书的经济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商业问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此书对商业活动的态度与对策,对于研究全书的思想。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多数学者认为,《周礼》处处保护和扶助商业活动,不存在抑商的思想。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书中的抑商思想很系统,它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带有很强的军事化色彩。指挥市场活动的不是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7.
齐文化笔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关于齐文化的发展,我们初步的看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而形成了齐文化研究的三个领域。其一,先齐文化。这是指齐国建国之前的文化发展。中国古代文献及考古资料都表明,早在商周以前,就有了稳定的生活于齐地的部落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与生活,创造了颇具特色的东夷文化。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资料缺乏,研究山东史前文化是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8.
宋代学者对《周礼》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学者围绕《周礼》的真伪及作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尊信者认为,《周礼》为周公遗制,是最完备的治国大典,可以用之万世,怀疑者认为,《周礼》为刘歆傅会而成,内容荒诞不经,不符合上古社会,实为祸乱天下之典,折中者认为,《周礼》非纂于一人一时,其中既有周公旧章,又有后人陆续搀人的内容,还有学者认为《冬官》并未遗失,一些学者还分析了《周礼》不能推行于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姜太公经济管理思想特点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太公经济管理思想特点浅说徐树梓姜太公辅周灭商,谋宗一代,功盖群辅,以首功封齐,建都营丘。他入齐之后,虽然遇到的是"五谷少而人民寡"的自然经济条件,然而由于他实行了务实、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度势危行,走自己的路,从而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只用了六年...  相似文献   

20.
明儒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在明代经学义理化的学术背景下,注重内求本心的理学理路,特别揭橥"修身为《周礼》之本"这一主旨,其实质是强调内圣为外王之根基。《周礼》为治政之经,本涉官制、礼法、财政、土地诸政治制度,而柯氏推崇"修身",强调本心之纯正,则可身修、家齐而国治,《周礼》由此转入"内圣"层面。如此,内圣与外王打通,在宋学的解释框架下,由治心到治民,将格君心与设六官并举,以教立政,汉宋融合,《周礼》的诠释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而其经学意蕴亦得以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