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有禽,利执言”新解高潮“田有禽,利执言”是古今治易者聚讼的焦点之一。李镜池从闻一多说,训“言”为“讯”,“执言犹执讯也”,“故讯问之讯谓之言,俘讯之讯亦谓之言”。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援李鼎祚注引苟爽之说,将“执言”解释为“执行其言”,尚秉和谓...  相似文献   

2.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6,(4):125-128
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伋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镈,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M35出土西周中晚期的引簋,其铭文记载了周王对"引"进行的册命,要"引"继承祖业,掌管"齐师"。陈庄西周遗址是齐国公族的采邑所在地,"引"的身份属于齐国国卿,该篇册命金文是关于周代命卿制度的重要史料。引簋、史密簋、师簋和五年师簋诸器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晚期周、齐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与周王朝对东方的经略以及周、齐由交恶转向联合的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兴林 《管子学刊》2009,(4):121-125
在目前已知确切面积的春秋战国都城中,春秋时期的菖国故城算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并且在城市布局结构上最为规整,完全合于先秦时期“择中立宫”的都城设计思想。但我们并没有在今天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给以应有的地位,应当引起重视。故城西的“莒子墓”,时代可能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墓主有待考订。现藏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传世“莒太史申鼎”,可能是春秋早期的莒器,流传有序,是莒国和莒文化研究中的重器。  相似文献   

5.
偏义复词属于复合词,它由意义相近、相对、相反或常连用的两个词作为语素联合构成,其意义却等同于其中一个语素,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更为常见。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种菜曰圃”。可见,“窃桃李”入的只能是“园”,不会是“圃”。②二国治戎,臣实不才,以为俘馘。(《左传·成公二年》) 《说文》“俘,军所获也。”“馘,军战断耳也。”(按:“馘”同“聝”,指作战时割取的战死之敌的左耳。)显然,称自己只能是“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字与义理两方面论证郭店简本《老子》“大器曼成”为“大器无成”。文字方 面,“曼”按本字只能训“无”;依通假则本文论证“曼”通“晚”或通“ ”都很难说得过去。联系马王堆 帛书乙本《老子》此处作“大器免成”看,“曼”只能训为“无”。义理方面,本文从老子无为、贵柔、尚无 出发,说明“大器有成”与老子一贯思想不合,“大器曼成”也应作“大器无成”解。并引简本所有以 “大”开头的四字句意义均是相反相成之类作证,同时引《文子》称引《老子》“天下大器”等作旁证。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足兵”说是建立在对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国民凝聚力三者关系辩证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孔子价值观、人生观在国防领域的理论化和具体体现。孔子的军事教育思想和军事教学实践,为其“足兵”说作了知行统一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战场“造势”历来是兵家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手段.《孙子兵法》曾言:“善战者,求之于势”,强调的就是通过“造势”对敌形成心理威慑,从而达到“攻心、夺势”的目的.纵观战史,从冷兵器交战到高技术战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和精典的造势战例.实而实之,兵不刃血1994年9月,美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以恢复海地民主为借口,介入海地内政.在一系列外交手段未能奏效的情况下,面对  相似文献   

9.
《周易》卦辞“朋”、“孚”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朋”、“孚”是《周易》中决定吉、凶、悔、吝等的两个因素。“朋”是“凤”的重文,“凤”通“风”,伏羲以龙纪、龙身、龙名而“风”姓,“龙”是《周易·乾》中阳气的象征,“乾”的本义指太阳及其运动;“朋”字所在的卦爻皆为阳爻,其占断语都是吉的、有利的,反映了《周易》的“尚阳”观念;“得主”即“得朋”也即“得阳”,故“朋”指“阳”。“孚”的本义为鸟卵生子,反映的是殷商时期的鸟图腾崇拜和卵生信仰;“生”是天地之大德,人类要趋吉避凶,就要参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合其德,故“孚”是人与天地相统一、和谐之德;释“孚”为“俘”与其造字本义和《周易》经义不合,释“孚”为“信”也难以涵盖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已知确切面积的春秋战国都城中,春秋时期的莒国故城算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并且在城市布局结构上最为规整,完全合于先秦时期"择中立宫"的都城设计思想.但我们并没有在今天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给以应有的地位,应当引起重视.故城西的"莒子墓",时代可能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墓主有待考订.现藏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传世"莒太史申鼎",可能是春秋早期的莒器,流传有序,是莒国和莒文化研究中的重器.  相似文献   

11.
一、即墨故城概览即墨故城,位于今青岛地区平度东南30公里古蚬镇大朱毛村一带。《玉海》引《郡县志》云:“故城临墨水,故曰即墨。”《史记正义》说:“莱州胶水县南60里即墨故城是也。”据考,唐之胶水县就是现平度,系隋仁寿元年(601年)以长广县改名。即墨地处东方,乃齐国的重要城邑。历史悠久,经济繁荣。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活。商周时属东夷。春秋时期系莱国之棠邑。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师伐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与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官。晏  相似文献   

12.
1976年陕西临潼县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青铜器——利簋.四十余年来,学界已对利簋进行了深入讨论,却仍存争议.其中对铭文“岁鼎(贞)克闻夙又(有)商”句的断读和释义就有颇多分歧.结合甲骨卜辞、金文、简帛文献,特别是清华简等相关出土材料,铭文断为“岁贞,克,闻,夙有商”似较为通顺.准此“岁鼎(贞)”读为“岁贞”,释作岁星出现并进行占卜.  相似文献   

13.
战争,奉行的是“诡道’逻辑。“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是古往今来的军事家遵循的一条不变法则。“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高技术战争也不例外。英阿马岛战争,是80年代现代条件下的一场局部战争。尽管历时仅74天,交战仅在英阿之间进行。战场也只是在马岛周围,没有触及双方本上。但是,由于战争不仅动用了最为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而已具有中远海及远洋作战的性质,使它成为以海空作战为主、以岛屿争夺为目标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战争爆发前,当英国伍德沃德少将在“无敌号”航空母舰上指挥着其特混舰队,将马岛包围得如铁桶一般…  相似文献   

14.
舒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33-134
蚩尤与黄帝涿鹿一战,千古留名,被后世奉为“兵主”“战神”。而儒家对蚩尤的评价是“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欲而无厌者也”,他的形象也被妖魔化。然从后世史料中有关蚩尤记载来看,蚩尤并未因此战败而彻底沉沦为反面形象,反而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自己独特地位。本文着意从蚩尤事迹出发,还原蚩尤的真实面貌,及其后世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方近现代主流因果概念仅指称一种数学化的机械因果关系,无法适用于人的生存本身。海德格尔从生存论出发,得出一种“缘-由”因果概念,然后又从人与存在的相互归属出发,揭示出一种“招致-引发”因果性。后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统称为“缘-由-引发”因果性。这种因果性所指称的乃是一种原本的生存关系,其意义在于对存在的开展或解蔽,并且与佛教的“缘起”因果概念具有很强的互释性。  相似文献   

16.
《孙子》谈“兵”于敬民《孙子兵法》主旨为谈兵论战,故"兵"字在书中出现较多,计句数六十之多。"兵"字在各篇句中含义及其替代词,因所论问题及场所不同而有所区别。细揣之,则可发现孙子在遣词用句方面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一、《孙子兵法》中"兵"字的几种含义1、...  相似文献   

17.
郭化若先生《孙子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版)前言写道:“据《新唐书》和《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田完的后代、孙武的祖先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今山东惠民)。”  相似文献   

18.
陈青荣 《管子学刊》2010,(2):103-106
山东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所收藏的传世青铜器《引尊》,是引为其同宗长辈所造之祭器,金文资料反映,《引尊》之引为西周中期人,是商齐裔胄,其生存年代与生存的地域均与陈庄出土青铜簋中的"引"相同,他们是否是同一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佛道二教,民间法师的法名构成似乎简单许多.一般来讲,法师的法名仅分为“法号”(称为“法某”)和“郎号”(称为“某某郎”).它是通过法师教派的传承仪式——“传度奏职”仪式而取得.有趣的是,受该仪式的影响,畲族、瑶族及客家等族群的祖先也有取法名的宗教习俗.本文以民间法师及畲瑶和客家先祖取“法号”和“郎号”的现象为切入点,意在探讨南方法师的传承机制、内容和特征,及其它在南方族群中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吕茂东 《管子学刊》2011,(4):110-118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是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铜器铭文所载的"豐",是殷末东扩建立的子姓"豐国","文祖甲齐公"是周初僭号称王的"豐王",城址、祭坛是其天坛。豐王被周公征伐,从而臣服于齐,称为"齐公"。卜骨的数字符号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艮》和《噬嗑》,是"豐"归齐所遵的天意。两座甲子形的大墓,是齐国公族的墓葬。引簋铭文中的"幽公"名"庮",食采于薄姑,是乙公得之子,胡公静之父,作器者引之祖父,哀公不辰之叔父。周夷王"烹哀立胡"是"夺位"之争,与纪侯的策动和豐族的"天坛"有关。引簋与史密簋可谓是"姊妹篇",记载的都是周夷王"烹哀立胡"、平齐内乱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