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楠 《中国宗教》2023,(6):76-77
<正>佛教音乐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丝路僧人将佛教音乐传入中国,逐步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另一方面,中国佛教音乐也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传承发展好佛教音乐,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8,(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斗争、融摄协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思维的深层,被包容、改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佛教。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按正史明确记载,至今已有整整二千年了。在漫长的岁月中,作为外来宗教,经受各种历史考验和打击的同时,随顺时节因缘,融会中国固有的儒、道思想和社会习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这样说,佛教在中国走的是一条“中国化”和“化中国”的道路。这不仅因佛教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佛教教育,是对全人类至善圆满的人格教育。中国佛教的发展史,即是一部佛教教育史。“教育是立世之本”。换言…  相似文献   

4.
智文 《中国宗教》2017,(2):42-43
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流传的过程中,中国佛教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文化自信的增强,自然也需要中国佛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佛教既来自于传统,又立足于当代,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缘起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  相似文献   

6.
提倡素食、禁断酒肉是梁武帝针对当时佛教僧团存在的问题所颁定的佛教僧制,也是一种影响至今的生活方式。虽然原始佛教也提倡戒杀、素食,但由于当时多以行乞为生,因此允许僧人食用三种净肉。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由于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生活习俗等多种因素,佛教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调适、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佛教素食观念的形成,正体现了这种调适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正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年画之中也有所体现;而佛教年画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特色。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用于岁时节令的装饰,特别是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是必不可少的。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的一个特殊类别。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造像碑融合、丰富了中国传统石碑记功载德的作用,突出表现佛教伦理中国化思想对造像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佛教融入世俗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显示中国佛教思维的实用性,体现中国佛教的价值观追求,反映修行趋向简易性的特点。中国佛教造像碑是与汉代物质文化渊源深厚的一种特殊石刻形式,兼具图像和铭文,多数纪年明确,分布地域广泛,既是研究丝绸之路上区域佛教的重要石刻代表,也是探求佛教中国化演变过程的物质文化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佛教还应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时代的课题,既要随缘应化,也要有所担当。立足于当代中国,为中国的文化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流传的过程中,中国佛教成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文化自信的增强,自然也需要中国佛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佛教既来自于传统,又立足于当代,在当今文化自信的大  相似文献   

10.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11.
公元6世纪,佛教由中国大陆传入日本,这在日本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这不仅为日本的传统文化输入了新的内容与营养,使其变得丰富多采起来,同时也推动着日本社会进入一个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摄中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必然会有一个分辨。选择、淘汰、消化的过程,而作为接受主体的日本文化所固有的传统以及当时社会发展需要所发挥的制约作用,则决定了对中国佛教进行选择与消化的取向。正是这一点,规定了日本佛教既与中国佛教同宗同源,但又不是中国佛教照相式的翻版,而是经过日本文化改造的变形物。表现在僧官…  相似文献   

12.
说僧装     
佛教的服装文化同佛教的教义一样,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及风情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由于流传的时间之久远,地域之广阔、民族之众多、及风俗民情的不同,地理气候的差异,使佛教服装在各个地区、民族形成各自不同的服装文化。因此,佛教僧人的服装无论从色彩、种类或形式差异等各个不同角度都体现出了佛教服装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一、佛教僧装的历史渊源从佛教僧人服装的历史渊源来看,佛教僧侣的服装,根据佛教的制度,仅限于三衣。如果依照佛典,僧侣最初只穿一件“粪扫衣”,…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中国化可以视为一种文化转型。这既 指来自印度的一种宗教传统进入中国后改变自身迁就东土的精神气候,也指中国固有传统被外来的奇思异想和精神价值所感动或震撼,不得不对固有的文化观念重新审视、重加定位,对于人的生存和意义另加诠释。 一、 佛教传入时的中国社会环境 粗略地说,佛教传来中国之初,中国人一开始所接触的,是一个哲学思辩要精微得多、宗教感情要强烈得多的精神文化。恰巧此时的中国,正告别了西汉政治经济强盛的时代,进入了总体上说来江河日下的东汉时期。从思想现实言,自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  相似文献   

14.
佛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佛教的巨大影啊,也日益受到佛学界的重视。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都经籍浩繁、包罗广博,这里不想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谈论二者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只准备就作为佛教核心问题的佛性理论与作为传统儒学根本问题的人性理论的相互关系,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佛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佛教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生态资源。加强对佛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保护人类民问文化生态的活性基因,也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载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精神文明”笔谈会的多数文章已经在上期和90、91年《法音》上陆续发表。其中多数文章是从某一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本文作者尝试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总体关系上作一研究,文章特别详细论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佛教从开始传入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如何逐步与中国原有文化接触、交流而最后融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对我们认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有很大意义,特别在今天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有很大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12)
正绪言中国佛教自西汉末年(约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迄今已经历了二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在中国从一种输入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变为输出文化。这在人类文化历史上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被学者称为是"中国文化与印欧文明完美结合的展现"。回顾中国佛教史,一定意义上即是佛教中国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进一步而言,也是汉传佛教祖庭兴起确立史。在众多宗派相继出现、祖庭成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传统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传统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道教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中国传统戏曲的故事文本、剧作审美、戏曲叙事、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两汉之际。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要在中国传播,扎根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在这个互相排斥、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佛教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文化、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语言等诸方面,都  相似文献   

20.
张一 《法音》2021,(10):39-43
在中国佛教的传统中,佛教音乐被称为"弘法之舟楫",为历代高僧大德所注重.佛教音乐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佛教音乐也逐渐兴盛起来.近些年来,古老、传统的佛教音乐受到广大佛教信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欢迎和青睐,似乎更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流行文化".打开音乐搜索引擎,以"佛教"为标识的音乐作品,数量繁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显示出十分迅猛的发展势头.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佛教音乐的现状作一梳理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